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青春和電影

是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都一片混亂

 

(圖片來源:http://www.ghfff.org.tw/program/content.aspx?id=521)

 

關於電影

青春主題的電影總是能引起共鳴,因為我們都有過那些日子。這是一部青少年題材的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榮獲2013年日本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剪輯、新人等四項大獎。到底這部電影的魅力何在?只看結局,可以說是小人物的反抗記錄。看似平凡的學校生活,其實像是社會結構的縮影,而情節都是那麼合理,卻暗藏玄機。在學校生活的經驗中,人際關係總會產生一些小團體,而這些小團體構成一個班級。常常會發現漂亮的女生總是圍繞一起,喜歡讀書的人們會自然形成一個讀書會。有些人在班上喜歡默默的生活;有些人不管做什麼都要光鮮亮麗,有人搶著做班長;有人懷才可是不願成為領導。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想做壓力和現實的受害者。

 

「那天是星期五,桐島沒有來學校,你知道桐島退社了嗎?」

 

桐島是電影中的真實人物,猶如人際關係的中心點,電影出現的人物都跟桐島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桐島退出社團的驚人消息如爆破似點燃整個「桐島圈」的同學,鏡頭從多位同學的視角讓觀眾釐清所有事情的關聯性,而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不過是同一段時間的經過。因為桐島的消失,同學之間關系崩壞、人群結構忽然失去重心、散亂一地,於是觀眾在期待、電影裡的人物也在期待,期待這位桐島同學的出現,彷彿他能將所有問題都解決。只可惜桐島並沒有如大家期望的出現。當所有人習慣往常的生活方式,為了關係和諧可以將所有的不滿和委屈壓抑在心底。人群領導的消失打破一切的平衡,所有抱怨和不適衝破心底,終於表達出自己的心聲。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壓抑,在最後一刻迸發出如火花般的爆裂聲,只想打破現實的規則,不願做這世界的輸家、不願做被規則擺佈的人們,在這世界要存活就要戰鬥。可是活在這世界,我們不停的戰鬥,究竟是誰獲得勝利呢?

(圖片來源:http://www.ghfff.org.tw/program/content.aspx?id=521)

 

沒有贏家的世界

常常會發覺事情亂得一團糟,這件事做不完下件事就已經開始。我想青春就是做了一堆事回頭才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聽說桐島退社了」成功描寫人們真實性格,觀眾可能會在某一個角色找到自己的身影。故事在最後的高潮幽默的作結束,和事件有關連的學生在頂樓上打了一架,而學生們終於在一片混亂中找到了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世界不停的變化,生活就沒有贏家。常常人們將事物都訂了一個標準,也將不同的個性定了優劣。我們常將流行當成必須,卻忘記了自己所喜歡的或是自己嚮往的是什麼。比如台灣常有的一頭熱現象,流行像是忽然冒出的社會巨獸,好像只要跟它有關連,就變得有質感和內涵。在下一個流行開始後,我們又朝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前進。平凡的人們羨慕華麗高貴的富人,多少人夢想成名奪利;地下樂團努力在舞台上被人看見,多少人在日常遺失了熱情。用盡所有力氣完成一件事和放棄一件事,我們都只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

 

最後再回到電影,學校裡有會運動的、成績好的同學或是外貌美好的學生,也有長相一般、功課一般,樣樣都做不好的學生。電影裡有一句話說:「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無非就是現實。只是,我們又何嘗不去改變事實呢?


其他文章
  • 文創是一門好生意 | April
  • 穿梭古典和流行的音符,歌手阿超 | April
  • 青春和電影 | April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