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電影跨國製作的可能與局限

     第52屆金馬獎剛圓滿落幕,即便在表演節目上有不少的爭論,但不得不承認今年台灣電影的成績是相當亮眼的,包含「刺客聶隱娘」、「醉生夢死」等片獲獎數過半,比起上一屆台灣只拿兩個獎,台灣的電影在今年不論素質還是數量都有相當的水平,而且許多台灣新銳導演,包含「我的少女時代」導演陳玉珊以及「紅衣小女孩」的程偉豪,以及許多大導演都有相當不錯的電影作品。但有趣的是,在這些富有質感和特色的電影作品表面下,卻潛藏了台灣電影資本市場的危機問題。

    台灣電影市場的問題硬生生地存在著,因為台灣電影的市場佔有率相當低,近年來主要將焦點都放到政府輔導金的上面,而這個資金來源也成為許多台灣新銳導演作品的一個重要投資。

                     (圖來源:維基百科)

    《紅衣小女孩》改編自1998年轟動全台的靈異事件。本部電影獲選103年度第2梯次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及第52屆金馬影展閉幕片。找來曾擔任《不能說的秘密》幕後花絮拍攝、以《保全員之死》奪下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的新銳導演程偉豪執導,金鐘影帝黃河、金馬最佳新人提名許瑋甯、資深老牌演員劉引商、張柏舟主演,並與泰國製作《淒厲人妻》《屍戀人》的後製團隊Kantana Post Production首次攜手跨國合作,聯手打造這部全新跨國型態的正宗恐怖片《紅衣小女孩》。

   (圖來源:維基百科)

    本片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2014年度第2梯次台灣電影長片輔導金新人組700萬新台幣之補助,於2014年10月份開拍,2015年4月份正式殺青。我的少女時代於2015年6月14日在第18屆上海國際影展亮相,正式推介給兩岸三地的觀眾們。本片同時也入選第20屆韓國釜山國際影展之「Open Cinema」單元,獲邀於2015年10月5日在可容納4000人之戶外露天劇場公開放映。本片也被多倫多亞洲國際影展(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選為焦點影片,於2015年11月8日及9日在安省美術館AGO Jackman Hall劇場展映,且創下此影展創辦20年以來,史上第一次24小時內座位完售的秒殺紀錄。

    從上述兩個例子當中不難察覺,事實上輔導金的補貼是每位新導演,尤其對於學生導演來說是很大的幫助,但這樣的幫助卻僅止於起頭的協助,後續每位新導演作品出爐後,是否能夠通過電影產業的肯定會是判定這個導演能否繼續完成導演夢的關鍵。如前面這兩部作品,程偉豪導演從學生身份拍的短片獲獎後,便開始在大小影展出現他的身影,甚至在今年金馬獎更替台灣拿下了最佳創作短片的獎項,是新生代導演中相當具潛力的電影工作者。

    另外一部作品相信今年沒有一個台灣人不認識這部電影,「我的少女時代」橫掃台灣暑期票房,更進入到破億的十大票房排行榜中。有趣的是接下來的一些國片案例,大家會發覺其實真正屬於「本土」製作的好片其實不多,大部分的電影都是跨國投資合作所完成的,包含上述的「紅衣小女孩」也跟泰國鬼片團隊合作,試圖打造屬於台灣記憶的台灣鬼片。另外在暑期一樣火紅的還有台灣新銳導演的鬼片「屍憶」。

(圖來源:維基百科)

    《屍憶》是一部於2015年上映的驚悚電影。由《七夜怪談》、《咒怨》恐怖大師一瀨隆重擔任監製、台灣新銳導演謝庭菡擔任導演,在台灣上映期間有相當好的票房成績,觀眾口碑也一致認為是台灣鬼片新的里程碑。導演在描述創作想法時就有提到:「他想要製作一部屬於台灣記憶的鬼片,是專屬於台灣人的鬼片題材。」於是跟日本監製討論到冥婚習俗,監製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文化便決定採用這個故事加以發揮。因此不難察覺,當我們台灣的電影作品透過跨國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得以把我們台灣電影的視野放置到一個全球性的高度外,同時在內容質感上或許會是吸引觀眾的亮點之一。

    而除了這些新銳導演的作品外,今年更有侯孝賢導演花了十年醞釀出的「刺客聶隱娘」。

(圖來源:維基百科)

   《刺客聶隱娘》(英文:The Assassin),是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武俠電影作品,改編自唐代作家裴鉶的傳奇小說〈聶隱娘〉,於2012年開拍,2014年1月13日殺青。入選第68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是侯孝賢第七次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的作品,最終獲得最佳導演獎。此外,林強以配樂獲得坎城影展會外賽「電影原聲帶獎」(Cannes Soundtrack Award)的肯定。《刺客聶隱娘》入圍第52屆金馬獎11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造型設計、最佳音效5個獎項成為大贏家。

    舒淇演出侯孝賢《刺客聶隱娘》只收友情價20萬美元(約台幣600萬元)。當初國發基金的投資退場後,《刺客聶隱娘》一度面臨資金困難,後來由中國銀都機構投資一半,另一半由侯孝賢負責找國外資金,以4.5億元成本完成影片。而這樣的跨國合作,除了上述提及過的優勢外,更是許多導演在尋求資金協助時會考量到的因素,甚至是上映後的市場規模也是電影工作者會去思考的問題。

    我們要問的是,究竟這樣一種跨國製作機制會給台灣電影來來什麼樣的好處和難題。台灣事實上不乏電影人才,許多學習影視製作的學生對於拍攝電影有很多的想法和憧憬,但日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健全的產業環境讓培育出來的人才運作在產業之中,而這些新生代導演只能勉強在現實生活的夾縫中帶著使命感埋頭苦幹,直至熱情燃燒殆盡為止。而在培植新的電影工作者部分,台灣近年開始有了金馬學院和Q place的空間,提供給一些表演者或是影視工作者更多的機會。而要如何提振台灣電影產業議題和策略一直都是相關單位與學者關切的問題,回歸最根本的問題,台灣仍需要更完整且更具結構性的長期政策,政府不能只是短視跨國製作所帶來的優點而本末倒置。電影就跟其他產業結構一樣是環環相扣的,唯有建置出一套完整的電影工業措施,跨國合資才有可能真正解救台灣電影,並把更多的台灣電影提升到更好的國際水平上。

    而事實上,除了國內的配套政策規劃外,更重要的還是回歸到電影作品內容的本質。擁有好的電影內容自然地會有機會被國際大大小小的影展看到,並累積屬於每部電影的「硬實力」,代表了一種國際影展的加持效應。

(圖來源:維基百科)

    「醉生夢死」一片在第65屆柏林影展首映後獲得極佳評價,並獲得會外獎勝利柱獎(ELSE - The Siegessäule Readers' Jury Award);同年在台北電影獎獲得最大獎百萬首獎以及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媒體推薦獎。而在今年金馬獎更奪下了四大獎成為第二贏家,替台灣電影界帶來不少希望。

     這部作品是張作驥導演的最新導演作品,裡頭從工作人員到整部作品的場景等都是台灣的工作者,可以說是今年度台灣最「本土」的電影作品。而也因為國外影展的緣故使得這部片在未上映前就引起觀眾的關注。而像是台灣許多線上的知名導演,包含蔡明亮等都是國外影展的熟面孔,他們的作品或許台灣觀眾不一定買單,但在全球影壇的成績能夠把這些台灣導演拉高到更高的層次,而這也是台灣新銳導演們所要面臨的挑戰。

   台灣電影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出走國際,期盼能利用跨國合製的誘因吸引國際爭取資金,引進技術上的切磋交流。事實上對於台灣電影的未來仍是抱持著樂觀的看法,新生代導演把不同的議題透過他們的鏡頭想法,讓台灣電影注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和故事。但與此同時,要如何使本土化和國際化有積極且正向的雙向溝通整合,並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會是往後電影工作者在評估作品市場的一大要點,也期盼未來有更多更優質的台灣電影,走入國際,帶出台灣。


其他文章
  • 電影跨國製作的可能與局限 | 逸璋
  • 屬於台灣土地的慢活藝術 ─「無垢舞蹈劇場」 | 逸璋
  • 屬於台灣土地的慢活藝術 ─「無垢舞蹈劇場」 | 逸璋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