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向母親致敬---《陳威稜單簧管時尚尋根》

 

 

為母親所吹奏

藉由古典音樂演譯孺慕之情,這是場充滿人文關懷的獨奏會,舞台上的音樂傳達不只是跨界的音樂風格,更是極具渲染力的、溫情與感激的傾訴。今年五月,一場屬性特殊的獨奏會,在國家音樂廳激起了許多的迴響。

 

 

音樂家與作曲家的因緣際會

單簧管獨奏家陳威稜,一如既往地和助理討論著2012年音樂會時間,音樂廳方面的答覆:「目前有一個空檔正好是母親節前夕。」於是,整個音樂會的基本動機定調,時間的巧合使得陳威稜開始構思,個人獨奏會要如何架構,才能跟母親節這樣尋常的議題達到完美的結合,推陳出新的巧思是必然,於是,跳脫單簧管主奏鋼琴伴奏的基本調性,若能夠符合時下流行的跨界風格,並且和諸多音樂家們共享舞台,定然能激發出許多音樂上的靈感與火花。這時,關鍵人物,作曲家吳睿然的出現,有如畫龍點睛般將這一切的構思實現。

 

《原鄉印象》與《電影經典》

單純的音樂欣賞,是種需要被訓練的美學體驗,那麼身為古典音樂獨奏家,要獻給母親的音樂,該是那種類型或風格?歌曲、民謠、小調,跟古典音樂比起來總是多幾分親切與說服力,於是,陳威稜精心挑選了幾首曲調作為靈感,透過討論和意見的交換,由吳睿然操刀進行改編。

三首由客家歌謠《大團圓》、《十八摸》與《半山謠》所改編的曲目,呼應了母親對故鄉的熟悉與想望;經典電影主題曲《相思河畔》、《辛德勒名單》與《女人香》,優美而熟悉的旋律,能輕易使非古典音樂聽眾產生共鳴;吳睿然所譜寫《當愛來的時候》電影音樂組曲,勾勒出糾結卻又扣人心弦的無私與愛;哈薩克民謠《燕子》,深情的繚繞餘韻令人悠然神往;《我的心裡沒有他》,將流行樂融入了拉丁探戈元素;最後,《土耳其進行曲》和《船歌》跳脫原本古典音樂的姿態,用爵士的搖擺重新詮釋。

 

情緒投射

豐富的精心選曲,不只是單純地擴大了音樂象限,每一段扣人心弦的旋律,都代表了不同的情緒或故事畫面。比較特別的是,在陳威稜以及眾多音樂家們高超的演奏技巧之下,旋律自然呈現出澎湃的情感,卻因為是要謙虛地獻給母親,而變得真摯又溫暖。

器樂曲並非歌樂,沒有歌詞的文字輔助,古典音樂的基本元素如和聲、配器、主題變奏、音樂性與對比,都是用來強化音樂的說服力以達成美感經驗的傳遞。換句話說,這場音樂會的特色在於,比起許多的古典音樂獨奏會,音樂本身的說服力很強,但也可能是受到”母親節”這樣的訴求所影響,觀眾很容易透過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並接收音樂的美感,並轉化為情感上的共鳴,共同分享那份對無私母愛的感謝。當台上表演者向母親告白,聽眾也像是正握著母親的雙手那樣,使得樂音繚繞的場域中,多了份自然流露的、集體的情感共享。

 

感動此起彼落

現場,以聽眾身分出席的筆者發現有不少人,在觀眾席輕輕拭淚,這在諾大的國家音樂廳來說很尋常,但是以獨奏會的形式來說卻是相當少見的,以往只有管弦樂團演出澎湃的交響曲或歌劇的劇情進入高潮,容易將群眾的情緒激化渲染,而一般個人獨奏會所能達到的共鳴,多止於對個獨奏者精湛技巧、或巧妙音樂詮釋的讚嘆。即使這樣的結果,可能並非表演者所預設,卻是早已突破所謂跨界音樂,能夠觸動人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動。

 

開拓市場的里程碑

面對古典音樂市場的狹隘,積極將原有風貌予以重新包裝以迎合社會大眾需求,一直都是古典音樂工作者們努力的方向。以這場音樂會為例,向母親的致敬這項宗旨,可以引申為對故鄉的關懷,加上民謠素材的容入,於是某方面迎合了近十年所興起,關於本土化的精神與關懷,至於大量而多變的曲風以及爵士元素的加入,比起常見的古典音樂通俗化,又多了些整體結構上的精緻度。如此跨界的展演型態,在其他的藝術領域早已行之有年,然而對於型態既定的古典音樂來說,並不是每一次的嘗試都能得到相對應的掌聲,或是相反的,票房雖門庭若市卻難免失之譁眾取寵,喪失原本的藝術性或尊嚴。因此,屏除獨奏家自身的光環與能見度加持,在這場獨奏會的熱烈掌聲之後,古典音樂家們,在處理個人獨奏會時,也將不得不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可以使得這樣千篇一律的音樂會形式,能夠在不失格調的原則下,持續地創新求變。

 

照片提供/攝影:
知心樂坊 http://artnews.artlib.net.tw/detail10472.html


其他文章
  • 向母親致敬---《陳威稜單簧管時尚尋根》 | EricKao
  • 來自古巴的陽光與奔放 --- 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 | EricKao
  • 馬勒 --- 巨人--- 雅頌合奏團 | EricKao
  • 一睡一醒之間首部曲 飛人集社《初生》 | EricKao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