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專訪新加坡藝術空間INSTINC 主理人 姚詩韻

新加坡這幾年的藝術環境,在政府政策大力護航下顯得活力充沛。不論是藝術品免稅或是支援創作者的經費,都令同在亞洲的台灣藝術圈欽羨不已。對於新加坡政府的藝術政策以及當地藝術圈的運作方式,透過這次藝術空間INSTINC負責人訪談,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新加坡的藝術市場經營面貌,進而思索台灣藝術圈的其他可能發展。

 

圖一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經過十年的精心規劃,於2015年底正式開放,成為新加坡嶄新的藝術地標。

 

2002年,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的藝術家姚詩韻(Shih Yun Yeo)回到新加坡,熱切尋找在新加坡展覽的機會,期待向自己熟悉的文化介紹自己,同時期許與在地的藝術圈有更多的互動。在接二連三申請公共空間舉辦展覽不成,備受打擊之際,明白「申請政府經營的公共空間,是要看你的經歷的,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資歷,遠遠無法符合政府的要求。」然而,在她奔波運作下,終於在2003年舉辦個展,初試啼聲。當然,展覽的費用2000元新加坡幣,也隨之產生。所幸,同年申請國家藝術委員會(The National Arts Council)獎勵未曾辦過展覽的新生代藝術家( immerge new artist)補助金,剛好支付這筆費用。

 

圖二  加坡藝術空間INSTINC 主理人/創作者 姚詩韻(Shih Yun Yeo)

 

為了延續創作生命,創造獨立的創作空間與展出機會,姚詩韻決定在中國城租一個空間,以自己做設計的薪水支付租金。「有空間做創作,就會有人來拜訪,也有展覽空間,因此認識很多人。我從事藝術創作的朋友都在舊金山,在新加坡並沒有認識的藝術家,透過這樣的機會認識新加坡藝術圈的人。」在沒有太多資源的情況下,姚詩韻一個人默默的開始INSTINC的運作,原本只是個人的展覽與創作空間,隨著藝術家朋友的到訪,也開始展覽其他新生代藝術家的作品。

 

圖三  姚詩韻作品,與樹對話('Conversation with trees)

 

2004開始運作的INSTINC,距今已有13年了。詩韻談到剛開始營運空間的挑戰,第一件,就是凡事自己來,從佈展、行銷到開幕茶點,都要親身親為,甚至初期參觀展覽的民眾,也要動員身邊親朋好友,說明凡事起頭難,需要經歷辛勤耕耘的一刻。再來,則是為其他藝術家籌備展覽,偶會遇到不按時交稿或與策展人持不同意見的情況,如何居中協調與解決問題。第三個挑戰,便是時間管理,特別在展覽期間個人創作時間相對減少,同時身為一個小孩的母親,嚴格遵循時間規劃,是詩韻的法則之一。有紀律的生活,讓她同時遊走創作者、經營者與妻子、母親等不同的角色扮演。

 

姚詩韻的作品一般被視為當代水墨,受到抽象表現主義創作者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羅伯特·馬哲威爾(Robert Motherwell)、弗朗茨‧克萊恩(Franz Kline)的影響,在用墨上給人強烈的活力感,並且熱衷於捕捉規律與偶然之間難以捉摸的時刻。她所運用媒材,並不僅止於水墨,還融合壓克力顏料、版畫絹印,實驗性的結合傳統形式與當代媒材,諸如新媒體與表演藝術,得到諸多讚譽。包括新加坡藝術博物館委託創作、2007年大華銀行全國繪畫比賽榮譽證書與高度讚譽、2012傑出亞洲藝術獎中最受觀眾歡迎票選,並在同年度克莉絲蒂亞洲拍賣中拍賣。

 

圖四  2016年上海展覽《東南偏南來自新加坡的藝術》(South by Southeast: Art from Singapore),瀑布(Waterfall)

 

2008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及羅馬尼亞駐村期間,受到新的文化與媒材的刺激,也結交許多朋友,詩韻得到新的啟發,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思考自己的作品。在此同時,也認識日本藝術家松崎宏史 (Hirofumi Matsuzaki)。松崎在柏林工作,每年夏天都會帶一位藝術家朋友前往自己的家鄉福岡,以此為文化交流的起頭,逐漸拓展駐村的形式與範圍。受到他的影響,也開啟了詩韻經營駐村空間的想法,除了原本的創作與展覽場域,希望INSTINC也可促成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交流。2009年起,目前已有60位藝術家在INSTINC駐村。每位藝術家的駐村申請最少一個月,最多三個月,駐村結束時,可選擇是否舉辦公開展覽。

 

圖五  INSTINC展覽空間

 

「駐村來了很多藝術家,每個藝術家會帶來不同的創作媒材,也引進他們國家最前衛的觀念與媒材。」姚詩韻因此收穫豐富,相對的,藝術家也能在駐村期間湧出許多新觀點。面對新加坡當地環境的限制,她認為新加坡的租金過於昂貴,無法接受太多的藝術家,目前,同一期間最多只能接受3位藝術家,因此限制了INSTINC的發展。由於新加坡政府規定商業區僅能商業使用,住宅區不能運作商業事務,兩者劃分相當明確。INSTINC所在之處,是新加坡第一個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住宅辦公計畫,也就是商業與居住可同時使用的空間。在目前約200坪的空間中,運用樓中樓的設計增加使用面積:運用活動屏風隔出空間,展覽時,廚房就關起來,沒人住時,可以舉辦展覽,沒有展覽,就是創作空間。空間多重使用的方式,創造出最佳效益。

 

圖六  INSTINC所在地是新加坡第一個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住宅辦公計畫

 

談到INSTINC跟商業畫廊不同之處,詩韻說:「我當初很苦惱無法找到合適的展覽空間,因此在運作INSTINC時,著重藝術家的面向。我們第一個想法,就是藝術家優先,不論是駐村或展覽,都是以藝術與藝術家為主,以藝術家想要實踐的理念為第一目標,而不以會不會賣來考量。一般商業藝廊還是要顧及成本,必須考量買家的需求、作品是不是現在市場所需、資金運用也相對充裕。」在兩者如此迥異的經營模式下,她認為兩者是可以並存的,商業展覽會展出資歷豐富的藝術家的創作與成熟的作品,面對新興藝術家,商業藝廊則較多持觀望態度。但是新的藝術家需要有展出空間,如果沒有展出機會,也很難再繼續創作。透過藝術家運作(Artist-run –space)的空間,可以提供新興藝術家機會,因此商業藝廊與實驗性空間是相輔相成的。

 

對於INSTINC未來的展望,姚詩韻希望得到更多不同國家政府的支持,讓各國藝術家前往駐村時,有堅實的經濟後盾,促進各地方藝術文化的交流。同時受限於新加玻的有限空間,她萌生到西班牙開展INSTINC II 的想法,這不僅讓新加坡藝術家可以到西班牙駐村,同時增加駐村的空間與跨文化交流機會。另一個有待落實的展望,則是讓INSTINC團隊,將藝術家展覽拓展到其他國家,構成跨國巡迴展覽,讓藝術家的創作被更多喜好藝術的民眾看見。

 

圖七  多元使用有限空間

 

姚詩韻以身為創作者的需求為出發點,為自己積極營造藝術生命延續的空間,如今,這樣的場域不但幫助她的個人創作,在新加坡藝壇上逐漸茁壯,也滋養了其他新興藝術家的生命。新加坡與台灣在法規上或有相異之處,但都有其在藝術層面上無法完全符合創作者的期待之憾。在此情況下,藝術創作者如何為自己寫下新的一頁,姚詩韻的案例或可做為我們的借鏡,視困境為新的轉機之始。

 

 

圖一、二   作者攝

圖三~圖七  姚詩韻(Shih Yun Yeo)提供


其他文章
  • 專訪新加坡藝術空間INSTINC 主理人 姚詩韻 | 劉霈真
  • 專訪一筆狂書法大師 李文漢 | 劉霈真
  • 從街頭到美術館 藝術家凱斯.哈林 | 劉霈真
  • 第九藝術來襲 | 劉霈真
  • 張克齊的花鳥世界 | 劉霈真
  • 台北藝術博覽會正在書寫藝術史 | 劉霈真
  • 挑戰大眾影像認知的布魯斯‧米本 | 劉霈真
  • 專訪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理事長 林曉蘋的桃花源 | 劉霈真
  • 水滴石穿 專訪石雕藝術家柳順天 | 劉霈真
  • 原生藝術—靈魂深層的感動 | 劉霈真
  • 與天地融合的藝術 專訪布農木雕藝術家江小龍 | 劉霈真
  • 瘋子的藝術 | 劉霈真
  • 內行人帶路的親子互動展覽 | 劉霈真
  • 當阿爾卑斯皇冠遇上奇美鎮館之寶 | 劉霈真
  • 兒童美術館教育 訪談北美館兒童藝術中心 | 劉霈真
  • 當代首飾在德國慕尼黑 專訪Bench886 林玉萍 | 劉霈真
  • 以色彩開始新的一年---印度色彩節 | 劉霈真
  • 家庭的美術教育 -- 色彩裡的情感表達 | 劉霈真
  • 四十自畫像 | 劉霈真
  • 家庭的美術教育--美感就從掛上孩子的畫開始 | 劉霈真
  • 馮君藍的基督教圖像學:一種當代的詮釋 | 劉霈真
  • 家庭的美術教育 -- 如何與孩子談畫 | 劉霈真
  • 2014台北藝術博覽會— 商品還是藝術品 | 劉霈真
  • 全球華人藝術網之網路書店 | 劉霈真
  • 2014蘇富比《現當代亞洲藝術》秋拍放大鏡 | 劉霈真
  • 家庭的美術教育 | 劉霈真
  • 偽畫大師:沃夫岡‧貝特萊奇 | 劉霈真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