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藝術與地方博覽會的聯結作用:「漂流之林」在綠博

 

 宜蘭多年來致力於運用生態風景、農牧產品、民俗工藝結合博覽會、藝術節慶來推動當地觀光產業。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屆滿十四年的「綠色博覽會」亦是融合有機農作、休閒養生、傳統手工藝以及藝術體驗的多元綜合活動。位於武荖坑的綠博場地,原是提供大眾露營的休閒風景區,順著蜿蜒的武荖溪,規畫出一條狹長的參觀動線,吸引人潮前往踏青與消費。在此需特別一提的「地景藝術」,是搭乘遊園車直抵終點站的創作展區「漂流之林」,藏身在博覽會的最深處,由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雄集結五所大學的建築系所,完成一系列空間構造作品。他在其策展論述中寫道:「漂流木為大規模土地流失之象徵,透過回收漂流木將之建築成橋樑、水車、房舍等,且彼此連續成一動人之地景藝術……漂流之林創意構築之目的,在喚起人們山林保育之意識,重建日益衰頹的土地倫理」。

   

 關懷與反省是今日「綠色創作」的主調,反思現代性、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大規模污染與破壞,藝術家寄望人們能夠醒悟,重新正視恢復、保育大自然的議題。但提到漂流的林木,卻令人聯想到侯俊明的作品,〈移動的年代〉插畫中那顆獨自乘坐於船上的樹。在這個移動迅速的時代,無論人或林木都難免被迫流浪,正如侯俊明寫在作品上的文字「這是一個移動的年代。連緊抓住土地的樹木都覺得它得連根拔起才能生存下去……沒辦法安定下來擁有穩固的家園」。雖說「漂流之林」是一個強調環保、循環利用,以及造形手作的空間裝置展,但它隱隱約約也流露出「根源」與「孕育」以及「大地之母」等概念。六組作品,以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團隊所構建的〈種子橋〉及〈柳葉橋〉為中心,這兩座橋將展區溪流的區塊從中橫切為二:接近上游那側延伸出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的〈風聲水舞〉、台北科技大學與地景生態與文化研究室的〈夢見蒙里安的樹〉;橋的另一側則有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的〈木石,水路,花樹下〉、中原大學建築系的〈待庵〉;而縱向連結這些作品的則是以大量枝條構成的〈漂流木平台〉,由林昶濬建築師事務所與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合作而成。

 遠遠觀望這些作品,感覺相當具有劇場舞台的情調,每一個構件都帶著設計者的意念,〈風聲水舞〉結合水車裝置,希望把環境中的風聲、水聲引導至其木平台裝置;〈夢見蒙里安的樹〉則用長短不一的漂流木以直角搭起,搭建成有如鷹架的造形,構築出某種不規則的矩陣,並在木條之間繫上黃絲帶裝飾;而〈木石,水路,花樹下〉也呼應著相似的概念,透過重組漂流木,以編織、綑紮,有如花道般的藝術手法完成造景,作品既像涼亭又像象徵符號的裝置,用大自然的殘枝來模仿其樣貌;而〈待庵〉就像森林小屋了,它單獨座落於水岸一側,供人好奇探看「室內」空間;至於〈漂流木平台〉,如其名,它正是這些作品的基底走道,你可以透過漂流木鋪成的路面通往下一個作品。

 而唯一開放進入參觀的裝置是〈種子橋〉與〈柳葉橋〉,這是其中參與度、互動性最高的作品。為呼應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繁殖場教授呂理煌的愛心理念,上橋參觀者需捐50元用於宜蘭縣流浪貓狗的結紮保護。這兩座橋藉由輕鋼料與木構件所構成,它以簡捷工法連結了河岸兩端,可讓人跨越至對面的「混農林田園」,踩在橋身上能夠感受建材的彈性(因此有限重管制),種子造形的中心圈圍出一小塊水域,從中可觀看清澈溪流中的石斑魚群。春天的溪水溫暖,「種子」與「柳葉」中的空間扣合成一種有機的、多層次的觀景途徑,並呼應這一系列作品所強調的生態關懷。

 藝術介入戶外地景早有許多前例可循,然而介入地方博覽會卻仍然可能造成有趣的衝突。綠博所主打的特色,是一個包含食物、芳香、園藝、運動、心靈與音樂的主題樂園,它期望的展示需老少咸宜,因為它試圖打造的是純樸歡樂的世外桃源,甚至也樂意提供人們宛如偶像劇般的夢幻佈景,這樣一來不免牽涉到商業行銷的考量。在此,藝術創作成為民眾到此一遊的照片背景,參觀者才是主體,遊客也許不甚在意藝術家的意志,然而訂下多付出50元進入藝術場所的「遊戲規則」卻是淺白又強烈的指示,藝術不只是公園一景,雖然這系列事件(物件)僅是暫時性的存在。當藝術裝置極欲表現某種人造的自然,博覽會主題樂園同時也以精緻、紀念品的角度,包裝鄉野民俗情調供人選購,這樣的手段當然不是純粹的「綠色」宣言,但至少藝術家的指示大家都樂於配合。買張門票消費遊園,度過休閒放鬆的一天之後,還是要自問地方博覽會的舉辦究竟能夠帶來什麼?關懷我們的生存之地、拯救地方發展這兩條路線的平衡併置,是官方、創作者以及大眾皆需繼續思考的問題。

 


其他文章
  • 影展觀察:「高雄拍」影像運動 | 游千慧
  • 揭開攝影狂熱的私影像 | 游千慧
  • 彌補藝術的語境:黃明川談「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 游千慧
  • 藝術與地方博覽會的聯結作用:「漂流之林」在綠博 | 游千慧
  • 「如影形隨」聯展:藝術新銳的創作邏輯 | 游千慧
  • 動靜皆美─藝術家的變種宣告 | 游千慧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