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箏箏日上」=「每況愈下」?!

「箏箏日上」=「每況愈下」?!

文/周佳蓁

  一般民眾只能從電視古裝劇裡看到古箏的身影,但樂器對於戲劇來說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從拍攝的角度只需要呈現漂亮的畫面,樂器的彈法、擺放位置、彈奏位置等細節通常都缺乏細心的研究與考量,就連轟動兩岸的宮廷大戲『後宮甄環傳』,在戲中雖是彈奏古琴,仍然被眼尖的鄉民看出古琴的位置放反了;

 

另外,曾經在兩岸觀眾風靡一時的『還珠格格』,女主角紫薇在劇中彈奏古箏時,彈奏位置卻在正中央,追朔當時清朝的年代,也不應該出現現代的古箏,

 

諸如此類的例子相當多,但也隨即反映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運用中國樂器營造戲劇的樸實及質感。而古裝劇的插曲及背景音樂皆使用國樂來襯托戲劇中各種情緒的轉折與變化,也能襯出戲劇的古典及淡雅的風格;目前也有許多歌手逐漸重視傳統文化,將中國曲風注入流行音樂中,古今融合的音樂元素也受到民眾的喜愛,例如周杰倫的《菊花台》、《髮如雪》、《煙花意冷》,皆是膾炙人口的歌曲。

箏樂的現況

  筆者自兒時學習古箏,在這漫長的10年之間不斷地觀察古箏音樂在各種環境與地區的狀況,經過時代潮流及社會的變遷,古箏音樂已成功地從傳統的根基中跳脫而出,所展現的是更前衛、更多元的元素,在以往的保守觀念中,很難想像古箏音樂的發展能夠如此豐富的樣貌。在眾多的音樂比賽或是古箏發表會中,總是會出現一、兩首「首演」的曲目,「首演」的用意莫非是給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一首剛出爐的曲子,若樂曲旋律動聽,能使人印象深刻,便會在箏壇掀起一陣旋風,一窩蜂地爭搶學習新曲子,此種現象在箏樂界相當普遍,也非常有趣。

 

  相對的,箏樂界中較為保守派的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並不完全否定目前的現況,不斷地吸收新知識必要的,但現在的學習情況與早期完全不同,很多人為了學習新曲子,只重視音樂技巧、省略紮根訓練,容易忽略古箏傳統樂曲的古韻及音樂內斂的情感,他們認為應該要跟隨著先人們的步伐學習,堅信唯有傳統才能表達古箏的樸實與獨特的韻味。

  然而,在這兩種極端的現象中,我們如何去平衡之間的重量,到底是以更新穎的面貌來展現古箏的各種可能性,或是維持既有的傳統模式,它們能夠同時並存還是分道揚鑣?

 

打破傳統力求創新

  古箏早期以五聲音階的古曲為主,分為陝西、浙江、山東、客家、福建、河南及潮州流派,各個流派的特點及手法都不盡相同,但都著重在強調左手的音韻,也就是「以韻補聲」,其主要作用則是運用左手的按弦模仿哭腔或使音樂有綿延不絕的效果,右手的部分幾乎是以單旋律構成,樂曲風格多為哀淒、思愁,描摹景緻,清晰脫俗,表演的型態較為保守;進入五零年代後,使用雙手彈奏的曲子逐漸增加,樂曲中也運用許多新式的彈奏技法,例如搖指、掃搖、掃弦、琶音等等的技巧,使樂曲更加流暢及豐富。而筆者認為,這樣的改變對古箏來說是一種改革,跳脫傳統制式的框架,建立一個全新的樣貌,不僅帶動古箏的熱潮,也將古箏樂曲推向另一個層面。

圖1 正確的彈奏古箏的姿勢與位置偏向右方,這是古裝劇經常發生的錯誤。(圖/周佳蓁提供)

 

現代音樂逐漸成為趨勢

  然而,在這二十一世紀的世代裡,科技及社會的發展,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但也因此,反而影響人們的精神及心理,當我們在不斷的接收外來的刺激及誘惑的同時,心理的慾望及空虛也開始變得不容易滿足,最後因為無法得到而造成恐慌及社會動亂。反觀,由於時代的變遷,使古箏音樂更勝一籌。在這十多年內,許多的古箏樂曲則是越來越前衛,樂曲大多以不和諧音階和音程、不規則節奏音型及拍打琴弦和面板等各種彈奏技巧,除了用來模擬種聲響效果之外,也能反映出當下人們的各種情緒,將現實生活的體驗與感受及批判,經由樂曲傳達出來,並且注入異國曲調,使樂曲獨具一格。例如樊慰慈的《趣夢亂》,就使用大量的八度分解音型手法,運用低音及快速刮奏模仿低音提琴及金屬樂器-鈸的聲響,注入爵士樂藍調的節奏與旋律,

圖2 樊慰慈將自身熱愛的爵士音樂融合至古箏音樂中,在台灣箏樂界可說是數一數二的作曲家與演奏家。(圖/好戲網)

其中一個段落則是運用美國國歌開頭的旋律為骨架,是為不滿當年美國布希政府的保守倒退,造成世局動盪,故以音樂對此現象加以嘲諷,劉暢的《靜水流深》則運用點狀、線條、滑音及彈奏音塊的寫作手法,展現「水」的各種狀態及聲響,能夠從樂曲中感受到水在大自然中的力量及重要性,給予演奏者更多的想像及二度創作的空間。

圖3 水是一切的根本,生活中無可不缺,水能呈現不同的狀態,彷彿人生也會有不同的情緒與經歷(圖/呢圖網)

傳統與現代的共存

  另外,也有較為傳統的現代古箏音樂,這類的樂曲除了保留傳統的根本,真摯地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附有清晰有美的旋律及固定模式的節奏,透過演奏家的內化賦予音樂新穎的詮釋,樂曲也有相當明確、嚴謹的音樂架構,接受程度較為現代音樂高,例如陝西風格的《雲裳訴》、《望秦川》及《秦土情》皆是流傳度極高的樂曲,不論在比賽或音樂發表會,都是選手及演奏的口袋名曲;其彈奏手法遵循陝西流派的左手做韻,但每個樂段中又展現現代樂曲的各種技法,鮮明地流露出古今中外的結合;除此之外,表演形式上也有所突破,從傳統的坐姿到站立演奏,不但能使整體的表演更加生動,也能讓演奏者輕易地展現舞台上的肢體語言。

圖4上/圖5下由於古箏型制的發展,近年已有創新的古箏,不論在演奏技巧或彈奏坐姿都有別於以往的傳統形式(圖4/取自中國古箏網、圖5武漢音樂學院)

 

 

  如此多元的古箏音樂開發出不同的古箏境界,眾多的作曲家們都試著挑戰古箏的極限及可塑性,不論是前衛的現代箏曲或保留傳統根基的現代箏曲,都曾經在古箏的歷史上擁有過輝煌的紀錄。我相信這兩種古箏音樂的發展會一直延續,因為它們讓音樂工作者們看到的是無限的生機與奇蹟,也讓我進一步思考在現代古箏樂曲中,所擁有的音響效果所代表的意義及內涵,有許多作曲家也在尋找更多聲音的可能性與存在感,這或許就是音樂的價值,環境的變遷讓音樂更加多元,更加的深植人心。

 

圖一 周佳蓁提供

圖二 好戲網《2010年國家大劇院-藍色情懷爵士音樂會》http://www.mask9.com/node/17751

圖三 呢圖網-水的攝像http://www.nipic.com/show/1/8/c7be4c12f2a1f78d.html

圖四 中國古箏網-盛世爭鳴《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古箏閉幕音樂會》http://www.guzheng.cn/tupian/2013/212.shtml

圖五 武漢音樂學院-《戀戀母校,難捨”箏”情音樂會》 http://www.whcm.edu.cn/info/1098/5840.htm

 


其他文章
  • 台灣的國際舞台在哪裡?-『台北2016世界郵展』 | 佳蓁
  • 「箏箏日上」=「每況愈下」?! | 佳蓁
  • 『擬音真藝』-虛幻之音 | 佳蓁
  • 『貓熊商機』喚醒保育意識 | 佳蓁
  • 莫內眼中的美 | 佳蓁
  • 古箏與爵士樂的火花 | 佳蓁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