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當詩詞遇上柳琴

當詩詞遇上柳琴

柳琴歷史起源比起其它國樂器來得短,資料與樂譜的產量也較少,就現有樂曲來看,以詩詞來創作的柳琴樂曲,目前有兩首,分別為劉至軒的《蘿蕾萊》和王惠然的《江月琴聲》,這兩首作曲者都是把詩詞的情境融入音樂中,傳達給聽眾所要表達的感受,本文將針對此兩首樂曲來說明分析詩詞在柳琴上的運用。

一、《江月琴聲》、《蘿蕾萊》作曲者分析

《江月琴聲》的作曲者為,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生於上海。從小酷爱民族民間音樂,十三歲起自學琵琶、月琴等,立志從事民族器樂的演奏和創作。其演奏附有激情,處理細膩。曾創作琵琶獨奏曲〈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在演奏法方面,他首創了琵琶「四指輪」技法,大大擴展了琵琶的表現力,並參與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的發明。

《蘿蕾萊》的作曲者劉至軒,為台灣年輕一輩的作曲家,創曲重視音樂橫向發展與縱向音符的交織,其樂曲風格柔美細膩。劉至軒於2006年創作樂曲《水雲間》榮獲第一屆國際國樂小合奏觀摩賽之新編創曲獎第一名殊榮。著名作品有《愛的羅曼史》、《戲.鑼鼓》以及《歌仔很忙》等。

二、《江月琴聲》、《蘿蕾萊》詩詞意境與樂曲分析

《江月琴聲》為作曲者王惠然先生,讀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一詩後,心情抒發之創作,《琵琶行》為中國詩人白居易之詩作;《蘿蕾萊》為德國詩人海涅之作品,兩首皆為敘事詩,敘述一個故事:琵琶行是敘述一個琵琶女的彈奏技巧與身世遭遇;蘿蕾萊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她抓住男人的心而奪走其生命。

《江月琴聲》全文共可分為四段段意:

第一段是故事情景的描述,初聞琵琶聲和琵琶女現身;

第二段以文字形容琵琶女精湛的彈奏技巧,音樂變化高低起伏全表露無遺;

第三段則描寫琵琶女自述年少有為但虛度青春,到年老時色衰貌弛,嫁為商人婦的飄泊淪落感嘆;

第四段白居易抒發對琵琶女遭遇的同情,和自己不幸被貶謫心情鬱悶的感嘆。因此全曲以四大段而構成,分別為(一)江月;(二)衷訴;(三)亂世慌亂;(四)遠去。

《蘿蕾萊》亦依照詩詞的情節分為三段,劉至軒以採用詩詞中的故事情境為題,根據故事內容的走向作為樂曲的架構,寫成即「河流低迴」、「美麗女神」及「迷幻歌聲」三段。

 

《江月琴聲》樂曲分析

樂段

速度

小節數

拍號

(一) 江月

A.﹝引子﹞散板.自由地

1~23

6/4、4/4

B.﹝慢板﹞優美內在地

=44 =50=58

24~63

2/4

 

C﹝小快板﹞=112  =144

64~133

2/4、4/4

(二)衷訴

 

悲憤地、中慢

=76 =48 =56 =50 =54

134~175

4/4

(三)亂世慌亂

 

緊張地=144

自由地 =160 =76

176~306

4/4、3/4、12/8、2/4

(四)遠去

透明清澈地=44

307~308跳至第24~43

跳至第309~312

4/4、2/4

《蘿蕾萊》樂曲分析

樂段

段落

小節起訖

速度

拍號

一、河流低迴

A

1-37

=80

 

4/4

二、美麗女神

 

B

38~47

=72

3/4、4/4

C前奏

48~53

C

54~95

 

=56

D

96~103

E

104~115

三、迷幻歌聲

F

116~151

=56

4/4

參、結論

以詩詞為作曲創作素材的兩首柳琴曲《江月琴聲》以及《蘿蕾萊》,素材分別為中國詩詞與德國詩詞,這兩首曲風完全不同,除了作曲家的作曲手法之外,詩詞語言以及配器上等因素都會造成風格的迥異。

《江月琴聲》運用了柳琴的揉、滑、帶、敲、泛音以及難度極高的八度夾掃等手法,來強烈的敘述整個故事;《蘿蕾萊》採取電影配樂來創作,用音符來描摹情、景和物,如水滴聲、風聲、歌聲和回聲等,也運用調性不斷的移轉來豐富樂曲故事性的表現。

因為柳琴以詩詞為作素材的樂曲,目前只有兩首,筆者認為這樣具有創意的創作構思,值得再去探究與深耕。此外,創作的素材不只能從詩詞,也可以從繪畫結合或是與書法搭配的構思,來為柳琴創造出更多有傳世價值作品。

肆、參考文獻

一、論文

陳彥伶。〈以詩詞為創作素材的柳琴曲《江月琴聲》、《蘿蕾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中國音樂組,碩士論文,2012。

劉育伶。〈四首王惠然柳琴作品的分析——兼述王惠然對柳琴的貢獻與影響〉。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二、樂譜

吳祖強。《王惠然柳琴作品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


其他文章
  • 當詩詞遇上柳琴 | 顏巧玟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