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翻湧蓬勃的那些年--- 看台灣日治大稻埕的風華絕代

 

翻 湧 蓬 勃 的 那 些 年    ---

   看台灣日治時期大稻埕的風華絕代

 

 

文/培心

 

2014年即將上映的賀歲大電影《大稻埕》,以經典流行的穿越劇手法,重現台灣20、30年代的熱力激情,位於時代交岔口的台灣人民,是如何奮鬥抉擇,當時領導台灣文化革新、社會改革運動的「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大會的地點,就在大稻埕,筆者先以音樂劇《四月望雨》為鏡,讓我們一窺將近100多年前,台灣北部最風雲輝煌的一頁。

 

--- 都市化的城市風情---

《四月望雨》第一幕【1】美麗的花都台北的街頭場景,在開場即湧入了四面八方各階層的人,日本人、中國人、乃至西方人都出現在台北,熱鬧非凡,大家皆開開心心地跳舞,呈現出30年代台北的繁華時髦,和新都會生氣蓬勃的脈動感,紅男綠女徜徉市區,追求文明社會的富裕與開放,並藉由剛從日本留學回來的鄧雨賢唱出這澎湃的熱情:「我日思夜夢的大稻埕,猶原繁華惹人疼」接著與老朋友陳君玉、黃永昌在欣喜重逢後,一起去圓環吃肉羹,顯示出台北商業的發達鼎盛,和為了跟上世界腳步的進步繁榮。

1932年上海電影《桃花泣血記》(圖一)在台灣上演,王雲峰創作的台語宣傳歌(圖二),被公認為是台灣近代歌謠的啟蒙火種,同年,鄧雨賢受《桃花泣血記》刺激,並為文聲唱片公司譜寫《大稻埕進行曲》,這是他的第一首嘗試之作,第一幕第三景:前進大稻埕【6】大稻埕進行曲,鄧雨賢敲著碗筷,靈感乍現,譜出了這首傑作,發表後引起古倫美亞唱片會社日籍老闆柏野正次郎的興趣,邀請鄧雨賢譜寫《雨夜花》。古倫美亞唱片第二任文藝部長陳君玉在1955年出版的《台北文物》中首度提到鄧雨賢作曲的歌曲《大稻埕進行曲》,卻長年不見其錄音資料存在,引起不少學者質疑,因此好長一段時間大家皆認為此曲已失傳。

因此音樂時代劇場以古蹟修復的技巧,和揣摩當事者當時心境的作法,請作曲家冉天豪為鄧雨賢補筆,寫出新版《大稻埕進行曲》,呈現了當時繁榮的大稻埕、乃至整個台北都會的新文藝風氣,以及人們對文明未來的興奮與憧憬。直到2007年6月,《大稻埕進行曲》的黑膠唱片被台灣美術設計師林太崴在台北縣三重市的跳蚤市場發現,該唱片是在1932年由大稻埕永樂町文聲曲盤公司錄製,日文歌詞,作詞者為文聲曲盤公司文藝部,演唱者為江鶴齡(林太崴懷疑就是文聲曲盤公司老闆江添壽),此曲的樂風青春活潑,歌詞描述了大稻埕四季景物的變化,也提到當時著名酒家江山樓與當時流行的爵士樂,兩版本的古今呼應,也不失為完美的感通。

 

 

 

(圖一)

《桃花泣血記》電影本事

 

 

 

 

 

 

 

 

 

(圖二)

台灣歌謠臉譜中《桃花泣血記》

著名電影旁白士詹天馬根據電影劇情所撰的詞,當時共樂軒西樂隊指揮王雲峰譜曲

 

--- 流行文化的潮流---

第一幕第七景跳舞時代【12】跳舞時代,在波麗露咖啡廳裡,愛愛在台上唱歌、跳著時髦的舞步,這首是鄧雨賢曲,陳君玉詞、純純演唱的台語流行歌,歌詞當中有「阮是文明女,東西南北自由志」、「阮只知文明時代,社交愛公開」及「男女雙雙,排做一排,跳狐步舞我上蓋愛」,後來也成為《跳舞時代》紀錄片(郭珍弟及簡偉斯導演,2003年製作發行)劇情的鋪陳走向。

此曲顯示出當時流行的舞步節奏,如華爾滋、狐步等,台灣部分中產都會的新女性,也隨著歌曲節奏,追求她們的維新世界、自由戀愛等等,《桃花泣血記》等媒體也有不少的推波助瀾,從唱出男尊女卑的《雨夜花》後,女性漸漸覺醒、得到解放,開始有了勇於建立自己理想生活的觀點,展現了1930年代台灣日治時期的社會現況與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成為現今台灣女性運動的新切入點,更是彼時日據台灣普羅大眾價值觀改變的顯微切片,讓我們看到了當時人們對於新文明生活的心聲與盼望,對於單一面向的歷史觀:被剝削壓榨、醜陋悲慘的殖民史,也有了不同的想像,在生民塗炭的同時,也存在著進步歡樂的氛圍。

顯然是當時進步青年的陳君玉,在劇中多次發表高見,顯現他在思想上如何地追隨當時進步的潮流,以及對於文明開化和共產思想的見解,如第一幕第七景中【14】明天,我們的世界,面對戰爭的爆發,陳君玉唱道:「我的理想誰人會了解,不只是曲盤轟動的世界,台灣營養不良的症頭,需要特殊的藥方才有效。」充滿了知識分子的抱負和社會責任感,總是穿著台灣衫(即閩南唐裝)的他,刻意凸顯的民族打扮,其中不無與殖民者互別苗頭的意味,顯見他明顯的左翼進步性與民族自尊,熱愛文藝與革命思想的他,曾旅居青島,並在那段期間接觸了五四運動的思潮,後來還遠赴中國東北,說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回台後,遂與文藝界來往頻繁,熱衷於新文學的創作,與同道郭秋生、廖漢臣等人,合辦文學雜誌《先發部隊》,提倡白話文學,也擔任古倫美亞唱片會社文藝部主任,在歌詞寫作上,開了台灣風氣之先,帶進所謂「進步」觀念,例如跳舞時代便是出自其手,在台灣創作民謠史上舉足輕重。  

到底是現代性的進步意義吸引人,還是現代化的生活情調吸引人呢?劇中也處處流露出西方先進娛樂(如電影、留聲機和唱片)洗禮下的歡愉,如第一幕第三景:前進大稻埕【6】大稻埕進行曲,除了此處外,也有多次的重複歌頌,其歌詞寫道: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拚輸贏
黑貓姊啊黑狗兄,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自由開化爬山又過嶺,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阮是台北城內,文明的黑貓黑狗兄
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
阮是世界一等,摩登的黑貓黑狗兄

 

展示出台灣人民在現代化的腳步中,與世界同步的豪情自信,以及對於生活中摩登繁華的喜愛,這些思想風氣和生活點滴,是我們平常在課本上不容易讀到的常民史,在以歷史故事改編的本劇中,展現出時代的代表性。

在處處極力推動風華再現的都市更新下,我們更應該瞭解地方歲月背負的種種故事情懷,才有辦法給予它最合適的新裝,保留下最甘醇的風味,而音樂、繪畫、文學等藝術,便是活歷史的最佳承載,彷彿在一代代地傳唱、流徙中,留下了那麼一點當初社會的氣息氛圍,也讓我們看到過去的人們在面對的處境和思索,對照如今走到二十一世紀,卻愈加低靡紛亂的局面,「攏莫驚,攏莫驚,跳舞的腳步就愛踏乎定」,是不是也值得當代的我們學習前人那樣的精神呢?

 

 

 

 

 

 

 

 

 

 

 

 

 

 

 

 

 

 

 

圖片來源

大稻埕 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Okvr6c1yHE

(圖一)&(圖二)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84


其他文章
  • 風起了—— 記松本薰風動作品新作和回顧 | 培心
  • 從日常時間的積累透視回看李基宏的運動身體影像 | 培心
  • 從墨與黑的詰問到空中看龍洞—談梁震明的當代水墨創作 | 培心
  • 斷井頹垣的迴光返照---談劉芸怡的廢墟攝影系列 | 培心
  • 緣起不滅---李明維參與式作品計畫的關係和流變性 | 培心
  • “傾圮的明日” 微觀台灣廢墟和社會土地的關係 | 培心
  • 東南亞 / 亞洲藝術碰上全球化浪潮 | 培心
  • Daumier與我們的距離--社會時代和參與的異同 | 培心
  • 歷史、記憶、再現---以林百貨為例看台灣古蹟的重生 | 培心
  • 全球華人藝術e-Art magazine 藝週刊 | 培心
  • 電影到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 | 培心
  •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二) | 培心
  • 聽見歲月的刻痕---古倫美亞唱片 | 培心
  • 鑑往知來,再續前緣 --- 台灣民謠之父 鄧雨賢 | 培心
  • 翻湧蓬勃的那些年--- 看台灣日治大稻埕的風華絕代 | 培心
  • 《四月望雨》之於台灣歷史在音樂劇表現的重要性 | 培心
  •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一) | 培心
  • 超現實內心時空的釋放--談許武勇首府台北的地景油畫 | 培心
  • 專訪驫舞劇場<英雄> | 培心
  • 食,之性也;食,知性也 --- 三明智&可口可樂 | 培心
  • 飲食影視 --- 台灣飲食文化之於視聽娛樂 | 培心
  • 從電影《總鋪師》追尋台灣文化價值的自我認同 | 培心
  • 細看尾形光琳《紅白梅圖屏風》和克林姆《生命之樹 》 | 培心
  • 從櫥窗的凝望望向文化的建構 | 培心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