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圖1:密室107, 水墨設色紙本, 60x52cm, 2016
香港近年來在藝術市場的地位,隨著拍賣紀錄的飆升,越發顯其重要性。早在先前,香港就被視為是紐約、倫敦後的藝術拍賣第三大市場。在今年的春拍中,蘇富比更是屢創佳績,締造其歷史第二高的拍賣紀錄。
在香港蓬勃的市場經濟下,不僅是藝術拍賣為外界所重視,其地狹人稠的景況亦經常被媒體報導。特別是由「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揭露弱勢民眾賴以維生的的板間房、棺材房等真實生活樣態,更常被網路平台所轉載、討論。根據近年來所統計的摩天大樓價格指數,香港為世界之最。無獨有偶,香港房價的高居不下,更是讓其連續七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城市的頭銜。
圖2:寄居, 水墨設色紙本, 46x137cm, 2017
縱使是被外界視為如此高度繁榮、且以藝術拍賣市場傲視全球的城市,實際上,在香港從事創作的藝術家仍須面臨嚴峻的生活壓力。即使是畢業於一流名校、獲取過眾多獎項,甚至曾在拍場上取得佳績的藝術家,恐亦無法置身至外。或許可從香港青年藝術家鄭丹珊的作品中窺得箇中滋味。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鄭丹珊,曾獲取包含丁衍庸創作獎、文苑藝術創作獎、中國書畫創作獎、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優異獎等諸多獎項,曾於佳士得藝廊參展,並先後參與諸如典雅藝博、水墨藝博等展覽,舉辦過「綽影墨意─鄭丹珊彩墨作品個展」,其課業的優異成績可見一斑。
圖3:玻璃屋503, 水墨設色紙本, 170x46cm, 2016
鄭丹珊的繪畫作品主要分為「Moment in Time」、「Studios」、「Ticktack」三個系列。「Moment in Time」系列中馬的圖像出現繁複,堪稱為該系列主要意象,鄭丹珊繪製的馬亦曾在藝術拍賣市場上獲得肯定,早期作品《仲夏夜》即取得亮眼的佳績。「Ticktack」為傳統山水與鐘錶元素的結合,潛藏著時間與自然流轉不息的生生意味。「Studios」則取材自藝術家的生活,不僅反映出香港的居住文化,也展示創作者的真實所居。
鄭丹珊善以現實生活的物品勾勒出圖像的內涵,在帶有木石古意的繪畫元素中,鄭丹珊並未落入重返於山水圖像的窠臼,巧妙選擇與自身生活最為貼近的居住空間融合傳統繪畫,使之呈現出有別於傳統工筆水墨畫的風格。在該系列作品中,創作者亦廣納諸如GoGoVan(香港貨運)、拉拉熊等具體現代風格的生活元素於其中。
圖4:天台風光13A, 水墨設色紙本, 72x65cm, 2017
如在作品《密室107》中,便是具體描繪出藝術家自己所居的環境。桌椅、置物櫃、盥洗用具以及創作器材等元素全部騰擠在畫面中,可明顯看出生活空間的壅塞感。同時,在作品圖像中的畫布,可窺見「畫中畫」的作品,形成視覺上進一步深入畫面空間的層次感。畫面中左下角的馬桶,不僅是直接貼現生活的物品,更是(女)藝術家甚為罕見的入畫元素。《密室107》除去呈現視覺空間以外,錯落在畫面周圍的火焰圖像,則是暗示創作者盛暑必須生活在頂樓加蓋的襖熱環境。
《寄居》採用中軸直立的構圖,將視覺重心置於由中央底部往上延伸的樹木上,頗帶有中國早期山水繪畫巨嶂山水的興味。鄭丹珊未以自然肌理的陳舊主題作為刻畫重點,反以諸如衣物、飾品、烹煮器具等用品,藝術家的創作及求生所用的畫具,甚而是普遍被隱而不現的私人盥洗衛浴用具等元素取而代之,構築出屬於個人現實生活的層層肌理,成為在中國傳統繪畫、香港特殊文化和藝術家個人生活景觀碰撞之下的獨具匠心之作。
圖5:藍遷, 水墨設色紙本, 58x58cm, 2018
在香港居大不易的狀態下,也可見鄭丹珊趣味性的表現方式。如面對城市住所不可避免的鼠患,《天台風光13A》中則細細勾勒一隻背負行囊、似乎也在偌大世界找尋小小容身之地的老鼠。除去對於蟑鼠入侵的趣味呈現,另一方面,則有對寵物的刻畫描寫。《玻璃屋503》中便可見為數眾多的貓錯身於畫面各處,各自倘佯在空間裡嬉戲、遊玩、凝望、熟睡。
中國傳統繪畫在過往曾被認為僅成為筆墨的因襲,而未呈現創作者的自出機杼;與此相類,藝術家更常常被視為不食人間煙火而不需工作的局外人。然而在鄭丹珊的作品中,其成熟且系統地創造出屬於自我的風格與視覺語彙,更難能可貴的是,其創作出的作品圖像更是源於生活且雅俗共賞的。鄭丹珊以精緻的筆墨、趣味的元素勾勒出日常生活,然在其背後卻隱潛著當代生活環境的嚴肅社會面,不僅在其創作上顯示出獨立且突出的面貌,同時也呈現出香港當代創作者的生活環境,展示出作品內藝術創作與日常生活需即不離的軌跡。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