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屬於台灣土地的慢活藝術 ─「無垢舞蹈劇場」

    這幾年的時間,不得不承認是屬於「無垢舞蹈劇場」的時期。無垢舞蹈劇場耕耘了許久的時間,由知名舞蹈家林麗珍女士於1995年創立,她融合東方沉緩細緻的身體美學,及豐采內斂的視覺藝術,從心靈的深省,構成舞作的神秘質素,並以肢體展現綿延的生命力,縈繞獨特的空緩美學達到「動如不動,不動如動」的境界。

   或許許多人好奇, 如此具藝術底蘊的團體,為何直至今日,台灣大眾似乎才逐漸關注這個如此「空、緩」的美感藝術團體?以下便列出幾個這一年無垢舞蹈劇場重要的事件,娓娓道來無垢舞蹈劇場在這段時間之所以成為台灣、甚至是全球矚目的藝術團隊的原因。

 

1.    電影 行者(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有趣的是,讓台灣人開始真正關注到這個團體竟不是直接從舞台上,反倒是電影作品。歷時十年,導演陳芯宜從2000年看了無垢舞蹈劇團的「花神祭」之後,開始發自內心想要找尋一種屬於生命的原動能量,而無垢的創作讓他感受到一種屬於台灣原生土壤的扎根感動,因此決定透過紀錄片的方式,讓自己有更多關乎人生的答案,而這一拍,就跟著林麗珍天地人三部曲─《醮》、《花神祭》和《觀》的旅程一起走了下去,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

     透過影像,觀眾得以觀覽到無垢舞蹈劇場對於生命土地的一種敬畏和尊崇。沒有過多的花邊點綴,一幕幕的畫面就如同跟台灣這片土地的心靈交流一般。不僅在上映期間各個場次座無虛席,也讓台灣的觀眾,透過大屏幕的放映交流,能夠更貼近無垢舞蹈劇場的核心信念,拉近了無垢舞蹈劇場跟台灣民眾的距離。而行者電影的成功,無疑促成了無垢舞蹈劇場在台灣及華人地區的知名度。

  

                                                                                                          (圖來源:行者The Walkers 臉書)

2.  海外演出的浪潮及迴響

     除了在台灣及華人地區引起關注的電影作品外,無垢舞蹈劇場的腳步不曾停歇過。今年五月份受邀至日本兼具藝術性及實驗性的富士山世界演劇藝術節演出舞作「觀」,驚艷了日本藝文界。

    「觀」在演出後,受到日本報章雜誌及觀眾口碑熱烈的迴響,散場後十多分鐘,觀眾仍不願離去,許多觀眾甚至潸然淚下。宮城聰在觀賞後說:「令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透過聲音,我深受感動,開了眼界,嚇了一跳卻同時進入冥想的世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神奇地同時發生。林麗珍老師的作品取材自自然,思考自然的哲理,涉及生命的本質,我找到了久別重逢的安心感。」而無垢舞蹈劇場也經由這幾年在歐洲等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巡演,逐漸積累了世界的好評聲譽,也讓無垢舞蹈劇場在全球表演藝術領域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圖來源:中央社記者楊明珠記者攝。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宮城聰(左)、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右))

  

                                                                                                         (圖來源:金成財/無垢舞蹈劇場作品「觀」)

3.  台北文化獎得主

    繼2005年林麗珍獲得國家文藝獎後,今年八月二十四日再度榮獲第十九屆台北文化獎的殊榮。林麗珍把屬於本土真正的祭儀精神和一種東方典雅沉澱的美感融入到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中,從台灣豐富的土地擷取創作養分,作品呼應人類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的相處之道。如缺乏在地脈絡只會淹沒在全球化洪流中,而林麗珍便在這樣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創作出獨一無二,充滿東方哲思的無垢舞蹈劇場。

    也是這樣紮根土地的精神,讓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能夠喚召出屬於台灣土地最原生的生命能量,並讓接觸他們作品的觀眾都能夠感受到一種最樸質的感動。不論是紀錄片形式抑或是舞台劇的表現,無垢舞蹈劇場的核心精神始終貫徹,而這也讓無垢舞蹈劇場之所以如此深根在每位觀者心底的原因。

               

     (圖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4.  道教精神的秉持

     除了在整體外在藝術展演的成功外,反觀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內在核心所觸及的一直是跟宗教議題相關的題材。在作品裡更清楚地流露出對於道教精神信仰的一種景仰和觀念。道教生命觀認為人是宇宙生命之一,且為宇宙繼起之生命,並繼承中華古信仰,長久以來衍化為華人之生活文化和民俗,對華人之生壯老死及婚喪喜慶,都有密切關聯。重視生時的修養,也重視身後濟度,在生必須健康快樂,死後生命也要了無罣礙。

    而道教對於生命的態度,為「生宜恬淡,死應坦然。」由於人之生、老、病、死,乃屬自然現象,故人對生命的態度,應持正向的觀點。而道教對於離別的看法,認為人生聚散本無常,縱屬生離死別,亦必淡然處之,在道教而言,思想飄逸自然遠離染著,人之生固應瀟灑,人之死自必坦淡,人所追求者是永恆、是永生的生命和不泯的精神,並不在於形體的有無。人生在世應該喜悅,而喜悅則是生命之泉。沒人願意痛苦地活在世界上,也沒有人能徹底的拋開七情六慾的羈絆。人沒有不愛自己的,但愛自己的首要條件在於愛護生命的善良本質和本性,恬淡的生活態度,會讓人知足常樂怡然自得,而使生命喜悅。

      也就是這樣的一種泰然看待生死的生命觀,讓無垢舞蹈劇場在每個作品中都給予萬物生命一種尊敬和體悟,這種對生命的態度是內化在每個表演者身體裡的,不矯情的去訴說關於死亡、關於愛或是關於傷害的誕生的故事,而是用一種更高的視野去俯瞰這些人生的貪嗔癡,這也是使得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如此具洗滌人心效果的緣故。

 

   (圖來源:商業週刊)

     經過這幾年的口碑宣傳效應,無垢舞蹈劇場今年九月再度回到了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演出花神祭的舞碼,也造成了舞台劇難得一見的搶票熱潮,前幾場的票房迅速被秒殺,後續加演的場次也很快的銷售一空,十足展現了無垢的驚人魅力。

   

                                                                                                                                     (圖來源:番新聞)

    無垢所表現關乎儀式性美感的作品,挑戰了全世界對舞蹈藝術的認知,把舞蹈融入在舉手投足間,使得舞蹈更透過這些具宗教性的作品,把屬於台灣這片土地,最實在的天地人連結的情感,傳遞到世界各地。

    現今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世代,藝文團隊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誕生,每個團隊都有著渴望表達的主題以及想給予觀眾的課題,這樣的初衷思維並非難事。不易的,是在於要如何穩固各個團隊的特色和風格,透過團隊的作品發揚自身團體的主旨和核心精神,並持之以恆,如無垢舞蹈劇場那樣的精神,才能在藝文界恆常的發光發熱,而不僅僅是曇花一現的美夢。


其他文章
  • 電影跨國製作的可能與局限 | 逸璋
  • 屬於台灣土地的慢活藝術 ─「無垢舞蹈劇場」 | 逸璋
  • 屬於台灣土地的慢活藝術 ─「無垢舞蹈劇場」 | 逸璋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