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跨時代的臺灣新電影巨擘:侯孝賢的電影詩學

 

《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1986

◎撰文/法蘭林

 

侯孝賢的電影氣勢就像是臺灣本土純釀的高梁酒,看似透徹亮潔,真正深沉醇厚的是其入肚後勁。

 

臺灣電影導演三巨頭(人稱「侯王蔡」) 之中,侯孝賢導演的片子給我的收穫和共鳴總是最純粹的。光是鏡頭的運用就是其一,但使我最為著迷的還是導演在每一個場景所設計的光影流動,那種乾淨透明的順暢,無比寫實動人。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我看得並不算多,只有臺灣三部曲(又稱悲情三部曲,下述兩部加上《好男好女》) 之中的《悲情城市》、《戲夢人生》(1989)、《海上花》(1998)、《最好的時光》(2005),以及侯孝賢導演在最初跟隨李行導演拍片,擔任編劇一職的老電影《早安臺北》(1980)。

 

記得某年曾經參加侯孝賢導演和李行導演的座談會,當時便有和兩位大導演小聊一些關於劇情橋段的設計方法,而那次座談的節目也包含了電影《早安臺北》的播映,令人驚訝的是,滿座的老老少少、包括臺上主持人,和二位大概看了不下百次的大導演,都在劇終的時候大力鼓掌、淚光閃閃。試想這部三十多年前的電影該是多麼細琢精緻,足以感動三十年後完全在時代之外的人。

 

侯孝賢導演掌鏡的《戀戀風塵》,引發我產生共鳴之處和李行導演的《早安臺北》又是極為不同的,當第一個主觀鏡頭切入,以近全黑的山洞出口為遠景,鐵軌晃動的頻率聲響緊跟起落,便開門見山表明「火車」在片中,所扮演的轉折角色。


男女主角一同在車站的情節在片中出現了三次,同為全劇最重要的三個轉折點,但最令我感到動容的是,三次設計所共持的意念宗旨—「交付」皆具有其深遠的蘊意。例如中學時期的往返路程中,男主角總為女主角提著重重的米袋,女主角則為他拿著書包;青年時期則各自互相扶持前後的離鄉背景;最後一次男主角要去當兵時候的送行,女主角交付親手為他做的衣服。------離情依依,各行其是。

 

更值得一說的是,隨著主角每一次「交付」後所併發的眼神,表徵的是一股使命性的忠貞。此外,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劇中在早期片場一景的畫布更換,同為三段式的安排,巧妙嵌入時期的轉移。從嘴巴,到眼睛,最後是整個五官。------成長的意義不言而喻。

 

阿公(李天祿飾)是第一個台詞角色(也是最後一個),定格鏡頭以旁觀角度跟著阿公走,出入屋舍和角色之間,一個老人家幾分鐘的絮叨念詞就交代了所有孩童角色的特性,十分精采;而音樂也在時此才正式切入,以純樸簡潔的吉他弦音出現。------沒錯,那便是早期的陳明章。


阿公的角色在電影中是一個很特別的關鍵,每一次的台詞和動作都有很深的寓意,令人會心一笑,像是旁白似的將每個段落的意念明朗化。有時候傳統的人說話總是迂迴曲折,但不為什麼地,卻往往是點破迷津的最後一記。

 

有一個片段是演在放戶外電影的時候突然全村停電,當大家都在抱怨的時候忽然有一巨響,原來是阿公摸黑想點蠟燭卻誤點成鞭炮,幾分鐘的黑幕畫面情緒輪轉之快。阿公無辜地咕噥自己的糊塗,村民的焦點只剩下阿公沒受傷的慶幸感,和此起彼落的笑聲。------多麼美的一幕。


電影最後,女主角沒等男主角當兵完就嫁給了為他倆送信的郵差,此情該當何堪?也許兵變的不是小情小愛,而是相繫了一輩子的交付情感和互生使命。劇末,男主角是釋然的,回到故鄉,穿著當年女主角為他做的衣服,在番薯田裡遇到阿公,阿公開始說著重複的話,關於抱怨歉收的田地。------此時的阿公,更加蒼老了。


鏡頭最後由近而遠,平穩上升,一切人間的有限事物都化成天地間的無限情懷。配樂在此也正式的加入另兩種除了空心吉他之外的配器,同樣三段式的音樂階層------層層疊疊,迂迴裊繞。


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猶如最後一個場景中,阿公種了滿田的蕃薯藤葉。它們不為什麼地使勁上攀,遇上樓階亦然,一級接著一級,直到至高處的山水人情。

 

照片/圖片來源:皆為中影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影視資料館

 

《戀戀風塵》電影資料:

導演: 侯孝賢

劇本: 吳念真、朱天文

演員: 梅芳、李天祿、楊麗音、陳淑芳、王晶文、辛樹芬

配樂: 陳明章

場記: 王耿瑜( 現今知名影評人/ 製片)

發行公司: 中央影業

出品: 1987( 獲1987年法國南特影展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

 

補充資料:

侯孝賢導演作品一覽表─

1981 《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

1982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 《兒子的大玩偶》(本片為三段式電影。第二段《小琪的那頂帽子》是曾壯
      祥執導;第三段《蘋果的滋味》是萬仁執導)、《風櫃來的人》

1984 《冬冬的假期》

1985 《童年往事》

1986 《戀戀風塵》

1987 《尼羅河女兒》

1989 《悲情城市》

1993 《戲夢人生》

1995 《好男好女》

1996 《南國再見,南國》

1998 《海上花》

2001 《千禧曼波》

2004 《珈啡時光》

2005 《最好的時光》

2007紅氣球之旅

2007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中的〈電姬館House〉

201110+10》中的〈黃金之弦La Belle Epoque〉


其他文章
  • 台中藝術亮點店家:「惠弘茶文化生活館」 | 法蘭林
  • 針鋒相對的愛欲悲歌:韓國藝術電影《霜花店之朕的男人》 賞析 | 法蘭林
  • 從精品時尚談藝術…法國殿堂級老牌Goyard的歷史與新生 | 法蘭林
  • 走入忠信市場─ 帶一片風景離開•灌溉純粹的心田 | 法蘭林
  • 回首經典,法國新浪潮:楚浮《四百擊》(1959) | 法蘭林
  • 關於《愛》的標準答案:法蘭林看電影《愛》 | 法蘭林
  • 真實社會新聞事件改編電影《陌生的孩子》看小蝦米如何對抗大鯨魚 | 法蘭林
  • 跨時代的臺灣新電影巨擘:侯孝賢的電影詩學 | 法蘭林
  • 愛×無限大,打破性別二分法─《裝扮遊戲》 | 法蘭林
  • 魔鬼正義下的「間諜」情深:《風聲》 | 法蘭林
  • 殘酷回憶的拼湊與幻化:《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Waltz with Bashir 》 | 法蘭林
  • 第三性的桎梏題解,除了被尊重更要被渴望《我是女生也是男生 XXY》 | 法蘭林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