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時不我予我不休—《極道老男孩》

圖1 電影海報。

人生總是陰錯陽差

日薄西山的前黑道老人們重組幫會「一龍會」,為了壯大資產,一起去賭馬,為了要選哪個號碼互相較勁;甫榮登老大寶座的龍三福至心靈,向負責跑腿的手下茂吉比出了冷門的「5-5」贏家預測,卻因為斷了兩根手指導致被看成「3-5」,傳奇比數的大獎終究成為一場泡影。這種人生如下注,卻總是陰錯陽差與好運之神錯過的窘事,正反映了這群「老男孩」們的處境。

圖2 「一龍會」老大龍三。

「一龍會」老人們的本質是暴力的,而這也始終是導演北野武的一貫風格;然而電影以搞笑和無厘頭的人物行動掩飾此道,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顯示老人們的時代已過去,而是仍具熱血、仍擁道義者為如今的環境吞噬,或至少是稀釋過的光景。「老男孩」們東山再起的過程中仍能舞刀弄槍,遇事亦可袒臂揮拳,達嚇阻敵人之效,又怎麼能說他們毫不中用呢?

以嘻笑取代悲壯,代表的是傳統道義已經在如今的社會中蕩然無存、無所著力,同樣的也無法再以直接的「暴力」對抗所謂的敵人。龍三趁兒子一家出門遊玩時和老友們在街上閒盪,遇到小混混無故的挑釁、詐騙集團和強迫推銷等事件,這些以撒謊、演戲和騙術等方式哄騙和脅迫他人以交出錢財的模式,既是龍三與老友們欲加撻伐的「社會歪風」,也是他們不能明白的、已然改變的「世道」。

「極道」還能風光嗎?

既然不能明白,則無所謂悲壯之嗟嘆。「老男孩」們欲以「極道」還治其人之身,這裡顯示的並非獅子無爪,而是利爪在此似乎毫無用武之地。導演北野武給予了「一龍會」老人們相當風光且驕傲的成立過程,以曾經的為惡:殺人、傷人、詐騙和服役[1]等設計「積分制」,數值愈高者可以成為當屆大哥。我們若先將其惡之本質暫放一邊,這個討論與統計分數的現場,可說讓老人們的自信心無限爆棚;過往的戰績或履歷對於這群老派的黑道份子而言,是無上的尊嚴,也是他們面對陌生現世唯一的籌碼。

圖3 「一龍會」成立過程一幕,圖中人為其成員之一(快槍手馬克)。

反覆地釐清「老男孩」們的人物設定有其必要性,因為導演北野武以曲折的敘事展現了此一代人的隱隱風骨。藉著人物瘋狂的奇想與行動,反而透露了老人們一如既往的處世原則;他們在如今以金錢利益為主的世界中被視為格格不入的異類,更因為步入暮年而邊緣化。不只是與之相對立的新興犯罪集團對他們諸多輕視,就連老人們身邊的家人或照護者亦都鄙視其價值。

則如今「一龍會」的存在有何意義?除了捍衛風骨之外,老人們間堅定互信、合作無間的情誼也是對比於現今利益導向的冷漠無情:龍三兒子在公司裡與主管互相推諉責任、面對外界的勞工抗爭僅是以金錢打發;以西先生為首之新興犯罪集團,為求打擊「一龍會」,連綁架自家人[2]都可以想得出。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情味至此已經蕩然無存。「一龍會」老人們的重組幫會與闖蕩過程,顯示了極為珍貴的情感凝聚。

圖4 以西先生為首之新興犯罪集團。

情義「人」心知

「老男孩」們深厚的情感連結,構築了堅強的內部世界和邏輯,相對於平民百姓而言,這群奇怪的老人們縱使是黑道,也與當道的新興犯罪集團不太一樣。學詐騙犯追債,卻因對方過得太慘,反而自己掏錢給對方;這當中老大龍三與手下阿勝起了口角,龍三不願阿勝再逼迫還不了債的苦主,阿勝反以過往幫龍三擋過幾刀來陳述生存之艱難。龍三見在情義上無法說得過阿勝,乃自掏腰包給苦主錢,結束了失敗又荒唐的騙局。

然而這樣的情境出現了一種浪漫的氛圍,也就是在已經墮落的世道中竟然還能看到一點俠義。龍三和手下們在苦主錯愕的眼光中離開,這種難得的風骨既格格不入又特別瀟灑。事實上這群老人仍具有作惡的本質,因此電影既不是為他們的傳奇歌頌,也不是單純的惡搞;而是透過他們一如往昔、一以貫之的行事作風,令其不變於早已迅速改變的社會現實。

在殘酷的當今社會裡仍保有本心,即使他們出身黑道,卻也是令人尊敬的「老派之必要」。「一龍會」老人們的復仇,或說那種依然盛發的狠勁,終於在最後與新興犯罪集團的追逐間迸發至高潮;我們依然看到了最傳統的、實踐「正義」的一刻。雖然導演北野武只給予他們幾分鐘的時間動手揮拳,便即刻實施逮捕[3],但是這場行動仍給予觀眾一場快意的抒發,亦即在激烈的打殺與大笑裡,看見江湖「老男孩」們最後的淋漓豪氣。

圖5 「一龍會」老人們在敵人面前的氣勢。

圖6 「一龍會」成員一字排開:左起剃刀阿鷹、五吋釘阿秀、拐杖市三、高橋龍三、阿勝、暴恐茂吉、快槍手馬克。

 

圖片來源 https://www.moviemovie.com.tw/db/program/15347/gallery



[1]坐牢之日文。

[2]西先生欲綁架茂吉之孫女,也就是西先生手下的女友。茂吉建議這對情侶逃離是非之地,自己也決定親自前去找西先生算帳,卻失敗且被痛擊頭部致死。茂吉的死亡引來「一龍會」對新興犯罪集團的最終復仇。

[3]導演北野武於此片飾演警長,於電影結尾逮捕衝突的眾人。


其他文章
  • 讀演劇人《白話》:「我們先攻下基隆!」 | 湯曄
  • 《藝術很有事》:鑿開既定視野的「藝文空間」 | 湯曄
  • 影像的謀反—質疑與介入,記憶/歷史的書寫 | 湯曄
  • 電影《火花》:夢想和現實之間搏鬥的段落 | 湯曄
  • 從《殺人一舉》到《沉默一瞬》 | 湯曄
  • 《築地市場:和食之心》—鮮味饗宴之地的職人氣質 | 湯曄
  • 無硝煙的戰爭時代,讓我們用「希特勒」結束這一回合 | 湯曄
  • 《王牌業務員》:說一個笑話,給人生 | 湯曄
  • 《熊幸福騙局》:揭開童年真相之後,我的生活 | 湯曄
  • 《大佛普拉斯》:別人人生,Seem So Real | 湯曄
  • 隱地《出版圈圈夢》:書之小傳,文學之側記 | 湯曄
  • 她們還有莫斯科可去,那我們呢?—《香港三姊妹》 | 湯曄
  • 進入記憶的黑盒子裡,《與西西玩遊戲》 | 湯曄
  • 生而為人,為一項作業—《徐自強的練習題》 | 湯曄
  • 時不我予我不休—《極道老男孩》 | 湯曄
  • 而你常會在小說中讀到這樣的故事—《菊次郎的夏天》 | 湯曄
  • 以寫書為筏,承載創作的魂魄—讀高俊宏《陀螺》 | 湯曄
  • 在「故事」與藝術家的廢墟裡—寫高俊宏談《小說》 | 湯曄
  • 獨自在佔領的道路上—讀高俊宏《諸眾》 | 湯曄
  • 台灣山海間的七位當代藝術家 | 湯曄
  • 鏡頭縫隙間的暴力:看北野武《凶暴的男人》 | 湯曄
  • 從配樂出發,抬至神格的人道主義:看大島渚的《俘虜》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3—阿姆斯特丹劇團《源泉》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2—《源泉》的電影改編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讀艾茵.蘭德《源泉》 | 湯曄
  • 《血與玫瑰樂隊》—形式正在摸索,但真相仍失落 | 湯曄
  • 《比海還深》─重新感受「家之味」 | 湯曄
  • 旺莫利萬計畫—重現新高棉建築 | 湯曄
  • 《幸運是我》—淺薄的社會反映與理想的過度斧鑿 | 湯曄
  • 《高海拔之戀II》—獨樹一幟的愛情故事 | 湯曄
  • 《海的彼端》—鮮為人知的台灣移民故事 | 湯曄
  • 《愛麗絲的兔子洞》─靜如展覽,動如表演 | 湯曄
  • 從《尋龍訣》小探中國奇幻類型電影 | 湯曄
  • 《無止境的旅程》─面對「學問」的應變訓練 | 湯曄
  • 《我的50呎豪華生活》─在舞台上演繹當前的居住弱勢 | 湯曄
  • 如今,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 湯曄
  • 「超級英雄」的絕地重生之路 | 湯曄
  • 《忐忑》與梁基爵的數位創作時代 | 湯曄
  • 《妮可睡不著》─無所事事的夏日消磨 | 湯曄
  •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 湯曄
  • 《殺手情歌》─驚人影像,奇異敘事 | 湯曄
  • 一流「食之器」 盡在2015台灣美食展 | 湯曄
  • 《吸血鬼家庭屍篇》,讓你笑死人惹 | 湯曄
  • 追拿逃犯,古代歐洲警察的「公路電影」 | 湯曄
  • 《該死的順序》─雪地,血跡隱沒 | 湯曄
  •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裡錄歌 | 湯曄
  • 英雄叛國,這是個公共議題 | 湯曄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 湯曄
  • 《竊聽風雲3》-「港人治港」的縮影 | 湯曄
  • 《香港仔》-要什麼樣的幸福? | 湯曄
  • 不再只是校園片-《行動代號:孫中山》 | 湯曄
  • 神話退去的時代-評末路小花《電母》 | 湯曄
  • 《七個猶太小孩》演出所引發的「政治劇場」省思 | 湯曄
  • 《遺失的映象》-該被注目的國度 | 湯曄
  • That Girl in Pinafore | 湯曄
  • 李小龍的「未完成」,以及他所賦予我們的珍貴時光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完)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二)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一) | 湯曄
  • 【香港】我看2013年進念˙二十面體《半生緣》 | 湯曄
  • 從策展角度看方圓聚《禿頭女病患》 | 湯曄
  • 故事與夢的纏繞—對2013年《如夢之夢》的幾點看法 | 湯曄
  • 以拍電影之名—評薪傳實驗劇團《雷雨2.0》 | 湯曄
  • 2013「臺前」劇場服務培訓課程&對前台工作的淺見 | 湯曄
  • 植入戲曲基因,抑或排斥戲曲元素—《大宅門.月光光》 | 湯曄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