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中阮曲《塞外音詩》之探討

 

中阮雖然是歷史久遠的樂器,但長期以來並未受到樂團或獨奏家的重視,導致中阮作品數量與其他國樂器比起來相對較少。筆者希望透過探討中阮協奏曲《塞外音詩》能對中阮的作品有更深入的討論,也希望本文能對往後的演奏家有所幫助,更期許日後的作曲家能有更多的中阮的作品創作。

 

作曲者背景

顧冠仁生於1942年江蘇海門,是中國國家一級作曲家。學生時期原為琵琶演奏家,後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學習音樂理論創作和指揮,畢業後回到上海民族樂團擔任專職作曲家,從事音樂創作,至今曾任香港中樂團作曲家、台灣台南藝術大學擔任客席教授等。

顧冠仁的作品有濃郁的民族風格與強烈的時代氣息,其創作改編的作品約有一百五十件,創作以多樣性和多產著稱,尤其是對彈撥合奏方面的探索和創作更有成就,也勇於創作不同題材的作品,多嘗試新的樂隊組合的方式。

 

樂曲內容

此首作品原應臺北市立國樂團1991年第四屆器樂協奏比賽特約而作,依據樂譜上的手稿說明,《塞外音詩》主要描寫美麗的塞外風景如詩如畫,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講述著一段段動人的故事;駱駝隊行進入茫茫沙海之中,清脆之駝鈴聲逐漸消失在遠方;姑娘們歡快的舞步、小夥子們愉悅之歌聲,這一切給神祕而多姿的塞外增添如詩如畫的意境色彩。樂曲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勾畫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演奏與詮釋

《塞外音詩》是一首情感濃郁、風格鮮明,強調力度變化的作品。全曲由序奏與其他五個樂段構成,以下將一一說明:

 

樂曲以e小調散板開始,以中阮的琶音模仿吉他的演奏手法,形容空曠的塞外風光。

 

第一樂段,主題樂段運用五度和八度的音程,以不同的力度作變化,形容駱駝商隊形奏在沙漠中行走沉重的步伐。

 

第二樂段C大調進入快板,樂曲中間以g小調轉入另一主題,是較有節奏感的樂段。形容塞外姑娘們歡快的舞步與小夥子們愉快的歌聲。

 

第三樂段較為歌唱性,為8/8拍(3+3+2),描寫姑娘們開心唱歌的景象。

 

第四樂段回到C大調為快板,旋律在全曲中也多次以變奏出現,描述大夥們開心唱歌、跳舞圍繞在營火旁,彷彿正在參加著盛大慶典。

 

結束段第五樂段回到e小調,反覆第一主題,在很弱的泛音中結束。形容駱駝商隊進入茫茫沙海之中,清脆之駝鈴聲逐漸消失在遠方。

 

結論

透過分析與探討《塞外音詩》,使筆者對於這首樂曲有更多的理解與想法:在技術層面上,樂曲的變化拍、快速音群的樂段,都是能夠加強演奏者本身的音樂技術及內涵。筆者期許經由探討的過程,能對於阮咸之琴藝與想法能有更多了瞭解,並在演奏上增添更多的內涵;另外對於日後演奏家欲演奏《塞外音詩》時,能有詮釋上的幫助。


其他文章
  • 中阮曲《塞外音詩》之探討 | 葉怡君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