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評專題 New Critic of Art

回桃看藝術節──一場淘氣的藝文鬥陣

文 /黃馨儀 今年暑假,在「全台最醜的火車站旁」,第三屆「回桃看藝術節」以「淘氣」為主題,喧騰頑皮地在過往台鐵的五號倉庫登場。 回桃看藝術節主視覺直接以「全台最醜的火車站旁的藝術節」為號召。|圖片來源:「回桃看藝術節」臉書頁面 「回桃看藝術節」始於2015年,由一群桃園的藝文工作者自籌舉行,並成立組織「桃園藝文陣線」,希望辦一個「屬於桃園人的藝術節」,帶動桃園的藝文能量,也讓在地的藝文工作者能回家。【1】雖然沒有參與到第一屆的藝術節,但在現場確實能感到「回看」是其重要理念。桃園到台北搭區間車也不過40分鐘,然而交通方便與距離臨近,卻也加速了可能的流失;如何藉由藝文的力量將人再帶回來,實為……

〈…繼續閱讀文章〉

周東彥與他的夥伴們(下)

撰文/郝妮爾 《光年紀事》: 「台灣的製作人都要主修做飯嗎?」 從2008年第一屆新人新視野作品,到2018年《光年紀事》,吳季娟已經連續十年擔任東彥的戲劇製作人。「其實有時候我會想,他會不會不希望我當他的製作人了?主要是因為我的腳越來越不好,而東彥時常有跨國製作,每次長途旅行都擔心會成為他們的負擔,而且我的語言能力也沒有他的團隊好」季娟說:「可是後來我覺得,這就是東彥吧?他知道我能做什麼,所以我就一直以這個角色存在這。」 2015,《光年紀事》創作的第一年,團隊甫從北京結束工作、無縫接軌地轉飛丹麥。季娟當時還留在北京處理後續事宜,沒多久就收到東彥的訊息,說平安抵達,但所有人都感冒了,時……

〈…繼續閱讀文章〉

2018跨域實驗創作 :《曾·在》

2018跨域實驗創作:《曾·在》 文/林盈君 《曾·在》 藝術家提供 《曾·在》是一個跨域實驗創作的表演,內容在談關於人與媒體的關係。展演空間趨近正方;演出開始前觀眾入座在空間各個角落,除了部分需特殊使用的區域外,觀眾沒有特定的觀眾席,觀眾可以在演出過程中自在地改變自己的觀看視角,而這些隨意走動的行為,除了是場地賦予的條件外,《曾·在》作品也希望觀眾能參與其中,表演者與觀眾坐在一起;第一場也是所有演出的……

〈…繼續閱讀文章〉
最前頁  | 上5頁  6 |7 |8 | 9 |10 |  下5頁  最終頁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