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再探黑路——《維身高雄:特定空間╳身體軌跡計畫》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製作人羅文君所策畫的《維身》系列展覽,從2015年3-5月的關渡美術館,7-8月的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來到了2016年的高雄美術館。

  最初展覽以舞蹈形式進入城市紋理,舞者行走於街頭;另一層,藝術家透過影音、錄像跟隨紀錄,使用漫遊者身上配戴的感測器裝置進行生理及行動監測,種種科技媒介之於身體的拓樸展演與城市空間的脈動疏通中,已悄悄割出質變裂縫。乃至於台南展場,再擴散到台南各處的身體城市辯證,都不僅只是由抽象走向具體,模糊走向特定,或是中心走向邊陲的巡迴遷移。

肢體感測器展示,作者王連晟,2015年,收藏於關渡美術館網頁,

圖片網址:http://www.kdmofa.tnua.edu.tw/public/files/exhibition_pic/00197/M85d8c329863.jpg

  

舞者肢體的實際操演,作者稻草人現代舞蹈團,2015年,收藏於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網頁,

圖片網址:http://www.b16tainan.com.tw/uploads/Image/9856.jpg

  城市概念的抽離,特定空間的再製,逆向爬梳了空間研究的興趣轉向,當對概念式的空間關注漸消,場所環境等實質氣息的性質獲得重視,區域在地學的興盛作為和全球世界相抗衡協作的兩極端會合。這系列展覽卻找到跳脫的新支點,不必依循既定默契,源於城市且超乎城市,本於人但逾越人。漆黑的展間將展場隔絕與光亮的美術館隔絕開,卻產生四個作品間的連結,羅文瑾的〈足in—移・椅〉身體展演錄像在展場中央的小黑屋裡重複播送,影片老舊鹽埕區的換景、舞者和椅子的介入、黑暗的座位區設置、觀眾的凝視或窺探層層拉開距離,帶有隨機成分的多重參與,特定空間遂在原來法則不崩解的同時生成不確定性,呼應展覽的「維繫」主題。

    

〈足 in—移‧倚〉特地空間身體意象演出,作者羅文瑾/作品概念示意攝影楊舜名,2016年,收藏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當期展覽,

圖片網址: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1003&IDK=2

  黑屋和展間牆面間形成的ㄇ型狹縫走廊,則佈置了角八惠的〈城市打版術—高雄版〉,較之羅文瑾作品的平緩幽黯,這項作品毋寧是詭譎衝擊,甚至是視覺暴力的。動線中多台自動攝影機對準圖像化的高雄,隱隱的微弱綠光冷靜地呈現遠近細節不同的符號高雄版型,不過在每三十秒一次的強烈閃光下,多次失真,微光和閃光將時間切割為截然的兩段,觀者卻因生理的暈眩和心理的鬆緊得以置身非日常的實驗地帶,被作品由圖像帶往心象。再看到展覽簡介裡談到創作者理念源自幼時故居遭逢的氣爆事件,意識到地方,所萌生的感知又向外延伸。

  沿著走道走到左半邊展間最底,此時觀者的視線思緒已從初入展間時的外來和清晰狀態,逐漸變得片段模糊,這種模稜兩可有助於銜接到後兩個作品。右半部首先會遇見簡豪江的〈體感城市in高雄〉攝影。延續觀者對光線的敏感,關注集中於照片裡的光點,再擴散到顏色、形狀,觀者會重新辨認公園與高樓這些習以為常的當地風景,貼近創作者對焦城市區塊,渴望被辨識又希望擺脫既定印象的心態,方能深層透析特定空間構成的法則理路。最後走向和前者視覺上半區隔,王連晟的〈閱讀計畫—高雄版〉專區,但或許在參觀前面展品時,它也已經產生了擾動,因為其小朋友們大聲朗誦高雄路名打油詩的聲音裝置頗為震耳欲聾,不過和前面角八惠的裝置一樣,是間歇性的,因此更為驚嚇駭人。一片黑暗中忽然亮起數十台機械書架,營造出整齊劃一無人課堂,觀者一一立於課本前想了解聲音和文字的關係時,也等於參與了這個課堂。極類人的自動翻書裝置為這項作品的戲劇性更添上荒謬感,批判力道從特定空間躍升至普遍空間,抑或社會運作的骨髓。四個作品動靜兼施,都意圖從此空間指向彼空間,藉身體通往心裡,出入抽象╱具體、特定╱普遍、中心╱邊陲等,揭露偏向其中任一方無法覺察的課題所在,體現最基本的維生之艱難。比起其他展場的光線充足和現場展演的肢體詩意,展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黑和機械感,亦是將高雄黑化的工業及混亂色彩進行一番藝術化的翻轉。

    

最內層展間,數十台翻書機械與聲音複合裝置。

照片:鄭婷允攝。

  

《維身高雄:特定空間╳身體軌跡計畫》視覺設計簡介,作者羅文瑾/角八惠/簡豪江/王連晟,2016年,收藏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網頁,

圖片網址:http://www.kmfa.gov.tw/PhotoData/PIC1051004_1.jpg


其他文章
  • 再探黑路——《維身高雄:特定空間╳身體軌跡計畫》 | TYC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