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評專題 New Critic of Art

戲說臺北市107年歌仔戲觀摩匯演

劇目是劇種搬演能量的指標。在故事情節所提供的基底藍圖上,結合表演技藝與舞台美術在劇場中實踐。--蔡欣欣 歌仔戲 ( Taiwanese opera ) 臺灣土生土長特有原生劇種,具濃烈民間情感 / 俗民文化及庶民性格 / 大眾文化。臺灣歌劇一旦站上國際舞台,接軌 / 媲美歐美歌劇,東、西方並駕齊驅,彩繪世界。 上世紀80年代,楊麗花在國父紀念館演出《魚孃》,歌仔戲班師回朝到劇場舞台之後,加入現代劇場元素的歌仔戲開始在藝術季、文化季、觀摩匯演現身。被電子影音重創奄奄一息的歌仔戲,重新被看見了,傳統文化受到政府及民間嶄新看待,得以緩慢回春。 臺灣藝文櫥窗/龍頭臺北市,為促進傳統戲曲發展,提升……

〈…繼續閱讀文章〉

臺灣芭蕾發展困境 盼體制政策多加完善

芭蕾舞起源於義大利宮廷藝術,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出完整的舞蹈體系,並且在各地廣為流傳,更定義出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時常能在不同舞種中看見芭蕾舞的影子。隨著時間演進,芭蕾舞的形式變得更多元,甚至衍生出風靡歐美的芭蕾健身,臺灣學習芭蕾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除了舞蹈科班,坊間更充斥著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舞蹈班,更不乏許多優秀的專業舞者。然而,臺灣卻沒有像日本、韓國的國家級職業芭蕾舞團,導致許多年輕舞者趨向往國外發展。 芭蕾培訓體系不專一,舞者水平參差不齊 全球學習芭蕾蔚為風潮,國外有芭蕾舞學校,臺灣也發展出舞蹈系,然而兩者在教育宗旨上有極大的不同,以The Kirov Academy of Bal……

〈…繼續閱讀文章〉

郝威爾|攝影集《見山見水》

德國社會學家早期便提出一個看法:在大眾運輸出現後,人對自己的外表更加重視,長時間花在交通上的我們讓空間成為視覺邂逅的場所。然而,誠如此段文字之推論,即便我們在視覺上邂逅了他者,最終仍是將重心反射到自己身上,彷彿終其一生都擺脫不了拉岡所謂「鏡像理論中的嬰孩」,不斷藉由與外界的差異來尋找自身的認同。 而攝影集《見山見水》,則是將邂逅的對象從「人」轉移到「景物」。 (《見山見水》攝影集於10/24的的短期展覽|圖片提供:Instil Coffee Dimension) 2016年,攝影師郝威爾身邊發生了很多老病死生,無從排解,直至他偶然看見遠方海平面上突起的基隆嶼,以隨身攜帶的相機信手按下……

〈…繼續閱讀文章〉
最前頁  | 1 |2 |3 | 4 |5 |  下5頁  最終頁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