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物件的答辯─周政緯2016物語系列

物件的答辯─周政緯2016物語系列

 

「對一個人或一次事件的描寫,無非是一種解釋,手工的視覺作品例如繪畫也是如此。攝影影像似乎並不是用於表現世界的作品,而是世界本身的片段,它們是現實的縮影,任何人都可以製造或獲取。」──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論攝影》(On Photography)。

 

《巷口賣骨董的店》,30P(65x91cm),2016

在灰白的碳酸鈣上,如考古現場的壁畫角落被擷取,現代的場景在周政緯刻意壓抑的色彩之後,引領觀者跨入物件的場景中。「小物件」在周政緯作品成為如桑塔格所說的個人或事件的解釋,畫面的題材、構圖與物件構成藝術家的敘述體。欣賞周政緯的作品像讀瘂弦的詩,字詞與物件間的輕巧聯繫產生動態的連結。瘂弦《遠洋感覺》詩中「時間/鐘擺。鞦韆/木馬。搖籃/時間」在鐘擺和木馬的搖擺與「時間」使欣賞者產生連動的激盪;周政緯的《巷口賣骨董的店》畫面在牆面與街角空間,藝術家藉交揉文字與渲染墨漬另闢記憶優游的留白空間,碳酸鈣與炭粉間在似有若無的文字記述中,凸顯出周政緯在西班牙留學期間對媒材美感的體悟。個人的經歷與視野,畫面的構圖、媒材的運用都成為藝術家詮釋世界的文法。

 

綜覽2016年周政緯的新作品,可以分為「城市紀錄」、「生活場景的擷取」以及「微觀物件」:

「城市紀錄」:

周政緯將到訪的城市做為人生片段與城市的紀錄。藝術家記錄城市,一方面作為人類文明象徵,同時也隱喻著文明與自然的矛盾課題。資本主義與工商發展的進程,愈加的使都市步調加速。在藝術家周政緯的紀錄下,將每座城市之間的不同步調融入作品之中。如《高雄杉林》作品裡電線在民房與電線杆間交織,看似雜亂卻又自成一格的產生獨特的規律感。看似尋常的街景,南臺灣的艷陽與街景的照射間,體現出南台灣炎熱的日常。畫面裡的光影堆疊構築街景空間,畫面邊緣的輕柔調子像炙熱空氣蒸騰的樣貌。

《高雄杉林》,65X150CM,2016

「生活場景的擷取」:

作品《老張留下的菸蒂》則是藝術家的生活片段的擷取,貼切地揉合生活場景。在畫面中抽離主、客體的連結,僅留下場景的紀錄。情節在觀看與凝視的片段裡隨觀者想像著,成為開放的劇情。門鎖與菸蒂,提供的想像以及時間凝結的瞬間,保留下以景喻情的生活閒情。像是好友聚會的片刻,也像是等待的閒暇。文字與筆跡增添畫面的動態,也強化畫面擷取的意象使觀者產生更多想像。

《老張留下的菸蒂》,20x30CM,2015

「微觀」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一沙一世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一花一天堂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掌中握無限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剎那現永恆

─By William Blake

自文明象徵到城市再到生活場景的擷取,可以窺見藝術家周政緯的創作如哲學家笛卡爾般不斷地演繹,直到凝視身邊的器物。微觀回歸藝術家最純粹而最核心的「凝視」,自《工作室一語》到《有線圈的風景》漸漸聚焦到靜物。藝術家用纖細筆調刻畫物件的同時,將生活點滴結合媒材讓作品成為溫暖記憶的存檔點,情感在輕柔筆跡中似低語傾訴。《雙數》畫面以靜物的姿態呈現台語稱作「金瓜」的南瓜,大南瓜與小南瓜在畫面相互依靠,為畫面增添一絲趣味。藝術家藉畫面的中央與四周的明暗對比,引導觀者視線的集中,彰顯了「依靠」意念。同時畫面中圓弧的細紋增添虛筆的肌理,替作品的情節增加了以景寓情的含意。

《雙數》,29.5X37CM,2016

藝術家是探索者,他從自我發現開始,從觀察自己的創作方式開始,然後不能感受到任何束縛。但首要的是,他不能對自己所完成的太過容易地滿足…

─亨利.馬諦斯

《有線圈的風景3》描繪的不僅是生活場景,線圈與鐵件的糾結,形成隱性的文字。線圈成為聯繫串聯城市的象徵物,同時也帶著綑綁與束縛的意味。在作品中,藝術家隱晦而深刻把遠景與近景形塑新的關係。細看周政緯的作品,就像某段故事的片段,故事的場景從城市遠景到微觀物件中,交織為尋覓生命真理的旅程。如馬諦斯形容藝術家是探索者一樣,周政緯用作品敘述城市、巷道與物件深藏的「物語」。

 

《有線圈的風景3》,91X116cm,2016


其他文章
  • 物件的答辯─周政緯2016物語系列 | 蕭興宇
  • 《象外之象》─台灣當代寫實藝術家聯展 | 蕭興宇
  • 廢墟‧漫遊者─蔡士弘 2015個展系列 | 蕭興宇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