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殘酷回憶的拼湊與幻化:《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Waltz with Bashir 》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是2009年度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得主,導演以紀錄片起家的背景讓他在這部以動畫方式表現的殘酷戰事電影裡的拍攝手法更加精湛。

知名影評藍祖蔚在這部電影的評論中提及了「形式論」和「夢境論」的雙軌制式,導演選擇使用以動畫的方式拍攝實在明智,動畫在普羅大眾觀念中的無害印象讓導演更能深化劇情的寫實度和寬闊度。這樣的成人動畫電影其實並不是首例,2006年坎城影展導演雙週開幕片《公主追殺令Princess 》也是這樣以動畫描寫社會與人性黑暗面的動畫電影,動畫因為是電腦製作所以在表演的準確度和精緻度其實都會比起真正的演員、團隊工作的成果要高,不過要拍得爛也是更為容易的,並且會更慘,變成無聊難看的成人卡通片,除非它能像Happy tree friends 那樣血腥幽默又不失可愛就另當別論。


戰事主題一直是票房的績優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這一類的戰爭史事更是在其中最常被拿來發揮的。《與巴席爾跳華爾滋》讓我打破對戰爭電影的既定印象,雖然槍掃坦克打殺情節一樣都沒少,不過它主要強烈表達的是戰爭在參戰士兵記憶裡的的選擇性虛實,而在回朔(或者說是想像)那些戰間期的同袍瑣事的描繪裡更置入了一種很浪漫的「旅行」象徵,包括背景歌曲旋律的青春歡樂(歌詞當然是講戰爭生死一瞬的黑色幽默)、雕刻不同角色卻共同存在的赤子之心和幻想力,都讓《與巴席爾跳華爾滋》裡的戰爭變得像是高中生的校外教學體驗,而那種同袍間的情誼也像高中生那樣單純且充滿傻勁。
片頭的26隻惡狗狂奔一直讓我印象深刻,畫面的聚焦力太強了,複數的獸性,積累成後面殘酷劇情的伏筆,從夢境開始的虛幻與寫實。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雖然是動畫片不過也有很多紀錄片的元素,這種技術置入著實使我驚為天人,各個角色訪談回顧的配音之準度尤其精確(和真人演出的紀錄片如出一徹! ),而在幽默表達戰事慘烈荒謬的時候又將動畫的延展性發揮到最大,導演實在才華洋溢又洞徹人性。
雖然是戰爭動畫片,但電影中的詩意畫面還是居多,並且被有意地重覆,像是詩句裡的疊字那樣重擊觀眾的視窗,大部份是海和海邊的景,誠如電影裡的心理醫師說的象徵:海是主角心裡無邊無際的深沉恐懼。其實主角即是導演本身,畢竟主角的故事是導演的親身經事,他的誠實自省讓電影的戰爭硬度也被軟化,而拍此片渴望的救贖與療治勢必也在結局之後反饋在他自己身上。接續電影詩體的討論,片中最具詩意的當然即是片名來由的片段─ 戰士以華爾滋般的舞步掃射敵軍,殘忍並且優雅,無非就是詩意的極致。片中被重覆片段還有主角走入難民營看見的哭天搶地的悲慘景象,這也是主角(導演)最想解開的愁緒,也是貫徹此片的一大主題,更是戰爭電影最無法推託的社會道德責任與戮殺之殘酷。
最後要獨立出來評價的當然就是導演在最後動畫結束(聲軌沒有中斷)接一個黑幕之後的實拍記錄影像,即是被重覆的那個難民營裡哭天喊地的悲慘景象之真正寫實。從電影開始一直到結束的動畫表現讓我們在一個不自覺的安全框架裡看導演的寫實技法,而在這最後一幕突然接續跳接的真正寫實是令人震撼並且感到悲痛的。導演真的非常勇敢,在最後選擇用他擅長的實像記錄作為一種對屠殺的告解和對觀眾的謝幕。畫面結束之後的音樂是非常乾淨的弦樂,淒涼又浪漫地,像是戰後的荒地一般,像是沉浮在大海裡的恐懼一般。


其他文章
  • 台中藝術亮點店家:「惠弘茶文化生活館」 | 法蘭林
  • 針鋒相對的愛欲悲歌:韓國藝術電影《霜花店之朕的男人》 賞析 | 法蘭林
  • 從精品時尚談藝術…法國殿堂級老牌Goyard的歷史與新生 | 法蘭林
  • 走入忠信市場─ 帶一片風景離開•灌溉純粹的心田 | 法蘭林
  • 回首經典,法國新浪潮:楚浮《四百擊》(1959) | 法蘭林
  • 關於《愛》的標準答案:法蘭林看電影《愛》 | 法蘭林
  • 真實社會新聞事件改編電影《陌生的孩子》看小蝦米如何對抗大鯨魚 | 法蘭林
  • 跨時代的臺灣新電影巨擘:侯孝賢的電影詩學 | 法蘭林
  • 愛×無限大,打破性別二分法─《裝扮遊戲》 | 法蘭林
  • 魔鬼正義下的「間諜」情深:《風聲》 | 法蘭林
  • 殘酷回憶的拼湊與幻化:《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Waltz with Bashir 》 | 法蘭林
  • 第三性的桎梏題解,除了被尊重更要被渴望《我是女生也是男生 XXY》 | 法蘭林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