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如今,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圖1 演出劇照1 左為毛曄穎 右為張嘉穎

浪人劇場的文學改編

香港的戲劇表演團體「浪人劇場」,在今年的藝穗節來到臺灣演出《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改編自香港著名作家西西的同名小說,浪人劇場將這樣一篇經典文本細緻地劇場化,讓老讀者或新觀眾在劇場裡感受從西西文字迸發出來的情感能量。藉由改編,我們能夠觀察原文本(小說)和改編本(劇場)之間更多時下意義的轉化與呈現。

浪人劇場成立於2006年,據藝術總監譚孔文表示,大概要到近兩年的時間,劇團得到藝術發展局的資助,他們得以到海外演出並拓展知名度。題材選擇上,譚孔文希望不要做太遷就大眾的主題,加上對文學的熱愛與鑽研,他們決定以專注改編香港的文學作品為主。除了在臺灣演出的《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他們近期亦將在香港本地上演《裸「言泳」無邪》,改編自另一位香港重要作家陳冠中的「香港三部曲」,顯示了他們推動深層香港文化的積極能動力。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是西西1982年的短篇小說,1983年獲得聯合報第八屆小說獎之聯副短篇小說推薦獎,就此奠定她在港臺兩地的名家地位。故事是一名大體化妝師的獨白,她敘述自己面對職業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無法向交往對象坦承的痛苦掙扎,最後只能等待可能的悲傷結局。在文學上,由於其敘事方式的特殊性,亦即「不僅僅是第一人稱」,也並非篤定的一段自我敘述,而是出現意義反覆、神秘,以及形象層次的流動感,給予讀者非常深刻難忘的閱讀印象。

具象化與戲劇化

小說揭示了命運的必然性、愛情的無奈和死亡的意義之間的複雜思考。雖然我們從中看到了女子的堅強勇敢,但是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去感嘆她即將面臨失去愛情的結果。在筆者讀過小說之後,曾經預期將會在劇場看到演員呈現主角因為宿命而漸生的淡定性格;然而,浪人劇場讓主角「在沉默中爆發」,兩名演員以冷與熱的對照,雙重映對出人物的飽滿度。

舞台上的道具相當精簡,兩個白色空心立方體可讓演員憑仗互動,其中還能放置小道具,另外預備一只皮箱,以及一個人體模特衣架,不需要太多繁雜的布景,這幾樣道具已經能夠構築出女子的內心世界。主視覺使用白色,第一是反映了主角的形象「我的雙手和我的臉都比一般人要顯得蒼白」「我常常穿素白的衣服」,第二是在大部分時間裡指涉了死亡的意象,如何影響她的職業與愛情,第三則是某些時候女子的美好嚮往,像是對於交往對象「夏」的印象「他把陽光帶進來了,因為他的白色的襯衫反映了那種光亮。」,還有她常常被誤解是「我的工作是一種為了美化一般女子的容貌的工作,譬如,在婚禮的節日上,為將出嫁的新娘端麗她們的顏面……星期天或假日,總有那麼多的新娘。」演員手持白紗,蒙住臉,既像是呈現新嫁娘的純潔,但同時又為自身處境下了註解。白色主視覺造就了劇場裡的多意義結構。

兩名演員當中,毛曄穎擔綱了女子的外在主體,表現外顯的憂喜起伏,張嘉穎則是女子內心的辯證與衝突的某種具象化,她不斷對女子反覆詰問,兩人之間的互動和衝突,製造出了比原文本更強烈的戲劇性。至於原文本中更多的人物和對話,浪人劇場採取了「聲演」,也就是預先錄好其他演員/角色的台詞,一方面符合情節,另一方面則透過聲音在劇場中的迴響效果,讓女子感到心理壓迫。透過視聽覺的設計,觀眾更能了解女子難表於外的情感思想。

語言與結局

關於表演當中的語言使用,毛曄穎大部分的時間是使用粵語張嘉穎則是國語(普通話)為主,就導演王敏豪的解釋,一是為了做區隔,二是因為到香港以外的地方演出,希望「國際化」。筆者認為,這樣的考量實有其利弊,好處在於能夠帶給當地觀眾親切的貼近感,但相對地在表演上就顯得不夠一致,這取決於演員對語言的熟練度、口音和用字習慣。即使是相通的文化,語言系統的歧異將使得理解出現落差,這不只是表現在香港劇團於臺灣的演出,過往曾有臺灣本地劇團以少量粵語演出,都不太能弭平表演上的差異。筆者是極希望看到演員以自己母語演出的,除了流利度外,以母語演出更能深入地表現香港故事與人物的原汁原味。

 

圖2 演出劇照2

浪人劇場在戲劇的最後給了主角一個稍稍有別於小說的安排。小說的最後,女子的交往對象「夏」送給女子一束花,而這在女子的眼裡是憂傷的暗示,因為花朵在她所屬的行業中,其實就是訣別的意思。當台上演員說完最後一句台詞,我們卻發現,女子已經不再沮喪,而是神情堅毅地離開舞台,表示了她自我將從困境中脫離出來,不願屈從原本所謂「對於命運,我是沒有辦法反擊的。」,而是「因為愛,所以並不害怕。」如此不但重新突顯女子的努力,亦使得即將到來的愛情考驗透出曙光,給予觀眾一種「可能改變」的期待。

 

註:引文(畫線)部分皆來自小說文字(可參考洪範書店《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劇中台詞也盡量使用小說原文。筆者在此處是對照文字與劇場意象,而非劇場的實際使用順序。

圖3 演出劇照3  人體模特衣架在右邊

圖4 演出劇照4

圖5 演出劇照5 白色主視覺

圖6 演出劇照6

所有圖片均來自浪人劇場臉書,唐健哲攝影,並已獲得劇團同意使用。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4171837715942.1073741830.358833695941&type=3


其他文章
  • 讀演劇人《白話》:「我們先攻下基隆!」 | 湯曄
  • 《藝術很有事》:鑿開既定視野的「藝文空間」 | 湯曄
  • 影像的謀反—質疑與介入,記憶/歷史的書寫 | 湯曄
  • 電影《火花》:夢想和現實之間搏鬥的段落 | 湯曄
  • 從《殺人一舉》到《沉默一瞬》 | 湯曄
  • 《築地市場:和食之心》—鮮味饗宴之地的職人氣質 | 湯曄
  • 無硝煙的戰爭時代,讓我們用「希特勒」結束這一回合 | 湯曄
  • 《王牌業務員》:說一個笑話,給人生 | 湯曄
  • 《熊幸福騙局》:揭開童年真相之後,我的生活 | 湯曄
  • 《大佛普拉斯》:別人人生,Seem So Real | 湯曄
  • 隱地《出版圈圈夢》:書之小傳,文學之側記 | 湯曄
  • 她們還有莫斯科可去,那我們呢?—《香港三姊妹》 | 湯曄
  • 進入記憶的黑盒子裡,《與西西玩遊戲》 | 湯曄
  • 生而為人,為一項作業—《徐自強的練習題》 | 湯曄
  • 時不我予我不休—《極道老男孩》 | 湯曄
  • 而你常會在小說中讀到這樣的故事—《菊次郎的夏天》 | 湯曄
  • 以寫書為筏,承載創作的魂魄—讀高俊宏《陀螺》 | 湯曄
  • 在「故事」與藝術家的廢墟裡—寫高俊宏談《小說》 | 湯曄
  • 獨自在佔領的道路上—讀高俊宏《諸眾》 | 湯曄
  • 台灣山海間的七位當代藝術家 | 湯曄
  • 鏡頭縫隙間的暴力:看北野武《凶暴的男人》 | 湯曄
  • 從配樂出發,抬至神格的人道主義:看大島渚的《俘虜》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3—阿姆斯特丹劇團《源泉》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2—《源泉》的電影改編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讀艾茵.蘭德《源泉》 | 湯曄
  • 《血與玫瑰樂隊》—形式正在摸索,但真相仍失落 | 湯曄
  • 《比海還深》─重新感受「家之味」 | 湯曄
  • 旺莫利萬計畫—重現新高棉建築 | 湯曄
  • 《幸運是我》—淺薄的社會反映與理想的過度斧鑿 | 湯曄
  • 《高海拔之戀II》—獨樹一幟的愛情故事 | 湯曄
  • 《海的彼端》—鮮為人知的台灣移民故事 | 湯曄
  • 《愛麗絲的兔子洞》─靜如展覽,動如表演 | 湯曄
  • 從《尋龍訣》小探中國奇幻類型電影 | 湯曄
  • 《無止境的旅程》─面對「學問」的應變訓練 | 湯曄
  • 《我的50呎豪華生活》─在舞台上演繹當前的居住弱勢 | 湯曄
  • 如今,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 湯曄
  • 「超級英雄」的絕地重生之路 | 湯曄
  • 《忐忑》與梁基爵的數位創作時代 | 湯曄
  • 《妮可睡不著》─無所事事的夏日消磨 | 湯曄
  •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 湯曄
  • 《殺手情歌》─驚人影像,奇異敘事 | 湯曄
  • 一流「食之器」 盡在2015台灣美食展 | 湯曄
  • 《吸血鬼家庭屍篇》,讓你笑死人惹 | 湯曄
  • 追拿逃犯,古代歐洲警察的「公路電影」 | 湯曄
  • 《該死的順序》─雪地,血跡隱沒 | 湯曄
  •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裡錄歌 | 湯曄
  • 英雄叛國,這是個公共議題 | 湯曄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 湯曄
  • 《竊聽風雲3》-「港人治港」的縮影 | 湯曄
  • 《香港仔》-要什麼樣的幸福? | 湯曄
  • 不再只是校園片-《行動代號:孫中山》 | 湯曄
  • 神話退去的時代-評末路小花《電母》 | 湯曄
  • 《七個猶太小孩》演出所引發的「政治劇場」省思 | 湯曄
  • 《遺失的映象》-該被注目的國度 | 湯曄
  • That Girl in Pinafore | 湯曄
  • 李小龍的「未完成」,以及他所賦予我們的珍貴時光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完)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二)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一) | 湯曄
  • 【香港】我看2013年進念˙二十面體《半生緣》 | 湯曄
  • 從策展角度看方圓聚《禿頭女病患》 | 湯曄
  • 故事與夢的纏繞—對2013年《如夢之夢》的幾點看法 | 湯曄
  • 以拍電影之名—評薪傳實驗劇團《雷雨2.0》 | 湯曄
  • 2013「臺前」劇場服務培訓課程&對前台工作的淺見 | 湯曄
  • 植入戲曲基因,抑或排斥戲曲元素—《大宅門.月光光》 | 湯曄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