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評專題 New Critic of Art

影像的謀反—質疑與介入,記憶/歷史的書寫

圖1 展覽宣傳。 大部分的檔案,在投降前夕,就已經放進燃燒爐燒掉了。數量、日期、人物、事件、前後順序、因果關係,完全沒有依據,只剩下不可靠的模糊印象。 —許家維《飛行器、霜毛蝠、逝者證言》 當我拿著門票,在「影像的謀反」的看板前瀏覽說明,接著進入第一個展間時,我並未意識到自己即將面對的是有別於以往的影像作品。展覽裡的影像經常採取輪迴播放的方式,當觀眾進入展間,實是隨機地切入作品;為了體驗整體性,我通常會先順著看完,再耐心地等待重啟。然而《飛行器、霜毛蝠、逝者證言》並非如此,它從一開始就以四個畫面困住了我,令我自等待與重啟中漸生疑惑、茫然和醒覺,並在當中找到一種個人的觀看規律。 ……

〈…繼續閱讀文章〉

非典型的延伸 ― 探討〈120草原自治區〉

非典型的延伸― 探討〈120草原自治區〉 文/林盈君 〈120草原自治區〉提供 接續上一期透過非典型企圖討論的藝術與教育篇,本應在此篇有個延伸的探討;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及對新課綱與藝術作為教育的觀點有新的省思與待觀察外,筆者想先以近期一個正在發生中的藝術行動與非典型學校做一個對照,深探這段期間從非典型延伸,到一個實際聚落的實踐,拋出近期的觀察與想法。 「120……

〈…繼續閱讀文章〉

探尋‧感知‧自我建構:錯身/措身下的藝術家主體追塑

圖1:「錯/措身—記憶與遺忘的封印」聯展(取自大觀藝術空間臉書粉絲專頁) 因歷史發展的特殊脈絡,主體的認同,向來是探討臺灣文化議題中不可避免甚或會被放大檢視的議題。兼之在過去數十年,受到諸如反威權、去中心、後殖民等眾多思潮與政治活動之影響,各領域紛紛開始以所謂的「臺灣主體性」展開訴求,連帶所及,原本被中原文化男性中心主義邊緣化的女性、酷兒、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逐漸浮現在眾人可見的視域之中。 在探討戰後臺灣美術史時,蕭瓊瑞便曾指出在多次參與威尼斯雙年展遭遇國家定位困境與面對中國藝術市場興起的狀況下,臺灣更是愈發顯見「位於帝國邊緣的現實處境與無奈」,這種狀況相對刺激新一代藝……

〈…繼續閱讀文章〉
最前頁  | 上5頁  16 | 17 |18 |19 |20 |  下5頁  最終頁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