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戰間一瞬 一瞥邊境

 

 

戰間一瞬 一瞥邊境 

難民攝影集Glimpse Over the Edge: People Displaced By Conflict, Violence and Persecution

 

 

 

攝影做為藝術,在烽火連篇的大地上並不失去作用,更恆常以一個個戰時的片段,提醒人們流離於邊境的動盪不安,將使人類生活所需的教育、醫療、經濟陷於危難之中。戰爭與和平同時存在於地球之上,往往需要透過翔實的文字報導與影像攝影,和平世界的人們才投入救助的行動, 一幀幀戰爭發生當下捕捉到的銳利得獎新聞攝影作品,觀者被置放在爭端當下,產生的視覺衝擊越大,代表人們無能為力的無助感越深刻。相較之下, Alexander Treves2016年出版的攝影集People Displaced By Conflict, Violence and Persecution記錄了地球上因衝突、暴力、非法處決而居無定所人們生活之當下,並置文字故事與飽含血肉的人物臉孔。

 

翻開二十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歷經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遺存下來的邊境,並沒有隨著時移事往而使世居或因戰亂流離遷徒至該地的人民生活安定,事件過後人們的生活是什麼,該如何敘說他們的故事,抑制濫情而集中於事實的呈顯,這本由日本Zen Photo Gallery出版的文字攝影集,採集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約翰尼斯堡、坦尚尼亞、肯亞、希臘等難民集聚之地的影像故事,將戰爭狀態向外界傳送。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為止有近四分之一的難民因內亂死亡,2016年初官方組織敘利亞政策研究中心估計傷亡人數為總人口數的11.5%,而境內有七百萬人流離失所,五百萬人出逃到世界各地與鄰近國家,約等於戰前敘利亞的一半人口, 土敘邊境Gaziantep一棟七層樓高集合住宅居住的1600名難民有四分之一是十八歲以下的孩童,而僅有21名受教育,掛在陽臺邊晾曬的織毯,身著手織彩色毛衣的孩童直視鏡頭,彷彿在問,你為何在這裡?(圖一) 約旦境內最大的難民營位於Al Zaatari、黎巴嫩內的難民營位於沙漠地帶,廣漠不毛的大片土地有著臨時建置的水電設備、克難的組合屋,營內難民為非營利組織工作可以換得現金,營內的經濟活動低落,僅有少數幾間販售結婚禮服的商店,相較之下,安置敘利亞難民數目最多的土耳其,面臨的是文化之間的融合與協調,許多在土耳其出生的敘利亞嬰兒獲得官方認可的出生證明,不擁有和土耳其公民相同的醫療權利,父母則連護照都沒有。 

圖一  穿著手織毛衣的孩童與織毯

 

長達1800公里的泰緬邊境,由於種族、宗教的動盪而出逃此地的人們, 泰緬邊境官方不認可宗教尋求庇護的羅興亞人,受緬邊境年邁老去仍然可使用英語交談的前革命份子,與緬甸政府意見不合的克倫族難民,跨國人權組織於此深耕日久,孩童們能受到基本的教育,青少年言談中以「裡面」指稱生長的邊境,捨去官方稱謂緬甸,而以外面代稱,老人們以飲酒用藥克服戰爭創傷的過去,年輕一代沉迷酒藥之癮。(圖二)

圖二  從成癮問題復原中的少數民族青少年

隨著南北韓在經濟實力上不斷拉出的巨大鴻溝,從北韓到南韓,地圖上僅是橫跨北緯38度半,因著政治的阻絕,脫北者需要經第三國以非法方式入境,女性經第三國中轉的漫長歷程,遇到非法拐賣、性侵而受到的心理創傷,男性在實際生活於南韓時,失去舊有的人際社群而又處於資本經濟鍊的最下層,生活經驗的脫節產生的冷漠異化感(圖三),更面臨來自南韓人的怪異質疑眼光,隨著兩韓在經濟實力上所拉出的巨大鴻溝,南韓人無法想像假如統一後要背負的經濟重擔,從也沒辦法認同統一的可能。

圖三  脫北者在首爾郊區住處一隅

 

政治上相對週邊鄰國來得安定的南非、肯亞、坦尚尼亞,成為戰亂鄰國難民湧入之處,受限於法律,難民往往無法合法工作維持生活, Refugees International Japan(RIJ) 給予南非難民縫紝機使其學習縫紉(圖四),生產所得供應生活所需,在肯亞,教授難民經營小本生意,政府當局也對工作的難民徵收每日五十先令的稅收,此舉令經營有道的難民Francois站穩腳步而不再打算回盧安達梅克爾的難民政策使希臘成為進入歐洲的前哨站,希臘容留的難民數受到政策左右,難民對希臘邊境管制無能為力,就如同渡海氣候難測一樣。

圖四  難民與賴以維生的縫紝機

 

 

紀實攝影做為關照邊緣的利器, 將人類的苦難凝於一瞬,Warren RichardsonHope for A New Life(圖五),將新生命從戰亂邊境傳遞到和平的另一邊,一邊是希望的未來,另一邊則是絕望的戰亂,相較於安定與動亂反差比的新聞攝影手法,Alexander Treves更在乎的是,記錄顛沛生活的實存狀態,在序言中他將難民生活描述為墜崖的登山經驗,而攝影彷若是對下墜者的溫柔承接,鎔苦難的日常於非編導式的紀實攝影。

圖五  Warren Richardson, Hope for A New Life

 

 

在國與國爭戰過後,因而受到牽連的庶民生活是什麼樣子,而生活在看似安全無虞的地方的我們又能做什麼,近來志工旅行見習在年輕一代間極為盛行,相較於壯遊(Grand Tour)、空檔年(Gap Year)行之悠遠的青年街頭流浪運動,青年志工之旅有所為而為,向邊境出發,準備或已邁上邊境志工行旅的人們,試圖拍攝並向外發送之難民生活動態,恰恰吻合Alexander Treves的攝影關注,是一種對現實的柔軟承接。

 

1:Refugees International Japan(RIJ)是以東京為根據地的非營利組織,以長期性社群導向的計劃,運作位於泰緬邊境、非洲、中東的難民救助,本攝影集所拍攝的對象是接受RIJ計劃的參與者,版稅收入將部份捐助給RIJ

 

2:參考網址:http://www.glimpsesovertheedge.com/


其他文章
  • 拍場筆記 羅芙奧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專場落幕 | 全球華人藝術網
  • 微信藝術媒體亂象 低級抄襲與未授權轉載 | 全球華人藝術網
  • 戰間一瞬 一瞥邊境 | 全球華人藝術網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