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文青較春–2013廣藝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從2012年開始,廣藝基金會首次於台北舉辦了【鬥夢去—兩岸青世代劇展北京part】,邀請三檔出自於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的精選劇目來台演出,下半年則是運送三檔台灣小劇場精彩劇目參與2012年度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順利達成兩岸當代小劇場作品的雙向落地交流。今年廣藝基金會再更進一步,舉辦了兩岸優秀當代作品同台競技的【文青較春--2013廣藝兩岸小劇場藝術節】,讓兩岸表演藝術交流的及時性與對話深度更上層樓。

從5月2日到5月26日,分別在台北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烏梅酒廠、國家劇院實驗劇場和水源劇場作演出;「文青 較春」名稱的由來,是因兩岸三地(臺北、北京、上海)參展的八齣戲劇,都奠基於文學性與劇場的混搭對話。除了戲劇演出之外,另外還規劃了讀劇活動:以「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狂人日記」、「中央公園西路」三齣文學蘊底深厚的劇本,在相同文本前提之下進行的各自想像與不同詮釋,因著兩岸戲劇工作者在劇場的創作活力,在演出前讓觀眾先行感受到透過聲音詮釋文字後的想像空間,以能激盪出兩岸同文不同種的文化火花。

此次藝術節的八齣作品,集結了台京滬三地三十歲左右的世代最菁英的編導陣容;台灣代表隊派出的是創作社力捧新銳導演楊景翔的《檔案K》,大膽刺探科學理論與劇場形式之間的化學反應;以及動見体成員亦是編導演全才的王靖惇,以家族史與台灣本土詩人的作品交錯而成的《台北詩人》。至於對岸的代表隊伍,包括了:由北京最具政治分量的導演邵澤輝,改編自中國爭議文學偶像韓寒小說《1988我要跟這個世界談談》;在北京話劇當道的市場環境中,獨自另闢蹊徑長年摸索賈克勒寇幽默肢體美學的趙淼,大膽結合了儺戲元素,以蒲松齡聊齋故事為題的《水生》;半途出家的編演雙才演員方旭,改編老舍純正京味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以獨角戲的形式重現民初京城小人物喜悲;北京最具前衛反叛氣息的導演李建軍,多次挑戰魯迅,此次帶來視覺效果驚人的《狂人日記》。北京最會論述概念的導演王翀,親自翻譯伍迪艾倫對中產階級尖刻批評的嘲弄劇場作品《中央公園西路》;橫跨京滬兩地、編導演全才的鬼才王子川,以後設的角度重新思考文字與劇場互文意義的《非常懸疑》。

這些作品分別為本次藝術節注入不同的創新的戲劇元素:《1988我要跟這個世界談談》《我這一輩子》《狂人日記》《中央公園西路》四齣戲分別改編自著名作家或導演的小說和劇本,因此在將想像的文字空間具象化呈現的過程中,導演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就像是點石成金的魔術師,要讓觀眾們親眼看見那豐富的心靈世界,至於演員們在詮釋角色的時候,或是企圖呈現讀者的感受,或是賦予角色新的面向,再再考驗著演員的功力,尤其像是《狂人日記》的演出僅由一位演員挑大梁演出近兩小時的獨角戲,若非硬底子演員實在是辦不到的。《水生》於2012年法國亞維儂戲劇節連演24場驚艷各國觀眾,亦是2012年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的搶手劇目,導演趙淼以法式肢體劇場加上儺戲的面具、服飾和道具,東西方戲劇元素的交融卻是意外地融合,觀眾被引入了聊齋故事中鬼魅幽微卻不失幽默的奇幻世界裡,帶著面具的演員的身體表現柔軟且流暢,觀眾不由得有種在那面具之上看得到喜怒哀樂多種表情的錯覺,一個半小時的戲沒有一句對白,卻是絕無冷場!《非常懸疑》是2012年轟動北京和上海的作品,以戲中戲的形式,藉著一個導演和場記因為演員缺席而分別上台扮演劇中人物,在全場兩小時觀眾笑聲不絕於耳之中,隱藏著對於戲劇幻覺的詰問,以及關於方法演技和自然演出的對話。

《台北詩人》是動見體劇團今年春季的新作,從台灣當代本土文學出發的原創劇作,以詩人王添源的十四行詩為引,將詩文意象與隱身於書頁背後的故事轉化為劇場創作,再現詩人寄予鉛字中的生活軌跡與生命體悟。至於《檔案K》是2013年文化部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由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演出,曾獲第11屆台北文學獎劇本獎的《檔案K》,透過物理學研究論述寫一齣家庭悲劇,以理性、冷靜,甚至帶著令人莞爾的喜感,慢慢鋪陳生命的傷痛,提出科學、人性與宗教思維的永恆辯證。

在這時晴時雨的五月天,每個週末都是好戲連台,這是觀眾的幸運和幸福。藉著【文青較春--2013廣藝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我們看到了表演藝術界的美好願景,也因戲劇帶來了更多的熱情和感動。

 


其他文章
  • 2015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精彩藝術家搶先報 | Helena
  • 文青較春–2013廣藝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 Helena
  • 優雅與叛逆之間-畢安生個展 | Helena
  • 人.獸.鬼的嘉年華-「徹夜狂歡」:長谷川雄飛個展 @非常廟VT artsalon | Helena
  • 窗外乍現即逝的車影--【慾望。佐。丹奴】觀後感 | Helena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