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台灣的國際舞台在哪裡?-『台北2016世界郵展』

         

 
 
                                                                                                                                                                                      文/佳蓁
 
       由台灣所主辦的『台北2016世界郵展』於今年十月盛大展開,為將台灣推向國際舞臺,已展現台灣為主體,透過集郵運動深入民間、成為雅俗共賞的文化,藉著小小方寸的交流,促進世界的藉由文化與緊密度。展覽單位來自世界各地80個以上的國家,希望能透過文化交流建立良好的友誼橋樑,並根植在「傳承與創新」的軸點上,將郵票的發源、開創、以及社會人文體現出來,挖掘文化的根源與人情的溫度。   

(台北2016世界郵展開幕儀式。圖/ Hinet新聞)

 

       郵票不僅是用在書信上的傳媒,因為它所引發的是一種運動,能夠使特定族群積極投入,參與收藏與鑑賞的動力,所以在動機上絕不是好看、色彩鮮豔,這些都會成為誤導集郵運動的價值觀,產生許多集遊的迷思,便無法看見隱藏在郵票背後的意義與價值。(請參閱http://chch.idv.tw/word/Ph.html「集郵觀念的迷思」)從郵票本身的歷史、印刷術、發行數量、顏色等,其動機也從收藏延伸至藝術品買賣,轉化成周邊商品促進開發郵票的通路,過去結合實事議題與節慶活動,將郵票藝術化、商品化,吸引許多藝術家的眼光,進而看見郵票的價值與投資商機,拓展出屬於郵票的藝術市場。

一、寄憶郵新:郵藝的傳承與創新

       展覽以發現台灣的人文、社會、生活背景為主體,追溯至清朝時代找尋郵票的歷史,圖案素材以代表人物及象徵性的事物來呈現,歷經朝代的改革與變遷,郵票的生存條件也在轉變,應映現實大環境的考量,以及面對變化多端的時代趨勢,郵票必須找到生存的空間與定位,如何在「變」的過程中保留傳統,進行跨時代的傳承,又能注入台灣的純樸及濃厚人情味,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直接將台灣的人文產業打進國際市場;再將把變與創意合而為一,讓郵票本身的商業行為晉升為能夠與各樣領域結合的商業行為與產業開發。

 

       

 

 

 

 

 

 

 

 

 

 

 

   (以台灣地形呈現特殊地形與在地文化。攝/佳蓁)


   
    因此,主辦單位運用台灣的地形樣貌、農業、生活型態、當地美食、特色景點、原住民文化、人文風情來鋪陳,透過商品與藝術包裝,塑造出深厚的台灣底蘊,並且邀請到2016年金牌奧運台灣舉重選手許淑淨,藉由運動家精神來鼓勵更多年輕人,希望將世界的目光轉向台灣,傳達台灣郵藝的質量與精神。展場的規劃呈現出整全的台灣社會環境,將充滿古早味的雜貨店舖、客家花布、農村生活、古蹟建築等特色題材,運用裝置藝術與郵票的結合,再次賦予郵藝新的生息,嶄露台灣特有的面貌以及在地民族風情。

(台灣奧運舉重選手許淑淨“右三”,受邀一同參與開幕典禮。攝/佳蓁)

 

溫暖筆觸傳承文字情感

       此外,展覽中還舉行一項特別的活動,透過「手寫的溫度」讓現場民眾實際體驗手寫鋼筆的觸感,用文字傳達深刻的情感,細嚼文字背後的意念與深度;借著機會讓年輕人感受手寫書信的踏實感,更是拾起長輩們過往以手寫傳遞書信的年代,重溫舊時書信的回憶,每一筆都記錄當下的感動,勾勒出修復古今傳達情誼的橋樑。我也在當中採訪兩位體驗活動的學生,從分享的言談中能感受到她們在體驗時的期待與熱度,雖是初次體驗,但字跡卻像是經過一番地琢磨,工整清晰,帶有力與美的線條感,在這樣的時代以鋼筆來做文章,相信是難能可貴的,我也鼓勵兩位學生大方地分享平日的寫作,讓生活中每一份細微的感動,像流水般悄悄地流進每個人的心中。

(採訪兩位女大生體驗「手寫的溫度」,新鮮感受不亦樂乎。攝/佳蓁)

 

二、郵藝的跨界與趨勢

新媒體的主流時代

       除了融合藝術、風俗民情、商業包裝等方式呈現,更是將大量的「新媒體」科技作為此郵覽的獨挑大樑,善用網路社群的影響力和優勢,形成虛實共存的串聯活動,整合於官網、臉書、展覽現場在「臉書生活化」趨勢中,臉書的應用已成為自然的社交型態,也是工作、交流、買賣不可或缺的管道,因此,運用臉書的直播、打卡、按讚分享送小禮的活動,讓每位民眾從參與者成為活動的推動者,對中壯年族群來說能夠再次透過網路遊戲的進行,進一步學習軟體的應用,同時引入e化郵箱、雲端信件,從過去傳統的人力經營與執行,用網路社群的發達模式,如今已發展到只要在家裡透過網路社群、官網、app,不必出門就能輕鬆地郵寄取貨。

 

(展場打出臉書直播、打卡分享活動,贈送限量精美小禮。攝/佳蓁)

 

突破跨界的限制

       談論到所謂的跨界,我們無法明確地定義出範圍跟領域,現今的社會文化卻必須在難以摸索的未來嘗試許多跨界的可能性,應映如此快速的節奏變化,要在有限的時間效益裡,來滿足各種社會階段的心,不僅思索整個大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除了轉換舊有經營思維以及策略性的整合外,對於郵票的跨足又何去何從?我們的生活模式漸漸地被新媒體取代,改變的已經不再是產品或是環境的本身了,回到現實層面來探討人民的看法,新媒體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同時也對應著人是否會有接納程度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的心是否能敞開來看待這樣的轉變?我們想要便利的生活,卻對新媒體領域不夠瞭解。

 

(上圖i郵箱為未來郵寄包裹的趨勢,下圖即蘇迪勒颱風後所造成的“歪腰郵筒”。攝/佳蓁)

 

       無可推諉的,新媒體絕對會在未來成為生活的核心,展場使用AR擴增實境的技術,將轟動國際的寶可夢遊戲概念置入在整個展覽區塊內,並設立VR虛擬實境的推出,讓郵展的民眾親臨體驗,增添互動與娛樂效果,若穿透互聯網、大數據雲端、智慧e化的城市發展,其可看性相當高,透過網路的觸角延伸,使未來的生活品質有更高的規格,不受限於地與地的疆界,更是能跨越環境、時空、場景,超乎你的所求所想。

 

三、從郵展看見隱憂與未來展望

台灣與世界共存的危機

       此次展覽的主軸多圍繞在展現台灣各方面優勢,歷史根基、社會人文、環境發展、產業型態、表演藝術等,然而,這些呈現真的是代表台灣全然的形象嗎?若要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浮出水面,僅能單靠一個方寸的郵票就能著實傳達出台灣的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要釐清台灣的真實面目,多年來不被國際重視的問題出在哪裡,在人才與資源都齊全的條件下,有沒有一個管道可以成為台灣發聲的平台,在國際間足以立定根基且被肯定。

       從展場的規劃與呈現方式來看,活動中不斷地鼓吹台灣的好,推崇人民要將愛台灣的熱情活出來,反映出台灣政府給予人民的意念觀點,尊重本國本家是應當的,但也因為如此,台灣人民越是看不見國際的趨勢與走向,沒有正確的見識來引導,又怎麼能跨足到本土以外的疆界,從教育的範疇來說,早已壟斷與國際建立關係的橋樑了,填鴨式教育及高壓的升學制度,對下一代都只是單方面的競爭,國際觀的水準只停留在知識層面。淺在問題需要方針來解決,更是需要政府與人民共同起來面對與經營,對抗台灣的人才流失、經濟、房屋上漲等長久的問題,都還有改善與妥協的空間,躍向國際是何等的不容易,而舞台就在前頭,那台灣政府與人民準備好了嗎?

    我們都希望下一代能活得更精彩,而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又讓我們停下腳步思索一番,不論是教育、藝術、社會人文等議題的策展活動,都值得我們用謙恭的態度來學習,躍向國際就要先翻轉台灣,相信秉持著信念與熱忱,無畏地迎向未來的挑戰,不僅是郵藝推廣,更要讓台灣的真善美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圖1  Hinet新聞http://times.hinet.net/topic/19458845


其他文章
  • 台灣的國際舞台在哪裡?-『台北2016世界郵展』 | 佳蓁
  • 「箏箏日上」=「每況愈下」?! | 佳蓁
  • 『擬音真藝』-虛幻之音 | 佳蓁
  • 『貓熊商機』喚醒保育意識 | 佳蓁
  • 莫內眼中的美 | 佳蓁
  • 古箏與爵士樂的火花 | 佳蓁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