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東南亞 / 亞洲藝術碰上全球化浪潮

 

(Southeast) Asian Arts Become a Global Enterprise

東南亞 / 亞洲藝術碰上全球化浪潮

文/培心

 

相應於日前「英語系太多 學者贊成轉型東南亞語系」的趨勢動態,由語言系所的重新布局,反映了國際經貿情勢和國家發展政策的轉變。而這樣的供需檢討,隨著地區經濟共同體的建立參與外,藝術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看到區域對話的發展可能。如:歷時10年、今年(2015年)11月底甫開幕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容納了涵蓋十九世紀至今、新加坡及東南亞地區視覺藝術的大量收藏,標誌著新加坡及其周邊地區藝術文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外觀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內部

 

李政勇在<東南亞藝術市場的崛起---亞洲當代藝術的延燒榮景>一文提及:「2007年是東南亞當代藝術在市場上崛起的一年,無論是香港佳士得、新加坡的蘇富比或婆羅浮屠(Borobudor Auction)的東南亞藝術拍賣,許多當代藝術拍品以數倍到數十倍於預估的價格成交,漲幅之快一點都不輸火熱的中國與印度的當代藝術,在亞洲市場裡引起了國際買家的高度注目。這一波從競逐中國當代藝術品開始的熱潮,一路向印度、日韓、東南亞與台灣延燒,在2007年匯集成一股龐大氣勢,造就整個亞洲當代藝術市場同步上升的榮景。」而在今年(2015年)香港蘇富比的秋季拍賣會,蘇富比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部主管莫錦川表示:「蘇富比東南亞藝術拍賣在本季更見規模,以回應市場對東南亞藝術不斷增長的興趣與關注。我們亦透過引入一衆新進藝術家之作,展現東南亞藝壇活力盎然的一面。」

從不管是東南亞語,還是東南亞藝術的崛起,其實都反映了一種歷史空間的轉向。以往英國社會學家John Urry指出:「20世紀社會理論的歷史,也就是有著時間和空間觀念奇怪缺失的歷史,且空間的缺席尤盛。」,又如後現代地理學家Edward Soja稱此為歷史決定論下空間性的失語,即時間(或歷史)消解了空間。即全球化(globalization)下,中心和邊陲極度不對等的關係,造成邊陲通通看向中心,而邊陲間,儘管是鄰居,也缺乏實質文化交流的互動模式。歷史也只有一種歷史般,空間地理的差異被抹平。  

如今,對於文化地理空間自覺轉變的博物館,也將在台灣出現:即在今年(2015年)12月底試營運,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故宮南院。其中官網公告的10項開幕特展,已經可以讓我們一窺亞洲第一座以亞洲藝術文化為主題,並結合台灣在地文化的大型國家博物館的自身定位。

常設展:

  • 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
  • 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
  • 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
  • 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
  • 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特展:

  • 絢麗多姿—院藏南亞服飾特展
  • 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
  • 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

國際借展:

  • 尚青—高麗青瓷特展
  • 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

 

 

故宮南院 示意圖

 

故宮南院除了著眼於亞洲藝術的豐富性和文化交流觀點外,也戮力於延伸觸角,和國際知名博物館合作,如:吉美博物館承諾將於故宮南院開館後,支援借展其聞名世界的亞洲藝術收藏,並合作舉辦「柬埔寨藝術展」。與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瀋陽故宮等洽商相關國際借展及回饋展等,展期已安排至107年。也與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預定105年精選故宮南院文物赴該館展出,該館亦回饋亞洲藝術文物安排於106年在故宮南院展出等等。

今年底亞洲兩重要藝術館的出現,由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成立開館,和身為東南亞和東北亞交會點---台灣故宮南院的經營願景,都可以看到,如今,地理邊陲間的結盟交流,在藝術領域也得到更廣大的實踐,彰顯了注重地區間交流發展的成果,和激發彼此互動的期許展望。

當今,隔絕全球化影響的純粹地方文化,已是屈指可數,或者說是不可能的過去式了;但是,世界上也不存在完全脫離地方傳統的純粹全球文化。因此如Ronald Robertson所提出的全球-本土化(Glocal)概念,或許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更細緻地處理藝術文化在流通、模糊界域後,產生的交流和混融;如何從垂直階層式的藝術認識,走向「世界是平的」的藝術觀點;如何在語言思想、媒介圖像的傳達上有所溝通,讓彼此參照他域的藝術詮釋、共同形塑出藝術世界中的世界藝術;我想,這些問題,皆是藝術全球化浪潮下,走向全球藝術、世界藝術發展的必經之途,就讓我們一齊拭目以待。

 

 

 

 

 

 

 

 

 

 

 

 

 

圖片來源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照片

http://asemus.museum/museum/national-gallery-singapore/

https://www.nationalgallery.sg/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 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圖片

http://travel.ettoday.net/article/516692.htm

http://npm.bighow.us/?page_id=8

 

延伸資訊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https://www.nationalgallery.sg/

https://www.facebook.com/nationalgallerysg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 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http://south.npm.gov.tw/zh-TW 


其他文章
  • 風起了—— 記松本薰風動作品新作和回顧 | 培心
  • 從日常時間的積累透視回看李基宏的運動身體影像 | 培心
  • 從墨與黑的詰問到空中看龍洞—談梁震明的當代水墨創作 | 培心
  • 斷井頹垣的迴光返照---談劉芸怡的廢墟攝影系列 | 培心
  • 緣起不滅---李明維參與式作品計畫的關係和流變性 | 培心
  • “傾圮的明日” 微觀台灣廢墟和社會土地的關係 | 培心
  • 東南亞 / 亞洲藝術碰上全球化浪潮 | 培心
  • Daumier與我們的距離--社會時代和參與的異同 | 培心
  • 歷史、記憶、再現---以林百貨為例看台灣古蹟的重生 | 培心
  • 全球華人藝術e-Art magazine 藝週刊 | 培心
  • 電影到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 | 培心
  •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二) | 培心
  • 聽見歲月的刻痕---古倫美亞唱片 | 培心
  • 鑑往知來,再續前緣 --- 台灣民謠之父 鄧雨賢 | 培心
  • 翻湧蓬勃的那些年--- 看台灣日治大稻埕的風華絕代 | 培心
  • 《四月望雨》之於台灣歷史在音樂劇表現的重要性 | 培心
  •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一) | 培心
  • 超現實內心時空的釋放--談許武勇首府台北的地景油畫 | 培心
  • 專訪驫舞劇場<英雄> | 培心
  • 食,之性也;食,知性也 --- 三明智&可口可樂 | 培心
  • 飲食影視 --- 台灣飲食文化之於視聽娛樂 | 培心
  • 從電影《總鋪師》追尋台灣文化價值的自我認同 | 培心
  • 細看尾形光琳《紅白梅圖屏風》和克林姆《生命之樹 》 | 培心
  • 從櫥窗的凝望望向文化的建構 | 培心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