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評專題 New Critic of Art

行進顯影,找回身體的叛逆與自由

文/黃馨儀 2018年7月,在人來人往的中山地下街誠品R79廣場,架起了分隔空間的攝影展板,燈光撒在一幅幅黑白裸露的年輕身體影像上。那些確實是「身體」的肖像,不完整的身型,可能只是一個部位,或是僅見身上的傷痕與刺青,卻總是看不清與看不見身體主人的容貌──因為容貌是這群受展的未成年少年犯,為社會保護而無法向公開輸出的私密。 走在中山地下街,少年黑白的身體形象躍入眼前。|盧德真攝影提供 盧德真策攝的「逆風X顯影X進行式」影像展,自2017年下半起,以近一年的時間,就著少年矯正學校誠正中學【1】仁班教室與寢監旁的「心理諮商室」搭起了簡易的攝影棚開始進行。在禁錮之所的狹小黑暗中,讓時間與信任打開……

〈…繼續閱讀文章〉

周東彥與他的夥伴們(上)

撰文/郝妮爾 「大學的時候我就常常拿著DV亂拍,沒有什麼目的。當時影像剪接還沒有像現在這麼多元,有一次我忘記壓到什麼按鈕,人跟臉的風景就貼合在一起了。」言至此,周東彥因為劇烈的時差顯得神情迷濛,語氣也輕飄飄的。他說,這些年來所嘗試的影像、劇場作品,說到最後彷彿都像這麼回事:「按錯鈕,然後看風景會怎麼樣。」 (周東彥|攝影:郝御翔) 聽起來滿浪漫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東彥敏銳於潮流趨勢,在網路剛起步的時代,他就拿著攝影機四處亂拍;台灣才興起了「跨界熱」,他便早已嘗試科技與劇場的結合;在英國看見有人以影像介紹劇場,自問「別人做得到,我們為什麼不行?」,便開啟「NTCH togo」計畫,以……

〈…繼續閱讀文章〉

關於成為真正的人:祭儀‧劇場‧行為藝術

──記2018年冉而山劇場原住民部落大學研習營 文/黃馨儀 2018年7月6日至8日及13日至15日,位於花蓮太巴塱部落的冉而山劇場,在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的邀請下,以「祭儀‧劇場‧行為藝術」為主題,舉行了兩梯次各三天的研習課程。在東富國小/阿美族文化教育學校的戶外空間,以傳統半開放茅草屋為主要研習地點,並在茅草屋前的草皮區搭起頂頂帳篷,停車場的水泥地上也擺放的石頭陣列,作為每天早上五點「迎日起舞」的祭舞地點,一切的發生都與所處的環境在一起。 半開放的茅草屋,此次研習營的主要場地:共學、共食、共同驅趕蒼蠅、共同喝酒聊天。|黃馨儀攝 另一邊的草地區是晚上的過夜點,也是部分課程的活動區……

〈…繼續閱讀文章〉
最前頁  | 上5頁  6 |7 |8 |9 | 10 |  下5頁  最終頁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