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一)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一)

 

文/培心

 

東晉穆帝永和9年,您還記得那一年嗎? 王羲之先生您與眾多隱士文人,在浙江會稽蘭亭參與修禊活動,您們的這次盛會,因為有了您的墨寶〈蘭亭集序〉而被大家傳唱不已啊!

(圖一)馮承素臨王羲之《蘭亭序》,正文。此本用楮紙兩幅拼接,紙質光潔精細。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後紙明項元汴題記:「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遂定為馮承素摹本。此卷前紙13行,行距較鬆,後紙15行,行距趨緊,然前後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優於其它摹本。用筆俯仰反覆,筆鋒尖端銳利,時出賊毫、叉筆,既保留了照原跡勾摹的痕跡,又顯露出自由臨寫的特點,摹臨結合,顯得自然生動,並具一定的「存真」的優點,在傳世摹本中最稱精美,體現了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藝術風神,為接近原跡的唐摹本。據考,卷首「神龍」半印小璽並非唐中宗內府鈐印,而是後人所添,定馮承素摹也不可信,但仍是唐以來流傳有緒的古摹本。本卷前隔水有「唐摹蘭亭」四字標題,引首乾隆題「晉唐心印」四字。後紙有宋至明20家題跋、觀款,鈐鑑藏印180餘方。其流傳經過,根據各題跋、印記和記載,大致如下:南宋高宗、理宗內府、駙馬都尉楊鎮,元郭天錫,明內府、王濟、項元汴,清陳定、季寓庸、乾隆內府。歷代著錄有:明汪砢玉《珊瑚網書錄》、吳其貞《書畫記》,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書考》、顧復《平生壯觀》、吳升《大觀錄》、阮元《石渠隨筆》、《石渠寶笈·續編》等書。刻入「蘭亭八柱」,列第三。(圖/說明文字引自Wikiedia)

 

原文是這樣的嗎? 是否也讓您墜入了回憶呢? 可惜今日的我們,只有各種臨摹翻刻本可以聞香,像是往後詩人陸游也因此感慨道:「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就算是大家公認優雅平和,圓轉流利,秀美而爽颯的「神龍本」(圖一),也比不上您那次的親筆揮毫啊! 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可惜台灣這兒的曲水常年乾涸,觴都可以沉池底了,不過在山嵐濃霧中,我們就藉由歷代的作品,一同想像馳騁一下吧! 

而您可知道,在您〈蘭亭集序〉中「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的描寫後,引起多少後代騷雅之士的嚮往,此後,歷代文人雅士紛紛仿效們的蘭亭修禊,往往在園林中,特別是皇家園林,建有流杯亭,於亭中地面石板上鑿出彎彎曲曲的溝槽,並引水入渠,參加宴會的人坐在石渠兩側,並把盛滿酒的木製酒杯或青瓷羽觴從上游放下,任其飄流,杯飄到誰面前,即飲酒賦詩,如:北京南海的流水音、潭柘寺的猗玕亭(圖二);而有另一種,是將水渠設在開敞的地面上而不設亭,如:圓明園中的坐石臨流。

(圖二)猗玕亭,俗稱流杯亭,是當年清代乾隆皇帝為了在行宮亦可享受曲水流觴之趣而建,這種建築僅在中南海、故宮乾隆花園等少數幾座皇家禦園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見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間稀有的一座了,更是潭柘寺十景中最吸引遊人之處,地面以巨大的漢白玉鋪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構成了一幅南龍北虎的圖案,泉水從亭東北角的石雕龍口中吐出,順石槽水道流入亭內,前後回旋,左盤右轉,緩緩流過。

乾隆皇帝曾作有題為《猗玕亭》的七言絕句:掃徑猗猗有綠筠,頻伽鳥語說經頻。引流何必浮觴效,豈是蘭亭修禊人。民國的著名旅行家田樹藩有詩贊曰:猗玕亭畔景殊出,修竹風清送晚秋。隔院鐘聲傳耳底,石間泉水入亭留。  (說明文字整理自http://beijing.ezhotel.com.tw/beijingtravelplace719.php)

 

在您之後,因為加入了吟詩活動,也才使得曲水宴不再只是純粹的賞花食宴,而增加了許多情趣,讓大家爭相舉辦特色的曲水宴,以「流觴會高朋,曲水宴嘉賓」,如逸詩云:「羽觴隨波泛」,而根據日本第一部正史書籍《日本書紀》記載,在你們的蘭亭修禊130年後,日本也有了最早的曲水宴(圖二)喔!  先由白拍子帶來日本的傳統文化資產“若女”舞和演奏“催馬樂”後,詩人們會身著平安時代梅花圖案的華麗服裝,在曲水旁散坐,而酒杯停在哪位詩人前,他便要即興詠唱優雅的“和歌”(日本傳統詩歌),有些還會評比速度和文采,並交由專人吟唱,而且一年舉行兩次,以賞春櫻和秋楓,成為向我們這樣的現代人,集中展示日本傳統服飾、和歌文學、音樂和舞蹈的文化節日,如今更成為日本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呢!

 

 (圖三) 以平安朝の優雅な遊びを今に「城南宮・曲水の宴」為例 

 

影音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MYh9uuxMxw

由於您的加持,您的故鄉中國紹興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書法之鄉,而山清水秀的書法聖地–蘭亭,至今仍興旺不已! 各行各業的人,閒來都能寫上幾筆,書法,早已成為了紹興的生活態度,而那兒還有全國唯一的蘭亭書法藝術學院,專門培養四年制的本科書法師資,而為您設的祠廟-王右軍祠,有著大量的收藏和古今書法精品的展出,還會在每年的清明節舉辦書法大會呢! 也成為代代書法愛好者和許多書法老師集會切磋的地方,而蘭亭古跡聯云:「此地似曾想當年,列坐流觴未嘗無我,仙緣難逆料,異日重修禊能逢君。」亦是在緬懷您當年曲水流觴之雅事呢! 因此若您有空,一定要回去和家鄉父老們流觴曲水一番啊!

景區內,還有小亭曲橋、綠坪圓湖,坐在渠邊的蒲團上,等待著順流而下的酒杯,大家吟詩作對或放歌一曲,相當閒適寫意啊! 而後頭可就是隆重著名的蘭亭御碑, 它可是中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正面(圖四)刻著康熙皇帝書寫的〈蘭亭〉,背面(圖五)則是乾隆皇帝遊覽蘭亭時題的〈蘭亭即事〉,一個石碑的正反面,同時篆刻了兩個皇帝的文字,非常少見呢!

 

(圖四)

蘭亭兩字是康熙手跡,文革期間碑被紅衛兵砸成四塊,後於80 年修復,但已留下了「蘭」字缺尾,「亭」字缺頭的遺憾。

 

 

 

 

 

(圖五) 蘭亭即事

 

而在千百年來的傳承累積下,形成的風雅蘭亭文化! 從書法到碑帖、繪畫到器物,不可思議吧! 您的影響力真是太無遠弗屆了! 像2011年九月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年度大展「蘭亭特展」和「蘭亭珍拓展」,含括了乾隆皇帝所集的《蘭亭八柱》帖(圖六)和“上巳蘭亭雅集”等系列活動,“蘭亭學”真可說是中國文化史上一特色現象呢!

 

(圖六) 乾隆皇帝將收集到的歷代名家所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唐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摹本,唐柳公權書《蘭亭詩》並後序,明董其昌臨柳公權《蘭亭詩》,戲鴻堂《蘭亭詩》原本),再加上大學士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闕筆,及乾隆御臨董其昌訪柳公權蘭亭詩,合為《蘭亭八柱冊》,乾隆皇帝為了永久傳世,即命人每柱刻帖一冊,而成蘭亭八柱。乾隆皇帝所集的《蘭亭八柱》帖當中更為珍貴的是故宮珍藏的虞世南、褚遂良和馮承素三位的摹本,這是目前公認的最早最接近原作的摹本,乾隆將這三帖列為蘭亭八柱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圖六即為唐馮承素摹蘭亭序蘭亭八柱帖第三冊(艮冊)。

 

 

 

 

圖片影音來源

 

(圖一) 馮承素臨王羲之《蘭亭序》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antingXu.jpg

(圖二) 猗玕亭

http://www.flickr.com/photos/bibubl/265764998/

(圖三) 平安朝の優雅な遊びを今に「城南宮・曲水の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MYh9uuxMxw

(圖四) 蘭亭御碑 正面 〈蘭亭〉

http://meinvshaner.blog.sohu.com/167460661.html

(圖五) 蘭亭御碑 背面〈蘭亭即事〉

http://meinvshaner.blog.sohu.com/167460661.html

(圖六) 蘭亭八柱

http://www.npm.gov.tw/exh96/re-presenting/large/c10.htm


其他文章
  • 風起了—— 記松本薰風動作品新作和回顧 | 培心
  • 從日常時間的積累透視回看李基宏的運動身體影像 | 培心
  • 從墨與黑的詰問到空中看龍洞—談梁震明的當代水墨創作 | 培心
  • 斷井頹垣的迴光返照---談劉芸怡的廢墟攝影系列 | 培心
  • 緣起不滅---李明維參與式作品計畫的關係和流變性 | 培心
  • “傾圮的明日” 微觀台灣廢墟和社會土地的關係 | 培心
  • 東南亞 / 亞洲藝術碰上全球化浪潮 | 培心
  • Daumier與我們的距離--社會時代和參與的異同 | 培心
  • 歷史、記憶、再現---以林百貨為例看台灣古蹟的重生 | 培心
  • 全球華人藝術e-Art magazine 藝週刊 | 培心
  • 電影到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 | 培心
  •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二) | 培心
  • 聽見歲月的刻痕---古倫美亞唱片 | 培心
  • 鑑往知來,再續前緣 --- 台灣民謠之父 鄧雨賢 | 培心
  • 翻湧蓬勃的那些年--- 看台灣日治大稻埕的風華絕代 | 培心
  • 《四月望雨》之於台灣歷史在音樂劇表現的重要性 | 培心
  •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一) | 培心
  • 超現實內心時空的釋放--談許武勇首府台北的地景油畫 | 培心
  • 專訪驫舞劇場<英雄> | 培心
  • 食,之性也;食,知性也 --- 三明智&可口可樂 | 培心
  • 飲食影視 --- 台灣飲食文化之於視聽娛樂 | 培心
  • 從電影《總鋪師》追尋台灣文化價值的自我認同 | 培心
  • 細看尾形光琳《紅白梅圖屏風》和克林姆《生命之樹 》 | 培心
  • 從櫥窗的凝望望向文化的建構 | 培心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