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超現實內心時空的釋放--談許武勇首府台北的地景油畫

 

超現實內心時空的對話釋放

談許武勇首府台北的地景油畫創作

 

文 / 培心  

圖/翻拍自台灣美術全集(藝術家出版社)

 

在紀州庵文學森林甫落幕的「色台北:速寫台灣首府生活」,是成立於2012年4月「速寫.台北」社團中1000多位成員和台北的種種邂逅情懷,訴諸於紙張的發表成果,和很多其他國家的同類型社團一樣,當初也是受西雅圖起源的「城鄉速寫者」(Urban Sketchers)所啟發,充分展現了「我手畫我感」的在地風情,凝聚了大家共通的感情依託,更是某個時空意義下的生活見證,但不同於強調觀察記錄的寫實風格,「醫生畫家」許武勇(1920~ )的台北風情更著重於內心時空的釋放,從不寫生而習慣獨自一人於室內僅憑圖像資料完成作品的他,對於台北又有著怎樣的注視呢?

1965年,46歲的許武勇為了就近參加台北的美術活動,從高雄縣路竹鄉舉家遷往台北,在金山南路開設診所行醫,而高樓林立都市景觀的視野衝擊,也連帶地化為其筆下主要的創作題材,其作品除了對現實周遭環境的再現,更傳達出內心超越地理時空限制的追尋,因此筆者特意挑選了四幅以首府台北較國際化、具都會代表性的的題材作品,和讀者分享。

許武勇<敦化南路(台北)>

1992  畫布‧油彩

91x72.5 cm

敦化南路是台北著名的林蔭大道,一段二段沿途散布著諸多摩天大廈,是貫通台北重要金融、商業和行政區域的命脈道路,而雙向道中間扶疏庇蔭的敦化藝術通廊,讓漫步於其中的人們,還可以與各藝術家設計的公共藝術來場偶遇邂逅,許武勇的這幅<敦化南路(台北)> ,便充分展現了優游其中的心境和視角,帶領觀者以內心的視點,即所謂的心象世界,來觀照身邊的一草一木,蓊鬱的樹木包圍環繞,遠處的天邊仍矗立著幢幢高樓,但彷彿已是另一天地,令人有走入世外桃源之感,紛飛的蝴蝶和碩大飽滿的扶桑,互相爭艷,畫作中爛漫的花朵和飄逸的仙女,是許武勇羅曼主義常見的圖像標的,也是許武勇心目中「理想世界」的典型投射,透由這些真善美的化身,表露對世界和樂的想望和憧憬,和以精神世界救贖自我的美好,而隱約橫跨畫面的弧線,旋入花心,彷如提醒快步過馬路的行人,「一花一世界」的美麗,就在你我的身旁。

 

 

 

 

 

許武勇 <仁愛路園環(台北)>

2001  畫布‧油彩

91x72.5 cm

 

接著來到靠近捷運忠孝敦化站的仁愛路圓環,常作為台北燈會活動之主燈區的它,就算是外地人初到此地,也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許武勇以螺旋的立體派彎曲技法,創造出把觀者捲入畫中的效果,呼應增強了身臨仁愛路”圓環”現場的視覺震撼,也帶入了一種都市特有的速度感,樹幹和樹葉的表現,有著印象派鮮明筆觸的手法,展現出點點陽光明媚,搖落樹間的和煦氛圍,讓觀者也可以感受到畫中晨間的活力和精神抖擻,在天空行走的人們,好似和前景人行道上的人們交相呼應,彷若漫畫人物作白日夢一圈圈的泡泡,讓觀者在虛實之間馳騁奔放的想像,其畫面中的視野往往不只是來自眼睛所看,而是通感於五官後,內心想像思考的圖像,並以此創造出專屬於自己的世界,讓觀者彷彿在台北的街頭落入了許氏的超現實夏卡爾旋風。  

 

 

 

許武勇 <台北之藍天>

2003  畫布‧油彩

72.5x91 cm

 

有多久沒有在都市的移動中,擺脫只看手機、指標和路面,抬頭看看天空呢?筆者發現許武勇即使在繁忙擁擠的城市中,仍然喜歡以上仰的視角看大樓、看藍天,天空也常是他畫面的中心角色,並將寫實主題融合分割技法,凌亂飛舞的線條牽引著觀者的視線,帶入一種都市蓬勃的生氣,車站前的新光大樓與台北101分別矗立於天際的兩端,串連成圓弧狀的天際線,廣角鏡頭般的處理手法,創造出把群山環抱的台北盆地盡收眼底的寬闊,遙望著若隱若現的七星山、觀音山、面天山、大屯山等山容,飛天的古裝仙女和隱約可見的側臉浮現於高空的白雲間,大地之母般靜靜地守護著眼下如此渺小的我們,柔和輕巧的筆觸、用色,彷彿可以感同身受於都市柔緩深沉的脈搏和呼吸。 

 

 

 

 

 

 

 

許武勇 <101之幻想>

2007  畫布‧油彩

91x72.5 cm

在即將抵達台北的高速公路上總可以看到的台北101,除了是每年跨年煙火倒數和外牆視覺燈光秀的舞台主角---台北的象徵地標外,更是台灣行銷國際、介紹外國朋友必訪的景點,許武勇把各種不同時空的畫面並置接融,深情地吟唱出濃郁的鄉土情懷小調,帶領觀者一同回顧自我人生走過台北的點點足跡,加上邊角構圖的手法,創造出觀者被眾多建築回憶包圍充盈的感受,彷彿擁有滿滿的傳說故事般,引人神往,透過仿若萬花筒凹凸鏡片看世界一般的切割畫面效果,除了帶出畫面的動勢外,更創造出如魚眼般的視覺趣味,又像是回憶的漩渦把觀者捲進畫中,筆觸纖細,加上純色高彩度的運用,創造出明豔亮麗的感官經驗,寫實中又跳脫大小遠近比例的圈固,讓畫作跳脫普遍單一畫框靜態性的觀看侷限,而創造出無垠時空流動的廣闊感。

西方浪漫主義作家Willian Blake(1757~1827)曾說:想像的世界是永恆的世界,一如深受其啟蒙導師鹽月桃甫藝術觀薰陶的許武勇,強調「用頭腦畫,而不是用手畫」,他的作品,讓我們看到自石川欽一郎一脈下來強調「再現自然」寫生觀外,對於身邊景物的不同表達,許武勇成熟地融會諸多西方畫派特色,各取所需而融為一爐,以立體派的技巧表現羅曼蒂克的情緒和心象活動的勃發,展現出超時空的感性和自由主義的真諦,許武勇認為,畫便是要表現人間達不到的美麗心境,而他的作品的確讓我們在日日的現世中,又可以保有悠遊的樂趣和絕塵脫俗的自由。


其他文章
  • 風起了—— 記松本薰風動作品新作和回顧 | 培心
  • 從日常時間的積累透視回看李基宏的運動身體影像 | 培心
  • 從墨與黑的詰問到空中看龍洞—談梁震明的當代水墨創作 | 培心
  • 斷井頹垣的迴光返照---談劉芸怡的廢墟攝影系列 | 培心
  • 緣起不滅---李明維參與式作品計畫的關係和流變性 | 培心
  • “傾圮的明日” 微觀台灣廢墟和社會土地的關係 | 培心
  • 東南亞 / 亞洲藝術碰上全球化浪潮 | 培心
  • Daumier與我們的距離--社會時代和參與的異同 | 培心
  • 歷史、記憶、再現---以林百貨為例看台灣古蹟的重生 | 培心
  • 全球華人藝術e-Art magazine 藝週刊 | 培心
  • 電影到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 | 培心
  •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二) | 培心
  • 聽見歲月的刻痕---古倫美亞唱片 | 培心
  • 鑑往知來,再續前緣 --- 台灣民謠之父 鄧雨賢 | 培心
  • 翻湧蓬勃的那些年--- 看台灣日治大稻埕的風華絕代 | 培心
  • 《四月望雨》之於台灣歷史在音樂劇表現的重要性 | 培心
  • 在明池園林和王羲之聊蘭亭文化(一) | 培心
  • 超現實內心時空的釋放--談許武勇首府台北的地景油畫 | 培心
  • 專訪驫舞劇場<英雄> | 培心
  • 食,之性也;食,知性也 --- 三明智&可口可樂 | 培心
  • 飲食影視 --- 台灣飲食文化之於視聽娛樂 | 培心
  • 從電影《總鋪師》追尋台灣文化價值的自我認同 | 培心
  • 細看尾形光琳《紅白梅圖屏風》和克林姆《生命之樹 》 | 培心
  • 從櫥窗的凝望望向文化的建構 | 培心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