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豪華朗機工-張耿豪專訪 從「照顧計畫」到「福-Fulfill Arts」展覽

 

照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張耿豪是台灣純藝術創作的混種團隊-豪華朗機工中的一員,成員有四位林昆穎、陳志建和張耿豪、耿華兩孿生兄弟,各自擅長音樂、影像和實體雕塑與裝置,四位成員都具有不同的天賦與藝術能力,也因為成員的多工專才能力各具特色,也因此豪華朗機工的混種概念可以在藝術圈撐起一片天。

 

很意外的在見到張耿豪本人的時候,經過幾番交談後,才發現早在06年的當代館裡,我早已被耿豪和耿華兄弟倆的作品所感動,在當代館的走廊靠窗,一隻隻動力機械的小小啄木鳥在窗格的玻璃敲打出與觀眾互動的心靈頻率默契。當下只是有個念頭,覺得這組藝術家的表達語言很特別,似乎要參觀的人順便把窗外的光景也一起納入這作品。這個微機械雕塑裝置,敲打出美學形式,也持續了人與本質的持續性對話,同時將一種生存狀態的體驗翻轉成「刺點」,要告訴人當走進美術館欣賞藝術同時,別忘了意識與空間的廣延實體性。

 

耿豪給我的感覺是心理住個快樂的大孩子,笑聲開朗,也很正面思考,有自己的藝術思維想法,對人生的選擇考量都要合乎心理的喜愛,但是透過他的選擇,可以知道對藝術中那份真誠喜愛,他說寧願在朋友的藝術空間洗杯子也不願意到不相干的產業打工,對他而言,做真正喜愛的事才能得到所謂有意義的成長,也能在藝術流裡意識屬於自己的智慧答案。

 

這個觀念反應在耿豪的選擇中,他棄在大學任教的大好機會,和團體夥伴專心挑戰募集台灣36,000名國小學童,共同參與的「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作品計畫,在這個計畫中他們巡迴台灣的國小校園,開始收集一張張小朋友的畫作,再現出真摯的生命探索與關懷意涵,在近千張的小朋友原畫作背後,被穿透的感動也是耿豪一直追求的課題。

 

在耿豪的藝術脈絡裡,「照顧計畫」也很能反映出他跟藝術感性的互動,他們飛到法國鄉村的一個小鎮,為在那裡經營藝術村空間的英國人,透過藝術行為的身體力行提供空間與氛圍的調整與改造;將老舊毀壞的物件或地點重新開啟應用的價值,提供一種互惠共生服務和關係性話語,讓藝術村空間與週遭環境能更有完整的融合協調。在「照顧計畫」中,這種提供服務也換來內心對等的喜悅成果回報,讓豪華朗機工埋下了一體兩面的感受種子。也因為這種震動心靈的回報,在「福-Fulfill Arts」展覽中,發揮面相更廣的回饋性概念。

照顧Treignac - Front Door  照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在「福-Fulfill Arts」展覽中,他們先收藏了九件不同世代藝術家的作品,有陳松志、劉瀚之、洪東祿、姚仲涵、高倩怡、涂維政、許尹齡、蘇旺伸以及著名生命藝術行為家謝德慶的作品,再以這九件作品為創作靈感,進行新的形態轉換;把收藏來的藝術品作為媒材,進行團體討論,重新再製共構成新作,開啟另價值觀與相異思考位置。同時也讓觀眾思考藝廊、買家和創作者三大角色的藝術賽局生態中,角色的不同考量位置與衝突的認同價值。不過這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許多情況下,藝廊、買家和創作者角色是利益相對且立場對立,彼此重視的成果和權力思考也具有邏輯性衝突,當原本是創作者的思維去進行收藏者的行動,除了大腦的活動中神經元認知需要轉換,讓許多舊有觀念也要放下連結,重新建構出新的認同與關係,也拋出了不少主客體性的提問,變異「對話」在這個展覽中明顯察見。

這些不同體驗的藝術衝撞也或許讓耿豪和團體夥伴更一步逼近理想的自主創作狀態,在採訪的同時,耿豪熱情與開朗直爽的態度沒變,悉心解釋作品與理念價值,熱情學習是我對耿豪的鮮明印象,也是他一直以來對藝術創作的態度。

 

 

「福-Fulfill Arts」展覽照片由左到右:擁有者圍牆(繪畫複合媒材).說再見的距離(錄像裝置).一天表演(行為藝術)   

照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豪華朗機工網站:http://www.luxurylogico.com/blog/


其他文章
  • 藝術細緻中的規則-數位藝術家沈聖博專訪 | 盧藝
  • 水淹麥當勞 | 盧藝
  • 豪華朗機工-張耿豪專訪 從「照顧計畫」到「福-Fulfill Arts」展覽 | 盧藝
  • 「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牛俊強個展 | 盧藝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