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錦江堂】文化藝術的代名詞

 

胡志強市長與錦江堂三代同堂合影

 【錦江堂】文化藝術的代名詞
 一個經營三代的藝文世家、擁有九十多年歷史的傳統裱褙店,如今突破傳統,由第三代林株楠董事長帶領往藝術產業發展電子商務,成就台灣最大藝術入口網站,進軍國際藝文市場,其高瞻遠矚的創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探「全球華人藝術網」董事長林株楠的心路歷程。坐落於台中市文化局、台灣美術館旁的【財團法人錦江堂文教基金會】,也是《全球華人藝術網》設計總部所在地,其空靈、靜謐的氣氛,配上古色古香的傢俱擺設,宛如美術館和諧場域的延伸;牆面上掛著台灣本土油畫大師廖繼春、陳澄波、楊三郎以及多位雕塑名家的作品,無一不是台灣藝術家的萃心之作,進而將藝術氛圍充分表現在生活與人文的環境之中。【錦江堂】以藝術生活家的方式,用持恆力深耕台灣這片藝文豐壤,薪傳百年而不朽。

【錦江堂】

台中是一個藝術萃集、人文鼎盛素有文化城美譽的地方,尤其有【錦江堂】一直在為文化界默默耕耘,使台中文化界的歷史脈絡更為豐富完整。創立於日據時代大正九年之【錦江堂】,是中部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專業裱褙店,亦是文化藝術收藏最豐富的代名詞。創辦人林春英當時在台中市中山路開設裱褙店,經營有成乃逐漸擴大規模,至第二代傳人林建文時,【錦江堂】接觸了藝術家作品的買賣,進而轉型為畫廊,亦於此時一併成為藝術界交流的場所,多年來皆是藝術人士信賴支持的商家。【錦江堂】不僅建立了特有的企業文化,對於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更有著一份使命感,努力於延續傳統文化藝術生命、提升現代藝術的價值。

為了落實培育的工作,於1999年創立的【財團法人錦江堂文教基金會】除了開闢藝術學院提供愛好文化藝術者免費的學習機會,更設置了展覽場地讓藝術創作者有發表之空間,也讓社區學員免費共同體驗藝文與分享、探尋真美的原處,把「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使命,讓藝術家的創意與美學在生活中下錨,藝術生活化自然而然地把觀賞者攏入愉悅的氛圍中;以生活藝術的態度,翻新一成不變的生命窠臼,成功將藝術、美感無形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潛移默化地改變整體社會面對藝術的價值觀。

藝史風華 百年薪傳

遠在日據時代大正九年,即是1920年,【錦江堂】創辦人林春英在台中市中山路巷口,從數坪大的空間逐漸擴充為頗具規模的「錦江堂專業裱褙店」,林春英努力投入、認真執著,奠定了錦江堂延續命脈的根基。爾後第二代傳人林建文繼承長才,並發揚光大,將傳統裱褙店轉型為畫廊模式經營,不久又再將【錦江堂】規劃成為中部藝文中心,其專業踏實的態度,得到了藝術界許多掌聲與認同。

美術作品及畫家容易在普世價值中沒入歷史的洪流而不復記憶,然而親手撫觸過各時代畫家作品的【錦江堂】便是這幽隱藝術史發展的見證者,裱褙不只是裱褙,還培育出許多的藝術人才。由於早年沒有美術館、畫廊或展覽會,平時除了可以到寺廟去看藝術作品外還可以到裱褙店,看文人畫家或職業畫家的作品裝裱作為臨摹學習,因此有人戲稱當時的裱褙店就是現在的畫廊前身。故【錦江堂】裱褙店因地緣關係及時空背景的因素結識了台灣早期的文人雅士眾多如:張大千、溥心畬、于右任、彭醇士、孫立人等……。除了幫名家做裱褙外,【錦江堂】還提供場地讓藝術愛好者交流、研習與教學,提升人民文學涵養,經過九十幾年的耕耘,對中部地區的人文及藝術做出一定的貢獻,成為藝術家聚會交流的重要會所。

現今第三代接班人林株楠回想起昔日,裱褙店在遙遠的年代是一個藝術交流中心點,買畫賣畫都在這裡,因為早期的藝術品只要畫好,就一定會拿到店裡裱褙,林株楠回憶表示:「當時經濟大好,藝術市場相當活躍,每天都有許多人前來購畫或相互交流,猶如一場場的藝術饗宴。」甚至有藝術家裱褙好之後沒有錢付,就用作品代替工資,正因如此,【錦江堂】至今有著非常豐富的藝術收藏作品。林株楠從一出生就是在藝術家和藝術品之中長大,在這樣優渥的藝術氛圍下,不僅孕育了他的藝術才情與天分,也替接下來的藝術經營與個人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財團法人錦江堂文教基金會-會館

藝文萃集–【財團法人錦江堂文教基金會】成立

被喻為人文薈萃的【錦江堂】,至1921年傳至第三代林株楠之手備感壓力,為勵精圖治將傳統的裱褙工藝結合藝文展覽空間於1991年推出「錦江堂藝術中心」並在1993年成為「群展藝術中心」承辦各項藝術品展演、推廣藝文,1994年確立營運方針推行全方位藝術代理、經紀人制度並規劃成立「台灣省文物藝術收藏學會」,1997年結合藝文同號成立「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接掌【錦江堂】後的林株楠,不忘祖、父輩闢路藍縷的創業精神,進一步加強與藝術家交流的機會,於1999年正式創立【財團法人錦江堂文教基金會】,積極推動藝文活動,2003年籌組「台中市書畫美術人員職業工會」,保障藝術創作者工作權益。籌組過程中,繁瑣的公文聯繫、行政事務以及龐大的費用開支,皆因林株楠對於“藝術的未來”擁有過人的熱情而一肩扛下,延續百年使命。

【財團法人錦江堂文教基金會】的成立主要是希望培育更多的藝術人才、延續傳統文化藝術生命、提升現代藝術的價值,並從事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厚實藝術內涵,促進美術普及;為了落實培育的工作,基金會除了開闢藝術學苑提供愛好文化藝術者的學習空間,更設置了展覽場地讓藝術創作者有更多展現作品的機會,此外,舉辦社區藝術文化活動,讓社區居民透過活動的參與及學習接近藝術、了解藝術創作的價值與涵意,使得所謂的藝術品也能輕易地走入社區,進入一般民眾的生活中。因此,終身學習的場域讓人有了期盼,將「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使命在生活中下錨,以生活藝術的態度,翻新一成不變的生命窠臼,成功將藝術溶入到生活美學之中,潛移默化地改變整體社會面對藝術的價值觀,繼而成為一種持續發酵的藝術效應。

在走過近百年的歲月之後,【錦江堂】對文化藝術工作不曾放棄,從做裱褙、展覽空間的提供一直到教育與傳承,從傳統裱褙店、基金會的設置一直到藝術學苑的成立,【錦江堂文教基金會】始終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心情回饋給社會大眾,更希望透過每一次活動的舉辦讓所有喜好文化藝術的民眾都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親近藝術、擁有藝術。【錦江堂文教基金會】願以創造生命最高價值,成為藝文注入生活的交流平台,希望將優質藝術的各種活動與展覽,普及於社會各個角落,期能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心力。

高瞻遠矚的經營–開創藝術電子商務平台

90年代網際網路興起,漸成為時興的交流平台,林株楠了解到這是不可逆的時代趨勢,其對於當今藝術市場的看法是,唯有突破舊有平台,才能打開台灣藝術產業的視野,活絡交易。2005年決心投入網路藝術市場的經營,對於開拓傳統藝術產業的未來,雖然是一條艱辛的道路,但在新舊世代交替下,卻能為台灣藝文產業開啟新契機,因應全球化時代的來臨。

「藝術產業必須走出新意,藝術家只問創作,不問民生的舊習必須根除,只有跳出地域框架,不然在某種程度上,台灣藝術家充其量只是社區的才藝老師而已。」在大家一片不看好的情況下,林株楠相信自己,毅然決然投注千萬資金成立《全球華人藝術網》網站,相信時間會證明他所堅持的一切。《全球華人藝術網》追求的是“專業藝術市場的交易窗口”,以開放的溝通平台,讓藝術家與顧客直接對談,因此設有四大區「平台經營」、「銷售經營」、「藝術展售」、「全球藝訊」等交流平台,並且彙整公部門藝文相關訊息,結合APP手機功能

與google地圖讓藝文活動更具曝光率http://artnews.artlib.net.tw/

定期發送到所有藝術愛好者的電子信箱,讓藝文消息不需透過傳統的紙本發送即可刊出,既環保又兼具即時性,讓同好者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台灣藝文產業的脈動。
喜歡挑戰新事物的林株楠,對於《全球華人藝術網》的發展不限制所有可能性,陸續推出20類產業連結等功能將藝術產業串連成為生態鏈。想認識台灣的人文內涵,必然需從認識台灣當下的藝術文化著手,於是首創入口網站「12國語言即時翻譯系統」,以不同的語言,在企業、藝術家與商家三者之間串聯溝通,讓國外的朋友或是國外廠商,也能透過網站內刊布的資訊得知台灣最新消息,或是直接購買台灣藝術家的創作;進而讓各國懂得台灣藝術企業的文化、明白藝術家的理念、理解商家和民眾生活的態度,佇立於藝文的推廣與媒合,持恆地深耕藝術市場。

為藝術家造船–《全球華人藝術網》

藝術電子雜誌-藝週刊http://artmagazine.com.tw/

藝週刊-藝家族(記者群) http://artmagazine.com.tw/fakeaboutfamily.html

全球專題報導http://artnews.artlib.net.tw/cover_list.html

藝術電子雜誌- http://artnews.artlib.net.tw/ebook/

全球華人藝術網http://www.artlib.net.tw/

藝術拍賣網http://bid.artlib.net.tw/

文創商店街http://shop.artlib.net.tw/client/

全球藝評人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index.html

網路書店http://book.artlib.net.tw/

藝術品展售區http://sales.artlib.net.tw/

藝術家專屬網站http://blog.artlib.net.tw/

全國藝文團體http://bloc.artlib.net.tw/

全球藝文訊息http://artnews.artlib.net.tw/

藝術學習網站http://tv.artlib.net.tw/media.php?type=video

藝術影片網站http://artnews.artlib.net.tw/emovie/

專業策展人http://curator.artlib.net.tw/

全國藝文產業http://artnews.artlib.net.tw/ArtProperty/

全國藝文比賽http://active.artlib.net.tw/

全球藝術家行情表http://bid.artlib.net.tw/author_price.php?act=view

全球藝文訊息http://artnews.artlib.net.tw/
 

2010年台灣兩大搜尋引擎將YAHOO排名與GOOGLE排名共同做總排名….

全球華人藝術網榮獲三個第一名!

為藝術家造船–《全球華人藝術網》

在藝術展覽的領域中,有著偉大的「殿堂說」,人們彷彿必須使勁推開一扇具象或是無形的大門,非得要走進藝廊、博物館或是做足了研究功課,才能一窺藝術之美,抑或花大錢才能擁有昂貴的藝術品;然而《全球華人藝術網》卻打破這樣的方式。該網站是由傳統藝術產業成功轉型成虛擬通路的絕佳典範,其經營的模式是以該網站簽約授權的藝術家為主,網站藝術品的數量高達3萬5千多件,藝術家數量也逼近1,500位之多,租賃的概念不僅活絡了藝術市場,增加週轉率,更直接的幫助到藝術產業工作者的收益。《全球華人藝術網》所創造的便是一種更生活化且富有經濟效益的藝術平台。

突破藝術傳統產業的限制,讓林株楠學習到很多,創立七年的《全球華人藝術網》近期進行全面性的網站改版,簡易、時尚的使用界面,更擴大廣度聆聽產、學界的需求,全面性的向下扎根,達到縱向、橫向的觀察視野;而在這當中,還有一個重點即為對本土藝術家的扶植。自《全球華人藝術網》創立以來會員數已達35萬人,由於網站資訊豐富。如今《全球華人藝術網》不僅是全方位藝文交流平台,亦是專業藝術市場交易窗口。網站營運成功之後,受到各界藝術家、收藏家的注意,營業規模發展相當迅速,但卻也讓《全球華人藝術網》更具責任與使命感,除了讓本地藝術家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促成藝術與商業的跨界合作,並企圖幫助台灣藝術家躍上世界舞台,提高國際能見度。

《全球華人藝術網http://www.artlib.net.tw/pdf/artlib.pdf》幫藝術家把船造好了,但藝術家必須自己划出去,到彼岸去看看不同風景和視野,學習自我的應變與生存之道,在創作能力之外,更有行銷自我、與國際交流的企圖。《全球華人藝術網》以「立足台灣,宏觀華人地區」的襟懷,深研同文同種的傑出藝術家其成就與影響,經由長年與藝術家的共同耕耘,從而構築一條脈絡清晰、意義深遠的長河;只冀望《全球華人藝術網》能不負眾人期待,作為台灣藝術文化強而有力的後盾,成為真正代表台灣藝文市場的絕對性指標。

全球藝術產業與經營報告http://www.artlib.net.tw/pdf/artlib.pdf

 

 

                                                                                                                                                                                        /編輯部整理報導


其他文章
  • 2016台灣新銳藝術家專輯 | 林株楠
  • 藝術市場 | 林株楠
  • 藝術拍賣經理人 培訓計畫 | 林株楠
  • 是錢為什麼?不撿! | 林株楠
  • 《藝雜誌App》雲端藝術雜誌 | 林株楠
  • 臺灣的畫廊經營!? | 林株楠
  • 【錦江堂】文化藝術的代名詞 | 林株楠
  • 臺灣專業藝術經理人協會 | 林株楠
  • 開畫廊‧賺大錢? | 林株楠
  • 從拍賣看藝術市場端倪 | 林株楠
  • 最好的藝術投資就是先投資自己 | 林株楠
  • 一件藝術品多少錢是合理價位? | 林株楠
  • 跳脫舊思維,網路是關鍵 | 林株楠
  • 投資藝術太簡單! | 林株楠
  • 典藏福爾摩沙-張柏壽油畫個展 | 林株楠
  • 藝術評論家與藝術創作者 | 林株楠
  • 從創新的表現手法看林株楠現代油畫 | 林株楠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