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國樂非得搞創新,才有人想聽?

 

先大概了解一下,國樂在台灣的盛行程度是如何呢?在人力銀行上,搜尋工作機會結果:誠徵二胡、琵琶中國樂器,與小提琴、鋼琴西洋樂器老師或家教的徵求筆數,落差甚大。拿小提琴與二胡作比較幾乎是40:1,由此可知,有意願學習小提琴的民眾,遠遠高於學習二胡。

  國樂的音樂會售票票價,經常可看到以兩、三百元為往上起跳的最低價格,學生還可享打折優惠。但奇怪的是,國樂音樂會鮮少有「票已全售出」的情況發生,儘管該音樂會還特邀了「國樂知名大師」。相較於西樂,無論是哪位大師級人物在台開音樂會,即使最高票價高得令人瞠目,票券仍能全數售出的情形屢見不鮮。可想而知的是,為國樂藝術奉獻者,心底難免一股悽涼,唉,卻也摸摸鼻子跟著搶票,一睹別人的丰采。另外,台灣擁有「國樂系」的大學,也明顯少於以西樂為主要教學的「音樂系」。

  以上造成此問題,多半為國人閱聽「貴西賤中」的品味所導致。但實質上,古典/學院派音樂,無論東西,面臨的是共同挑戰為流行音樂。

 

 

http://go.eslite.com/Event.aspx?id=967

 

 

  為什麼民眾學習西樂的意願,遠超出學習國樂的呢?以下經由向從事紡織業的友人進行採訪後,整理出的重要觀點:

1.      西樂較多機會成為音樂元素,例如,運用在流行音樂上。

2.      西樂「曝光率」較高,例如,有專屬撥放西洋音樂的電台。

3.      也期望國樂被發揚光大,但因接觸機會低,認知也相對低。

以上三點總結是:「環境使然。」

 

  針對以上三點有什麼樣的改善方針呢?以西洋古典音樂為例,大部分的人,若是一開始不喜歡聆聽莫札特與蕭邦的曲子,要更深入聽馬勒與德布西,可能會比較困難;相對之下,若以現在的環境與情況看待國樂,要求大眾立刻接受古曲與絲竹樂,欣賞的人大概都會按耐不住吧!

  因此,現今有許多以國樂樂器,演奏西洋音樂,以此國樂「西化」的方式作創新,以吸引聽眾群或推廣國樂。而所謂的創新,在於利用新的技術─在編曲、演奏上─使得古典的作品能夠與時俱進;

例如,入圍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的幾件作品: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南柯夢》、唐美雲歌仔戲團的《燕歌行》、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反景入深林─向周文中致敬》。

 
  國樂為了與西洋古典音樂界合作,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於2011年在國家音樂廳,首演將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12序曲(1812 Overture)》的編排樂器,重新為中國樂器改編演奏,達到中西古典音樂的交融,共同爭取喜好古典音樂的市場;亦或國樂元素譜成,並以西洋樂器演奏的曲子,如由陳剛與何占豪,所合作創作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都是很好的「入門」。以大眾口味(西樂),加上香料(國樂),會引發「食者(聽眾)」口齒留香,再引發對特殊味道的探索好奇心,當再次聞到此香味時,必定駐足回味。
 
  另外,國樂與流行音樂作為創新,以「女子十二樂坊」為濫觴,給我聽(觀)眾「視覺音樂」帶來新鮮感,造成熱烈回響。許多模仿相似的樂團,也相繼而出。

 

  國外有許多音樂電影,大部分是關於優秀又出名的,古典音樂家傳記,例如:電影《阿瑪迪斯(Amadeus)》,就是專門為,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所製作的傳記電影。若要舉例在中國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之一,便是唐朝「音樂皇帝」-唐玄宗。唐玄宗,無論他的一生在中國歷史中,佔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外,對唐朝音樂發展有重大影響。若能以他作為中國音樂家,為傳記電影為題材,想必能有一番影響力吧!

  除此之外,上述提到「音樂電台」部份,其實現在,台北愛樂電台就有既定時段播放國樂的節目,還是公共電視的節目「公視表演廳」也常有不定時的國樂的演出,不過時段冷門也是事實。雖然古典/學院派音樂,無論東西,都面臨流行音樂的市場挑戰,但是長期人文學科對於中華文化的輕薄跟僵化,可能才是主要的原因。因此,無論是設置專門的廣播電台,還是以國樂的名人為主題的電影,都還是回到目前市場品味是否足夠的問題。(http://s1.djyimg.com/i6/1105281057241470.jpg)

 

  結論,國樂常搞創新,到底是好是壞呢?若出發點是為了,歡迎更多人接觸國樂,那麼改變讓創新變成香料,使純中國音樂成為主食材,新鮮人愛嚐鮮,老主顧仍會在創新料理中,找到令人感動的部份。

 


其他文章
  • 《荼蘼》花謝,才有下一個花季 | 洪蘭真
  • 理性的創造,感動的發生—久石讓 | 洪蘭真
  • 觀「愛」-C.S. 魯益師 | 洪蘭真
  • 馬友友知多少? | 洪蘭真
  • 西方的中國魂-功夫熊貓 | 洪蘭真
  • 迷戀與虛榮-蜷川實花展 | 洪蘭真
  • 愛樂,還是他? | 洪蘭真
  •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有效認識客家文化? | 洪蘭真
  • 森林王子與森林共舞 | 洪蘭真
  • 顏尼歐.莫利克奈與他的鋼琴師 | 洪蘭真
  • 你/ 妳真的活著嗎?—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 洪蘭真
  • 我是真心的說「好」-沒問題先生 | 洪蘭真
  • 尋找閃爍的那片星空-《小王子》 | 洪蘭真
  • 國樂非得搞創新,才有人想聽? | 洪蘭真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