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週刊】電子雜誌為雙週刊性質,每月發刊兩次(當月第一週 / 第三週),發刊的前一週三晚上6:00為投稿截止時間。
所有來稿與圖片檔案請發布至下列「藝評人專區」,來信標題請註明「投稿【藝週刊】電子雜誌文章」。
藝評人專區
此專區操作說明 (申請「藝評人專欄」時,須先加入《全球華人藝術網》會員)
洽詢電話:
(04)23753250 張小姐
Art@artlib.net.tw
徵稿分為六大面向(話題人物、藝新聞、藝投資、藝言堂、藝思維、藝企合作),
10多種主題類別(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藝術市場/ 文創產業/ 文化資產/ 公共藝術/ 藝術設計/ 藝文教育/ 樂活城市/ 數位科技……等),
在使命感的推進下,致力於「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兩大資訊嬗遞的【藝週刊】,
透過科技設立雲端建置,為藝術文化資料做記錄、文字編撰、訊息彙整、藝文消息傳遞所留下的流影,
讓藝術的人文內涵扎根於生活,收割屬於臺灣獨特創意精神的果實。
請參考下列徵稿主題類別,題目自訂。內容至少提供「5張以上」數位圖片或檔案,
以利美編人員進行圖文搭配、版面配置,呈現與該主題既有的知識性與美觀性。
每篇交稿文章,文長1000字–2000字為宜。經公司編輯會審確認錄用,方得計算稿費,如無錄用恕不退稿亦不支付稿費。
1. 自行拍攝:拍攝標的物須明確,畫質須清晰,以利視覺閱讀。
2. 網路下載:圖片(照片)盡量取自原活動官網/ 展覽官網/ 政府單位。
拍攝回來的照片或自網路下載的圖片,
皆須作簡單說明;而自網路下載的圖片,必須說明引用出處/拍攝者,並絕對不得涉及侵權或不實及妨害秘密等事項,
本公司將不附屬處理相關個人責任。
作者若引用某網站(官網)之圖片,其註明引用格式,順序如下:
《標題》,作者,年份,館藏地,館藏單位,網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例一:自行拍攝
臺北故宮「2012羅浮宮珍藏展」專訪
–周功鑫院長(圖中),藝週刊主編曾靖喻(圖右)、特約記者聶瑋齡(圖右)合影。
照片:劉君褀攝。
(亦可以「簡短敘述」方式,介紹圖片內容)
舉例二:網路下載
抽象畫《耕耘》,作者林株楠,2007年,收藏於全球華人藝術網,
圖片網址:http://sales.artlib.net.tw/work_detail.php?imgID=2501#
藝新聞
藝焦點
藝思維
(藝視界)
視覺之外的聲音意識‧《聽覺摹寫》(Descriptions of Hearing)
新世紀青少年「家將」-要具備的GUST
峨冷.魯魯安的〈生命記憶的碎形圖,靜靜等待〉
臨泊‧驛鄉─跨國候鳥在臺灣
Mix&Combine—破碎流淌的藝術意識
漢字好好玩 ╳ 玩好夯漢字
你認識手上的紙錢嗎?──由太歲錢看台灣版畫源流
藝言堂
(另類說藝)
藝言堂
(另類說藝)
臺灣藝術政治的批判式微—「他玩妳死TAIWANESE」為例
藝術+科技=真實?
藝術是門好生意?
本土藝術,何去何從?
文化建國--靠浮編預算硬撐?!
裸露非藝術?
藝術新銳有未來嗎?
藝企合作
女神降臨——臺中市打造三贏城市行銷
提升企業的「創意產值」
藝術與茶香共舞
藝術團隊進駐•老街區重現新生命
藝術+企業=產業加值
驚艷[亞洲]創造力•專訪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 賴淑玲院長
藝企合作再一樁•LV 與經典藝術的結合
遊於藝
(藝遊未盡)
2012倫敦奧運藝術節
全臺最有年味的地方—傳藝歡慶「龍來過年」
風起雲湧╳飯店型博覽會—席捲南台灣
M型思惟的對話表現—剖析2011亞洲藝術雙年展
2011-臺北攝影與數位影像藝術博覽會
「五月藝術 誰與爭鋒?」——藝術博覽會台北實地觀察
畫布修補師——科技與古畫的結合
創意無界(FUN創意)
高雄設計節—亞洲新銳設計蓄勢待發
創意寶盒-全球最大手工藝品市集
藝術、科技 一體化的生活面貌
畫布修補師——科技與古畫的結合
生活容器 × 實驗場域—挑戰居住視野!
文創觀察
文創影視帶動經濟效益—以偶像劇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在台灣
彩虹藝術公園—大臺中產、官、學合作打造文創新典範!
販賣創意--文創市集淘金熱
打造文創園區的文化品牌2003
文化加值、情感加溫──談電影的文創整合力
文創需要品牌形象 藝術需要產業經紀
文化資產
(文資之美)
藝術的自我與社會實踐功能
藝術的社會功能
龍騰福躍‧用藝術洗滌心靈與生活
活化歷史—探尋臺灣的智慧傳承
創意生活產業之內涵與價值
回首經典•法國新浪潮:楚浮《四百擊》1959
從電影《陌生的孩子》看小蝦米如何對抗大鯨魚
侯孝賢的電影詩學《戀戀風塵 Dust in the wind》1986
愛╳無限大,打破性別二分法─《裝扮遊戲》
國片夯起來—臺灣電影文創產業環境觀察
臺灣獨立電影的美樂地──小路映画
藝活‧城市
藝術‧家-201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女神降臨——臺中市打造三贏城市行銷
設計VS.生活—新一代小吃府城
從工業重鎮到國際影城——高雄的前世今生
臺灣工藝下一站──苗栗工藝中心分館
藝活‧社區
歡喜做,甘願受」土溝社區台灣水牛精神
文化重生對都市發展的意義-「逍遙園區再生計畫」為例
讓記憶在這裡休息-「逍遙園區再生計畫」的起源(二)
為社區打造藝術與人文
生活容器 × 實驗場域—挑戰居住視野!
藝活‧生命
藝術的自我與社會實踐功能
藝術的社會功能
龍騰福躍‧用藝術洗滌心靈與生活
活化歷史—探尋臺灣的智慧傳承
創意生活產業之內涵與價值
1. 【藝週刊】編輯部對於來稿有刪改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為配合電子雜誌版面
編輯與配置,部分圖片將會做適度地裁切調整。
2. 編輯室將視來稿內容,審查是否符合徵稿需求,如經採用將擇適當期數刊出。若
未經採用,或當期有多篇稿件內容相似,
予以緩刊登等情況,將以E-mail回覆未
刊登或緩刊登之緣由。
3. 投稿內容若與本刊屬性不符,或涉及抄襲、具著作權爭議、有人身攻擊或不實描
述等情況,本報將不予刊登。
4. 文稿有爭議者,概由撰稿人自行負責。本刊所登之著作版權歸本單位所有,除作
者本人外,轉載刊印須經本刊同意。
5. 作品中若引用《全球華人藝術網》、【藝週刊】相關圖片或成果,須註明或告知,
會由本公司處理授權事宜。
1. 投稿人須保證作品之原創性,並不得一稿數投,若有違反之情事導致本刊權益受損,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
2. 投稿時請註明:真實姓名、服務單位、文章發表時刊登的姓名/ 筆名(如未註明
即採用真實姓名)、聯繫電話與E-mail。
投稿文章如經採用,稿費以單篇為基準計費,編輯部得視投稿者寫作能力與文章內容
深度調整稿費。
一旦確定收錄為【藝週刊】之文章,屆時會以電話通知入選者領取稿費。
※ 如稿量穩定,則優先聘請為【藝週刊】特約記者,
同時成為《全球華人藝術網》
專業藝評人。成為特約記者,公司會發與「記者採訪證」、「個人名片」、每月車
資補助等資源提供。
※ 其餘相關辦法及規定,請洽詢《全球華人藝術網》
張小姐:04-23753250;或以mail方式至Artlib@gmail.com詢問。
為了拓展藝術的廣度與深度,《全球華人藝術網》於2008年6月18日出版第一期《藝週刊》,
至2012年3月底已出刊115期(持續出刊中),其以生動的文字搭配精美圖片,呈現臺灣的文化活力。
而在第53期正式更名為「藝週刊」,就是為了重新為藝術雜誌做定位,轉型後的《藝週刊》,
新增許多專欄,邀請大眾共同關心、熱情參與討論,如公共議題、投資訊息、文創產業、藝言堂、藝企合作等,
秉持著讓臺灣藝術生態更健全的初衷,用專業客觀的角度探討藝文本質,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期盼為當代文化注入另一股清流與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