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趣味平行藝穗節,藝術歪斜到日常——「酥壓療癒時光」

 
2017年台北藝穗節十歲生日,除了十年累積發展的團隊參與能量,以及許多慶祝的新活動外,今年的「藝穗俱樂部」也很不一樣。
 
 
牯嶺街小劇場二樓的藝穗俱樂部。│圖片:台北藝穗節臉書。
 
 
「藝穗俱樂部」常駐設立在牯嶺街小劇場2樓,提供藝穗節創作者與觀眾一個交流的空間場域。藝穗節三週時間除週一公休外,每日14:00到23:00開放。如果說藝穗節是自由的、是天馬行空的、是青春充滿活力,在處處冒險驚喜【1】,那藝穗俱樂部作為此類精神的延伸的交流平台,是否也可以如此?因此今年策展人林欣怡為俱樂部找來了藝術創作夫妻檔高琇慧與柯德峰擔任今年俱樂部店長,為藝穗俱樂部策劃系列活動。他兩人字第四屆開始接觸藝穗節,又以中年組合為主的「天團」在2015年創作《他說你今天很美──看見奧賽羅》獲得「藝穗原創精神獎」,2016年更以《他媽的茱麗葉》獲得藝穗節最大獎「永真藝穗獎」,可說是十分接上藝穗精神的創作者。
 
 
天團夫妻檔,高琇慧與柯德峰。《他媽的茱麗葉》演出劇照。│圖片:天團粉絲頁。
 
 
因為兩人兩年中跟著藝穗節感受到一群有相同理念的人共同完成一件事,在很多幫助之下一起前進。也因為沒有審核、場地多元,所以節目多樣並置,充滿冒險實驗與可能性。【2】他們特別設立了「藝穗直播室」,每晚18:30-19:00邀請評論人和演出者來聊天,一方面談論藝穗節十年來的發展與未來,一方面也協助演出者宣傳──畢竟藝穗節的演出有上百檔,新團隊的宣傳不易。
 
而又因兩人對於行為表演都有很深的著迷與著力,喜歡那直接、當下、不同預期的嘗試與實驗性,他們當然不會放棄俱樂部提供的空間。三週間每週二到週五22:00-22:30,兩人開出了「酥壓療癒時光」,顧名思義提供藝穗節所有參與者,在做完或看完戲後一個可以放鬆紓壓和玩的時段──但是是藉由行為藝術來放鬆!滿足他們不間斷的創作力和玩心。
 
 
「酥壓療癒時光」開幕,後來被尊稱為「巨石強身」的薛西佛斯大石。│圖片:高琇慧提供。
 
 
三週10場次的「酥壓療癒時光」,場場都不同。前五場是高琇慧和柯德峰共同的發想,在藝穗開幕時的碎碎念滾大石,參與者一邊滾石一邊抱怨最近的心情,然後再把石頭砸往眾人。用碎念和摔砸發洩療癒,卻又有如同薛西佛斯式的存在提問意象,煞是有趣。再來還有地板畫圖、撕紙條唸詩、帶計步器甩身體念佛、切洋蔥講故事,每一個都連結到日常的舒壓可能,但卻又從日常歪斜出去,藉由好玩的行為形式轉換,開啟新的「酥」壓感。那個「酥」可能是一聲哎呀原來可以這樣的驚嘆,或是一起進行時興奮的酥麻,也是這樣的行為嘗試的酥脆──這樣的創作需要臨場觀眾的參與,故而十分不可預測,考驗創作者的即興能力。不知道每天會發生什麼事,到場人數也無法預期,但也因此更加好玩有挑戰,無論創作者或是參與者都很期待「酥壓療癒時光」的發生。
 
而兩人也都很希望可以找更多人一起來玩,讓好玩的是藉由行為持續發生。對他們而言所謂「完整的作品」不是這麼重要,能不求成敗、敢嘗試實驗才符合藝穗精神。這也呼應他們兩人,三十歲以後才開始接觸劇場,或許也因此,一直都不喜歡乖乖的創作。他們更想要的是找到不同角度,去發掘平常不會做的事。所以他們也邀請其他對味的創作者來發展「酥壓療癒時光」。
 
柯德峰與高琇慧:《撕紙吟詩》(右)、《酥鴨療癒》切洋蔥說故事(左)。│圖片:高琇慧提供。
 
 
也因此有了陳英樺《創作亞當》,模擬米開朗基羅的畫像動作,把千元大鈔放到亞當/創作者手上,他就會幫你按摩一分鐘;鄒包的《剝皮術療癒咒》,用滾輪滾去壞的情緒,寫上對自己療癒的符咒貼在想被療癒的部位上睡覺;柯鈞耀《第30封信,我會繼續寫下去》,請觀眾點菸抽菸放入過往的與女友的情書中;黃馨儀《速ㄚ運動時光》,讓觀眾尋寶找到出乎意料的「運動用品」,用手穿拖鞋跑步、用按摩棒和襪子打棒球、用餅乾鐵盒打桌球等等,最後還拿出巨石強身打了一次躲避球,也跟世大運說掰掰;林子寧《暗黑中抓人》,將場地燈全關掉,開啟一場黑暗鬼抓人。無論是按摩、睡眠、運動、遊戲或書寫抽菸,這些平日紓壓的方式也都因為創作者的手法而有了新的意義與聯想。
 
鄒包的《剝皮術療癒咒》(右)、柯鈞耀《第30封信,我會繼續寫下去》(左)│圖片:高琇慧與柯德峰提供。
 
 
藝穗俱樂部如同另一策展,給予另種「非表演的演出空間」,而「酥壓療癒時光」在每晚短短30分鐘 ,製造了藝穗的另類驚喜,拉出另類創作能量。以不同的能量與方式,具體呈現了策展人林欣怡期望的專業演出和素人創作能同等展現的舞台、主流和意義能共存的場域,讓許多從未觀賞劇場演出的觀眾,能自在享受藝文初體驗。也反應了藝穗自主開放與互助支持的精神。【3】這也是高琇慧在俱樂部結束後所說到的,如果沒有工作人員的大力協助和每晚觀眾的參與,「酥壓療癒時光」不可能完成。他們亦許願之後有機會,找更多人以別種方式繼續「酥壓療癒」,期待能把球做給更多創作者,提供更多好玩可以發聲的平台。
 
黃馨儀《速ㄚ運動時光》之「巨石強身」躲避球(上),
林子寧《暗黑中抓人》(下)│圖片:高琇慧提供。
 
 
 
 
 
 
 
 
【1】「藝穗街頭報」vol.2對藝穗節的介紹。
【2】參考整理自〈Fringer人物線上誌NO.20──『天團』柯德峰、高琇慧〉。
【3】 參考整理自台北藝穗節節目手冊,林欣怡〈策展人的話〉。

其他文章
  • 回桃看藝術節──一場淘氣的藝文鬥陣 | 黃馨儀
  • 行進顯影,找回身體的叛逆與自由 | 黃馨儀
  • 關於成為真正的人:祭儀‧劇場‧行為藝術 | 黃馨儀
  • 在《無用之地》的《入夜風景》 | 黃馨儀
  • 過載的是世代,還是文化平等的可能? | 黃馨儀
  • 劇場與改變現實的魔法──專訪Tânia Faria | 黃馨儀
  • 不被時間打敗的築夢者:專訪Paulo Flores | 黃馨儀
  • 像瘋馬般前行:Òi Nóis的劇場美學 | 黃馨儀
  • 走至不惑:以劇場實踐烏托邦 | 黃馨儀
  • 持續對抗暴虐的現實──巴西民眾劇場的政治意識 | 黃馨儀
  • 回到民眾劇場的搖籃:巴西 | 黃馨儀
  • 失效的非典型空間演出──當環境成為布景 | 黃馨儀
  • Junta──獨立共構的藝展 | 黃馨儀
  • 《潮池流轉》──以記憶與創作在時代灘頭留下貝殼 | 黃馨儀
  • 身入金門(下)──島嶼梳理與回歸的困境 | 黃馨儀
  • 身入金門(上)──遇見邊緣的豐厚與荒廢 | 黃馨儀
  • 一同種下夢想的金門——2017「土豆音樂祭」 | 黃馨儀
  • 趣味平行藝穗節,藝術歪斜到日常——「酥壓療癒時光」 | 黃馨儀
  • 《等待果陀》──映照在演出之外的劇場脈絡 | 黃馨儀
  • 談老空間的脈絡活化──台中散步觀察 | 黃馨儀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