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這一刻,向土地敬禮

                                            

時間是2013年,臺灣花東縱谷的池上,孕育著稻米生長的溫床,日劇時代,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因年年進貢日本皇室而獲得[皇帝米]的美譽,這一天林懷民老師帶領著雲門舞集的舞者,面朝稻田,背對山脈,以舞蹈的形式向孕育雲門的臺灣土地和熱愛這片土地的百姓致敬。

 

時間是2014年,雲門跨越海峽,來到了一個離它很近的另外一個島嶼演出,這個地方叫香港,高高的摩天大樓和擁擠的街道,人們似乎淡忘了自身與土地之間所存在的某種聯繫,這場演出調動了觀眾內心深處對土地和故鄉的眷戀之情,從摩天大樓的現實世界裡抽離出來,拓展出一個新的思考空間。

 

身為一名觀眾,這是我第一次觀看現代舞的演出,是和之前所鍾愛的觀影過程所完全不同的一次質感體驗。人是鮮活的,土地是鮮活的,舞蹈也是鮮活的。

 

整場舞由六個部分組成,我想具體談一下對於演員動作的感悟。開場的第一個段落是泥土,演員依次入場,靜靜地,依次拱起身子,踮起腳尖,我相信他們的心裡有一個節奏,他們就伴隨著那個節奏張弛有度地呼吸,重重地腳跟墜地,舞者們把力都集中到了下半身,從身體出發,把自己紮根進泥土裡。如果說《稻禾》探討的是關於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那麼林懷民老師在開場的幾個內斂有力編舞的動作裡就已經像觀眾交代了他對於土地所抱有的態度,人因土地而存活,土地因人而富有生機。也許是因為演的人和觀的人都太過投入,整個文化中心幾千人的大禮堂裡,連同演員的一呼一吸都能夠清清楚楚地聽見。

 

我最欣賞的一個段落是[日光],屬於全域中舞蹈高潮前的一個承前啟後的段落,舞蹈背景音樂是一出很有名的歌劇Casta Diva《聖潔的女神》,Bellini的音色傳遞出一種聖潔純淨之感。舞臺後的LED屏呈現的是一簇簇順著陽光微風生長的稻田,台前的演員們就順著環境所營造出的氣氛翩翩起舞,男女演員化身成為一束束隨風飄蕩的禾苗,自然地搖曳,自然地生長。他們依託著一根根竹竿伸展自己的身體,時而順著不同的方向輕盈跳躍,時而奔跑,在他們的體內慢慢聚集著一股自然之力,浴火重生前平靜的調適。

 

整場舞的一個高潮是[火],我從裡面演員們的身體律動中讀出的是破壞,然而要怎樣表現出這種破壞之力?火的開篇,一位身穿紅衣的女舞者在舞臺的中心,她幾乎是曲卷著身體,整個人緊貼著地面跳完了整場,她的動作是扭捏的,是痛苦的,她想掙紮地站起來卻又始終站不起來。緊接著,一群穿著黑長褲,赤身裸體的青年舞者,手持棍棒,順著投影下來的熊熊燃燒的火焰光用力地打擊地面,巨大的鼓聲配合著打擊地面響聲,給在場觀眾一個及時的訊號,大地呻吟著人類對它的蹂躪,默默承受著周邊的一切。經過了一陣沉重的擊打過後,舞臺螢幕上茂盛的稻禾轉換成被烈火焚燒過後的野草殘根。

  

[火]這個段落結束之後,一群舞者,又靜悄悄地來到舞臺,慢慢地撿起地上的竿子,一步步站起來,順著身體的方向,相互扶持,相互依靠。這是烈火之後的一起重生與修復的過程,生存與死亡,破壞與重組,整個舞蹈本身遵循著大自然的規律在進行著敘事。

 

舞蹈的世界裡,身體成為了與外界溝通的唯一途徑,因為沒有了語言,而使得表演本身更加純粹,人們可以靜下心來集中在身體語言的閱讀上。值得一提的還有整場演出背景影像化的視覺效果。舞蹈公演之前,作為攝影家的張浩然與池上稻田相處兩年,記錄下稻田從插秧播種再到收穫的生命週期,舞臺與燈光設計師將這些具有生命力的影像以全景式的畫幅投射在舞臺上,將自然的美延伸到了舞臺上,與舞者的表演到達天衣無縫的融合。

 

這一次,土地裡所有的稻禾都在自由地呼吸,散發出濕潤的泥土香氣。我在舞者的身體裡徹徹底底地感受到了對大自然的謙卑之情。

 

 

注:圖片選取自google 圖庫,並非當日演出劇照。


其他文章
  • 這一刻,向土地敬禮 | Audrey Wang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