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妄念與誘惑」-理解張政維的抽象水墨作品

「最高的藝術表現,只能由人類內在的"靈覺"世界轉出,而不是由技巧中得到。」-  張政維

    我站在張政維的抽象水墨作品前面的時候,經常都會被震憾的啞口無言!

這是一種很純淨、很純淨的力量所造就出來的震憾,這種純淨像是一種對人類內在最原始的能力的召喚和導引。這不是任何技術可以達到的效果,他的藝術符號不是一種語境,而是具備超乎人類慣性視覺經驗所能歸納的啟發與感動,這種異常的生命感和能量,似乎有"招魂"的魔力,直接可以和各種"生靈"溝通,好的靈會聚在作品周圍,不好的靈會慢慢安靜下來。有些作品所釋放的神聖莊嚴的氣場,甚至會使周圍很普通的環境,變得像一個"告解"的場所。

    我在媒體上看到一些說法。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於2015年12月策劃了『覺相-張政維當代水墨』個展作為年終的壓軸,藝術界一定程度的肯定張政維對當代水墨的貢獻。主要評價有三點:

一、張政維當代水墨作品突出了中國水墨畫對色彩運用的可能性。

二、張政維當代水墨作品突出了中國水墨畫對創作技法運用的創新性。

三、張政維當代水墨作品成熟運用西方抽像藝術語言用以表達了中國水墨畫對創作主題的前衛性。

    其實,我不太願意用像上述的所謂"評價"來鑒審張政維的抽象水墨作品,因為這三點所謂"評價"都是「技術性」的說法;我認為至少要用「藝術性」,甚至是「哲學性」的審美角度來理解張政維的抽象水墨作品,應該更接近作者的原創意圖。該怎麼用「藝術性」或「哲學性」的審美角度來理解張政維的抽象水墨作品呢?我想說說我對這類當代藝術作品的鑒賞心得。

    在進入主題前,我們要先談一下比較專業的"藝術評論"(簡稱"藝評", Art Criticism)方面的知識。對於藝術品應該怎麼去理解(或稱"鑒賞" )?學界有所謂『解釋學』。傳統的『解釋學』強調鑒賞者或藝評家要努力站在原作者的角度和立場,盡量通過還原作者所處的各種客觀環境,和揣摩作者主觀的精神樣貌;進一步的嘗試理解作者在這樣的客觀環境和主觀精神樣貌下,怎麼怎麼去發生創作動機?又怎麼怎麼的創作出這樣的藝術品?最後達到與作者盡可能統一的理解。這種還原作者"原意"的鑒賞目標,現代的『解釋學』認為不可能達到的。

    德國哲學家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認為,鑒賞者或藝評家從事理解(或稱"鑒賞" )藝術品活動的本質,並不是一個完全主體性的行為,它必然是由各種文化背景薰陶、傳統慣性視覺經驗、現實生活體會、宗教信仰以及個人精神昇華轉移等多種維度交織下,所發生的審美體驗。同時,它又不是一個純客觀的觀察行為,它必需要就作品呈現的客觀與審美體驗的主觀交相印證的過程,專注與敏銳的去磨合印證過程中的跼黜感與陌生感。達默爾對這種磨合印證過程提出兩種「視域」;一種是作為被理解對象的作品"原意"的視域,另一種是解釋者自己主觀的視域。作品意味與鑒賞者發生審美共鳴,就是兩種視域的交融結果。這就是『視域融合』,也就是通過作品鑒賞過程,鑒賞者和作品之間的對話,促成了經驗的互動與理解的深化。

    張政維有一篇文章叫『純粹』,這篇文章對鑒賞張政維的抽象水墨作品的『視域融合』相當重要。我們摘錄幾段這篇文章的內容,啟發一下對審美共鳴的互動經驗和理解深化。

.......如果老天爺就愣是這樣安排,只讓藝術家剛好夠吃、夠喝,而其他生活上過多的追求全部禁止;包括盡止一切與創作無關的任何需求都全部禁止,也就是一切與創作本身無關的"妄念",都不會成為現實。那麼這個時候的藝術家又會創作出甚麼樣的作品呢?.......

 

.....我認為有"生命感"的作品,就是"活"的作品。..... 可有"能量"的"活物"就完全不一樣了,它非但"活著",還活的很不安份。它不但能感應到有人在打擾,甚至知道誰在打擾它,並且會作出針對性的反應。它會盡力的釋放某種強大而濃郁的"內容資訊",希望能毫不保留的撲向接收到這個資訊的人,侵蝕著那個人的內心,一直到那個人完全消化這個資訊的所有內容為止。

 

「藝術家能創作出具有強大"生命感"和"能量"的藝術品,究竟需要怎樣的條件呢?有三個條件:純粹、再純粹、更純粹」

 

「有的時候在這些巨大的"資訊內容"中,能察覺出某種不可言喻的"外力"....這種不可言喻的"外力"與藝術家的純粹度有關。這"外力"所"加持"給藝術家某種超越藝術家自身能力的"特異功能",是需要藝術家以"純粹"的狀態來接收的。....」

 

    我們讀完了以上『純粹』這篇文章的部份段落後,再回到達默爾『視域融合』中,提到作品意味與鑒賞者發生審美共鳴的現代『解釋學』中去運用,看看怎麼去理解張政維的抽象水墨作品?首先,還是要從"純粹"這個辭開始理解。很顯然張政維是從類似宗教家經過修行之後的得道涅盤,成為另一個境界的超能個體("純粹"的個體),然後以身體內在的"真靈"(暫時這麼稱呼)去感知一切。這種感知,肯定不是人的身體各種感官所不能感應到的;是只有內在的"真靈"才能感應到的。一種是作為被理解對象內在"真靈"的視域,另一種是解釋者自己內在"真靈"的視域。作品內在"真靈"與鑒賞者發生審美共鳴,也就是內在"真靈"的『視域融合』。我們又從『純粹』這篇文章中看出,「妄念」與「誘惑」是使之不"純粹"的最大障礙,也就是解釋者如果無法克服「妄念」與「誘惑」的障礙,達到"純粹"的境界,那麼也就無法以內在的"真靈"去與張政維作品內在"真靈"發生審美共鳴。這個是讀懂張政維作品最重要的法門,是有條件的。

 

藝術評論家 恆輔  

 

 

 

 

 


其他文章
  • 工商時報.張政維博士作品展 2019年12月13日 | Epiphany
  • 張政維油畫個展2019/12/14日於台北上古藝廊 | Epiphany
  • 張政維油畫個展2019/12/14日於台北上古藝廊 | Epiphany
  • 張政維-2063-關於一款未來耳機的開發故事A | Epiphany
  • 妄念與誘惑」-理解張政維的抽象水墨作品 | Epiphany
  • 精美的抽象 | Epiphany
  • 『純粹』 | Epiphany
  • To make blind worms see | Epiphany
  • 從火星夕照的「既視感藝術」到審美知覺的開拓 | Epiphany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