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天邪亂講-獨立與商業在台灣PART1》

獨立音樂,從來沒接觸過的民眾乍聽之下,第一個反應大部分都是"好難聽喔!"、"他在唱什麼?"

莫驚慌,莫緊張,你所聽到的這種音樂,可比你放在CD PLAYER裡面的偶像團體有趣多了。

為什麼會這樣說,讓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名詞,「獨立音樂」你可以稱為「Indie Music」,在唱片工業形成之後,相繼捧了一堆經典的偶像團體和樂團(當然也有一堆不知所云的。),對,如果你有一定年紀的話,你腦海中浮現的時代映像就是他們了。

音樂的分類在此就不多加贅述,獨立音樂你可以把他當作是在音樂被商業化之後的一股清流,他們的態度多半是主動爭取機會的,但並不怎麼讓大眾廣為流傳。這樣說吧,這些創作者大多數都是很有想法的,並且抱持著一種"讓大家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在玩什麼音樂"的思維並付諸行動。

反觀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手們,我們不能抹煞他們確實努力在演藝圈闖盪讓大家看他們笑話,但是唱片公司因為在利益上必須做一個"正數字",的決策,往往會把歌手定位成當時最火紅的形象和歌路,不斷的削_。其實某方面來說他們也是很可憐的,就像信在跨年場上大喊核廢議題,結果秒消音的下場。反之,你要是在任何一個獨立樂團的表演場合上,只要樂團們敢講,你大概會很憤慨的跟著怒罵。

藝術與商業是很難抓到一個平衡點了,用各位的鼠蹊部想一下就知道了,今天你是一個樂團,你拚死拚活終於踏上海祭小舞台、海祭大舞台、跨年舞台,有一天唱片公司找上門來,跟你談了合約,很好,第一張專輯在各大唱片行上架,電視廣告都是你們,結果你們最後還是消失了。

消失的莫名其妙?不,一點都不奇妙,而是你沒有"可以炒作和當搖錢樹的價值了",因為被簽到主流唱片公司的樂團會因為金錢分配不均,對未來的理念開始爭執,最後不歡而散,當然更多內幕消息我們不得而知(講的好像自己知道很多一樣。)。

筆者不久前參加了一個音樂夏令營,在此跟大家提出一個概念,不是所有樂團都是獨立樂團,我們把地下樂團這個詞再度提出來,並且與獨立樂團做分割,獨立之所以獨立是因為有其積極性和可取的特點,但總有些樂團不僅自怨自艾還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沒人賞識,通常這種被動又消極的態度,連圈內人都不怎麼看好的樂團你可以"先"視作地下樂團,因為翻身的機率不高。

這篇算是一個淺談,略講商業與獨立創作之間的糾葛,下篇再繼續《天邪亂講》


其他文章
  • 《天邪亂講-獨立與商業在台灣PART1》 | 龍天邪
  • 上一則 | 下一則

    文章回覆:


    曾燕玲說:

    顏志恆說:

    謝謝您的喜歡,我會盡力用我自己的風格和客觀的評判來呈現每一篇文章。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