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策展角度看方圓聚《禿頭女病患》

http://www.taipeifringe.org/Content/Program.aspx?id=1662

《禿頭女病患》是為2013年藝穗節的節目之一,演出地點位於中山堂的蔡明亮咖啡走廊-星光露台。這是我第一次到這個場地觀賞戲劇,希望能就劇團或場館安排的動線、舞台區與觀眾席之間的關係,來看本劇演出策畫的一個面向,並對蔡明亮咖啡走廊-星光露台做為演出場地做初步的觀察。

蔡明亮咖啡走廊-星光露台位於中山堂四樓,從電梯出來就是一個窄小的空間;正式演出是在右手邊的,能夠前往星光露台的空間,在這次演出就像一個空置的房間。演出在空間的最深處,地上鋪著巧拼,觀眾是席地而坐來觀看演出的。進場前,觀眾是在電梯左手邊靠近蔡明亮咖啡廳的外面等待,空間同樣不大,劇團前台也只有一個小桌子,非常精簡的流程。因應不算大的表演空間,劇團提供寄物服務,觀眾就在這樣一個精省的空間中行進,進到了一個白冷昏暗的表演場地,為這齣荒誕劇先營造了一種蒼慘的氛圍。

觀眾席既然是席地而坐,自然人人都是平視前方的(僅僅在最後兩排才是凳子),這樣的安排其實非常容易受限於身高,恐有遮蔽之嫌,但是四位演員的演出都注重在上半身及面部表情上,同時本劇的重點也在語言的改編,除了演員偶然與前排觀眾互動的細節無法看清,以及有些擁擠之外,還算是能夠接受的安排。

星光露台的使用,是演員最後的過場。當人物走到最後,這段類似「戲劇治療」或是人人試圖重建自我觀點的過程已到某個段落,演員一個個都要「走出精神病院」的時候,就是往這個長型的演出場地的側邊,也是觀眾席的側邊門口出去。在劇本改編的意義上,我認為如此結局收得有些快了,但在這個走位與舞台的安排上卻相當漂亮;每個演員/角色都在觀眾「眾目睽睽」之下,走到一個不同於原本演出區域的位置,代表他們離開、脫離既有的環境;一打開通往星光露台的門,外面金暖的燈光透進,對同陷於蒼白房間/病院的我們,都有一種解脫的希望,即使這可能僅是暫時的,但仍然在視覺上有那一瞬間「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我認為這是內外空間連結利用的巧妙,在夜晚看這幕結局更深刻,也更能體會這個脫胎自《禿頭女高音》的劇本,它不同於原本且仍有所期待的意義。

蔡明亮咖啡走廊-星光露台做為一個展演場地,在方圓聚的小劇場演出上,精簡而到位;但我仍對戲劇在這樣非傳統的表演空間呈現有一些意見:一是它的觀眾席,平視的視野將造成舞台的侷限,一間就像小教室一樣的房間,表演和看戲,都只能是同樣的寬度,舞台也必須圍繞在中心點,如果想要更多地利用角落,或是轉換為其他的角度(改至側邊或房間中心演出)都會有死角或是窘迫的情形;二是即使演出角度可轉,board台的位置也必須考慮,這次演出的board台就緊貼觀眾席後,音效是有控制得當,但如果轉換位置要如何製造需要的效果,以及重新與觀眾席做區隔,這都是表演團體要注意的地方。

當然就這次的小劇場演出來說,蔡明亮咖啡走廊-星光露台是一個利用得當的場地,讓這樣一個既定的空間不只有演講、座談或音樂表演的功能,為未來其他形式的展演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次並沒有看到星光露台的戶外狀況,只有連結位置的部分,希望有機會能看到蔡明亮咖啡走廊-星光露台有其他令人驚喜的利用方式。


其他文章
  • 讀演劇人《白話》:「我們先攻下基隆!」 | 湯曄
  • 《藝術很有事》:鑿開既定視野的「藝文空間」 | 湯曄
  • 影像的謀反—質疑與介入,記憶/歷史的書寫 | 湯曄
  • 電影《火花》:夢想和現實之間搏鬥的段落 | 湯曄
  • 從《殺人一舉》到《沉默一瞬》 | 湯曄
  • 《築地市場:和食之心》—鮮味饗宴之地的職人氣質 | 湯曄
  • 無硝煙的戰爭時代,讓我們用「希特勒」結束這一回合 | 湯曄
  • 《王牌業務員》:說一個笑話,給人生 | 湯曄
  • 《熊幸福騙局》:揭開童年真相之後,我的生活 | 湯曄
  • 《大佛普拉斯》:別人人生,Seem So Real | 湯曄
  • 隱地《出版圈圈夢》:書之小傳,文學之側記 | 湯曄
  • 她們還有莫斯科可去,那我們呢?—《香港三姊妹》 | 湯曄
  • 進入記憶的黑盒子裡,《與西西玩遊戲》 | 湯曄
  • 生而為人,為一項作業—《徐自強的練習題》 | 湯曄
  • 時不我予我不休—《極道老男孩》 | 湯曄
  • 而你常會在小說中讀到這樣的故事—《菊次郎的夏天》 | 湯曄
  • 以寫書為筏,承載創作的魂魄—讀高俊宏《陀螺》 | 湯曄
  • 在「故事」與藝術家的廢墟裡—寫高俊宏談《小說》 | 湯曄
  • 獨自在佔領的道路上—讀高俊宏《諸眾》 | 湯曄
  • 台灣山海間的七位當代藝術家 | 湯曄
  • 鏡頭縫隙間的暴力:看北野武《凶暴的男人》 | 湯曄
  • 從配樂出發,抬至神格的人道主義:看大島渚的《俘虜》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3—阿姆斯特丹劇團《源泉》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2—《源泉》的電影改編 | 湯曄
  • 如旋風一般襲擊你我的心智—讀艾茵.蘭德《源泉》 | 湯曄
  • 《血與玫瑰樂隊》—形式正在摸索,但真相仍失落 | 湯曄
  • 《比海還深》─重新感受「家之味」 | 湯曄
  • 旺莫利萬計畫—重現新高棉建築 | 湯曄
  • 《幸運是我》—淺薄的社會反映與理想的過度斧鑿 | 湯曄
  • 《高海拔之戀II》—獨樹一幟的愛情故事 | 湯曄
  • 《海的彼端》—鮮為人知的台灣移民故事 | 湯曄
  • 《愛麗絲的兔子洞》─靜如展覽,動如表演 | 湯曄
  • 從《尋龍訣》小探中國奇幻類型電影 | 湯曄
  • 《無止境的旅程》─面對「學問」的應變訓練 | 湯曄
  • 《我的50呎豪華生活》─在舞台上演繹當前的居住弱勢 | 湯曄
  • 如今,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 湯曄
  • 「超級英雄」的絕地重生之路 | 湯曄
  • 《忐忑》與梁基爵的數位創作時代 | 湯曄
  • 《妮可睡不著》─無所事事的夏日消磨 | 湯曄
  •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 湯曄
  • 《殺手情歌》─驚人影像,奇異敘事 | 湯曄
  • 一流「食之器」 盡在2015台灣美食展 | 湯曄
  • 《吸血鬼家庭屍篇》,讓你笑死人惹 | 湯曄
  • 追拿逃犯,古代歐洲警察的「公路電影」 | 湯曄
  • 《該死的順序》─雪地,血跡隱沒 | 湯曄
  •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裡錄歌 | 湯曄
  • 英雄叛國,這是個公共議題 | 湯曄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 湯曄
  • 《竊聽風雲3》-「港人治港」的縮影 | 湯曄
  • 《香港仔》-要什麼樣的幸福? | 湯曄
  • 不再只是校園片-《行動代號:孫中山》 | 湯曄
  • 神話退去的時代-評末路小花《電母》 | 湯曄
  • 《七個猶太小孩》演出所引發的「政治劇場」省思 | 湯曄
  • 《遺失的映象》-該被注目的國度 | 湯曄
  • That Girl in Pinafore | 湯曄
  • 李小龍的「未完成」,以及他所賦予我們的珍貴時光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完)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二) | 湯曄
  • 打開初生的策展眼光-藝流亞洲策展新秀研習報告(一) | 湯曄
  • 【香港】我看2013年進念˙二十面體《半生緣》 | 湯曄
  • 從策展角度看方圓聚《禿頭女病患》 | 湯曄
  • 故事與夢的纏繞—對2013年《如夢之夢》的幾點看法 | 湯曄
  • 以拍電影之名—評薪傳實驗劇團《雷雨2.0》 | 湯曄
  • 2013「臺前」劇場服務培訓課程&對前台工作的淺見 | 湯曄
  • 植入戲曲基因,抑或排斥戲曲元素—《大宅門.月光光》 | 湯曄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