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藝術細緻中的規則-數位藝術家沈聖博專訪

藝術細緻中的規則-數位藝術家沈聖博專訪

照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

 

時間/2012年11月1日

採訪對象/藝術家沈聖博

撰文/盧藝

 

在現今科技藝術蓬勃發展能量的時候,很榮幸地與藝術家沈聖博,對於他的創作與背景,有個了解的機會。而本文目的也希望藉由微觀藝術家的方式,由小見大,讓更多人了解數位藝術相關脈絡的作品與展覽。文後也附上藝術家沈聖博的相關連結與個人簡歷。

 

初次與藝術的對話

沈聖博憶起對科技藝術產生興趣,是在他就讀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的時候,大二那年,他聽了一門人文通識的課程,是應用藝術所張恬君老師教的課,那是第一次感受到嶄新的感受經驗,藝術的力量正逐漸吸引著一個理工背景的男孩,去感受另一種規則的舞姿。

有了這次愉快學習經驗後,大四便又繼續在應藝所旁聽陳一平老師的〈視知覺〉,沈聖博很幸運也很聰明選擇了這堂,每位考進應用藝術研究所的同學,都一定要經過的人文科學洗禮跨域課程。〈視知覺〉介紹了視覺經驗的歷程和原理、色彩與運動視覺、錯覺、完形心理學、物體與形狀辨識,以及各種複雜的視覺經驗與分析,沈聖博並不只在這堂課上學習到更多未來創作的知識與養分,後來更為黃心健老師所出的一本書《象形迷宮》(2003年出版,出版社:巨礎設計) 所著迷,書中許多精緻畫面讓沈聖博開始思考探索數位創作中美學信念與深刻的表達方法,有如蜜蜂的眼睛,在引發興趣的細微事物中,有著多面向的視角探索。

 

掌握當下的悟

沈聖博提到,張恬君老師曾說過一句話讓他很有感觸,張老師說:「掌握當下的悟」,或許這句話對任何人的意義不同,但對當時的聖博,撞擊了他在理工所學知識的公式概念,在他的認知裡,物理、化學與數學很少去探討當下特定的什麼,而是用一個概念公式來描述大範圍且長時間的架構,並沒有很具體地探索細碎片段的當下,那種靈光無法再現的瞬間,而張恬君老師那句話,也轉換了他觀察事物的角度,讓他檢視了藝術中模糊抽象的自由形象交匯原有程式背景的精確條理,相撞波紋的美妙瞬間,在心中琢實陣陣擺盪開來。

在人文藝術與理工資訊的經驗交錯磨練下,沈聖博讀完資訊科學碩士後,在06年申請到著名英國的索爾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Salford,Creative technology)的科藝研究所進行視野與能力的深造,並開始逐漸地累積作品與自身與藝術的對話能量,回國後持續地發表作品,他開始省思自身能力與作品帶來的意義,要如何用所擅長的能力與觀者對話,如何對等的自我詮釋。

 

程式即生活

對於自身的藝術創作,沈聖博提出「程式等於生活」概念,他覺得數位是可以表達人生的,可以用來詮釋他獨特的生活體驗。他舉例道,每個人需要做出大小不一的選擇,小至每天的餐食、要去哪裡玩樂;大至要讀哪個科系、要去哪裡工作、要選怎樣的人交往、結婚;選擇自己認定的性格特徵、價值觀、社會規範與人生…種種,在自身的理智感情與外界環境交互作用的意識下選擇產物,是一種自發性的選擇。而這種選擇的精神性也正巧合乎他所擅長的程式脈絡,為一種條件、事件、變數的概念,程式對沈聖博而言,就像是一種人生簡化後的邏輯表示法,每次的選擇就是程式裡的條件,帶出不同的反應結果,簡單來說,數理規則就代表了他創作的世界觀。

 

以虛貫實的作品《Texture》

 

作品照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尺寸為180cmx180cm

可以在沈聖博的作品《Texture》的描述中,看出他貫徹的「程式等於生活」概念。《Texture》作品是由三個LED液晶螢幕為主體,在潔白無影的螢幕上,覆蓋著他稱之為「數」的細線,而本來應該要有影子呼應的線,卻因為螢幕的光而無影,但沈聖博卻賦予了用程式撰寫的虛擬倒影,原本應該要有的實體陰影卻被虛擬所替代,虛實之間影子隨著時間流靜靜做著推移變化,用程式所建構的變動,聚焦象徵現實生活世界中時間與空間的風景紋理,他希望藉由作品來讓觀者進入他所建構的規則邏輯、隱藏不張揚的自我獨白與迷人的數位世界。

當然沈聖博也希望以後在看待數位科技作品時,不要再琢溺技術的定調,而是把作品當作一個真實人生的呈現,一種經歷真摯磨練後的選擇,一場無與倫比的美學層次。

 

 

「身體/介面」數位藝術中心的聯展

最近他的《Texture》作品與許多科技互動藝術家的作品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台灣數位藝術脈流計畫—脈波參:「身體—介面」數位藝術展一起展出,這個展覽是靜宜大學大傳系副教授暨系主任邱誌勇、現任教於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的數位藝術家曾鈺涓和中國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任教的曾靖越,三位著名策展人共同合作。如有興趣如文後所附,進入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展覽頁面,得到更多相關展覽理念與介紹。

很可惜的,本文篇幅有限,並不能一一仔細詳述每一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故事與脈絡,但希望以展覽中其一的藝術家沈聖博的相關文字與作品概念,拋磚引玉讓更多人知道了解。

身體與介面展;http://www.dac.tw/event/body_inter_face/Exhibition%20Info.html     展覽時間:2012/10/27~12/09

 

沈聖博簡歷

沈聖博個人作品跟相關創作:http://www.youtube.com/user/owens096

個人部落格:http://shenshengpo.blogspot.tw/

經歷 

2011 - 至今有為工作室|空間 主持人

2010 -2011 新樂園藝文空間第九期成員

2009 -2010 台灣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

2009 - 至今OpenLab.Taipei 成員

2008 -2009 dimension+ 藝術工程師

2007 -2008 微型樂園 藝術工程師

 

學歷

2006 -2007 MA of Creative technology,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University of Salford, UK

2004 -2005 軍中服役

2002 -2004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所碩士

1998 -2002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學士

 

 個展

2012 「規則rules」/田中間豬室繪社, 神岡, 台中, 台灣

2011 「第二回合」/新樂園藝術空間, 台北, 台灣

2011 「第二回合」/有為空間, 台中, 台灣

2010 「你在哪裡?」(曾鈺涓+沈聖博、黃怡靜、陳威廷) /新樂園藝術空間, 台北, 台灣

 

 聯展

2012 「pin shadow」/<第二自然> 第七屆台北數位藝術節/松山文創園區, 台北, 台灣

2012 「meta-」/<潛意識共感> 視聽觸覺當代藝術展/覓空間, 台北, 台灣

2012 「texture」/台灣數位藝術脈流計畫—脈波參<身體—介面>數位藝術展/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台北, 台灣

2012 「你在哪裡?」(曾鈺涓+沈聖博、黃怡靜、陳威廷) /與時空的一場對話/數位藝術方舟,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 台灣

2012 「Life Graffiti」/零山水與幻視野/20號倉庫, 台中, 台灣

2012 「曾經有一棵樹」/零山水與幻視野/20號倉庫, 台中, 台灣

2010 「你在哪裡?」(曾鈺涓+沈聖博、黃怡靜、陳威廷) /台灣數位藝術脈流計畫-脈波壹<身體‧性別‧科技>數位藝術展/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台北, 台灣

2010 「你在哪裡?」(曾鈺涓+沈聖博、黃怡靜、陳威廷) /第五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剝皮寮歷史街區, 台北, 台灣

2009 「曾經有一顆樹」/衡溫-冷介面中的創作溫感/數位藝術方舟,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 台灣

2008 「曾經有一顆樹」/數位典藏藝術節:透明的時間感—生命記憶之典藏/台北市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 台北, 台灣

 

表演

2010 「相位差電音表演No.3」(李駿+沈聖博) /Sound Bits 那是一個小小的聲音/Legacy Taipei, 台北, 台灣

2010 「相位差電音表演No.2」(李駿+沈聖博) /沉浸之境-加拿大SAT中心360度環景數位影像展/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 台灣

2009 「相位差電音表演No.1」(李駿+沈聖博) /聲呼吸- 實驗聲響2009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 台灣


其他文章
  • 藝術細緻中的規則-數位藝術家沈聖博專訪 | 盧藝
  • 水淹麥當勞 | 盧藝
  • 豪華朗機工-張耿豪專訪 從「照顧計畫」到「福-Fulfill Arts」展覽 | 盧藝
  • 「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牛俊強個展 | 盧藝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