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戴著有色眼鏡看藝術,還是藝術帶著有色眼鏡?

 

 

是你戴著有色眼鏡看藝術,還是藝術帶著有色眼鏡?今年六月份,如詩如畫的法國凡爾賽宮,竟沾染上政治口水,這一切全部起因於英國印度裔的雕刻藝術家Anish Kapoor。凡爾賽宮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為了集中政治權力所建築,不僅展現出神授君權的寓意,更充滿濃厚的歷史元素。而61歲的Kapoor,就在這高貴且霸氣的宮廷內,展示了一件長60公尺、高10公尺的裝置藝術,由大型鋼鐵製成,外型呈現漏斗狀,大辣辣的「穴道」,正對著熙來攘往的遊客,周圍則擺放許多巨石,更添雄偉。

 

當「太陽王」被「皇后的陰道」包圍?

 

這件藝術品被稱為「骯髒的角落」(Dirty Corner),但當Kapoor進一步將它形容成「皇后的陰道」(queen's vagina)時,法國開始出現不同的輿論聲音。Kapoor表示,作品旨在傳達「皇后的陰道正在逐漸掌權」的概念,讓作品與凡爾賽宮花園,產生對話。「讓藝術品說話」,並非Kapoor為了這次展覽的突發奇想,事實上,Kapoo擅長創作大型雕塑,他相信雕刻品是種信仰,不能拘泥於老套陳舊的形式,才能呈現出熱情或是人生的體驗。Kapoo承認,「皇后的陰道」確實帶有「性暗示」,或許是輿論一發不可收拾,導致Kapoo發言逐漸收斂。但爭議仍然持續延燒,作品兩度遭到有心人士的蓄意破壞,在上面塗鴉或噴漆,表達不滿。

(圖片擷取自http://anishkapoor.com/)

 

最後Kapoor乾脆拒絕清理,讓帶有反猶太主義的塗鴉痕跡,留在作品上給遊客「欣賞」。對此,法國總理Manuel Valls出面表示,這種行徑令人厭惡,行兇者理應被繩之以法;至於文化部長Fleur Pellerin也用無法接受來形容,指出藝術家的創作自由遭到嚴重侵犯;苦主Kapoo則說,這些記號應當留在雕刻上,提供世人一個歷史的管道。

 

一件藝術品,各自解讀,有千百名觀眾,就會衍生出千百種聲音。不只是牽扯進種族、文化、性別議題,有時候連「性」也逃不過社會的手掌心。美國藝術家Paul McCarthy去年一件擺在法國街頭的大型裝置藝術,因為過於「特殊」,充滿「性暗示」的形狀,掀起軒然大波。

(圖片擷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EyumiuNck)

 

一向被視為自由開放的浪漫國度法國巴黎,觀光景點「旺多姆廣場」在去年展出了一件名為「Tree」(樹)的充氣裝置藝術,是為了配合FIAC當代藝術博覽會所設置;創作者Paul McCarthy解釋,「Tree(樹)」是配合聖誕節主題,造型其實是一顆聖誕樹。但是部分法國人卻不買單,嫌棄它的外型宛如性器官,甚至有人比喻成肛門塞,有礙市容觀瞻,狠狠羞辱巴黎街道,淪為笑柄,意外惹怒法國居民。與皇后的陰道一樣,「Tree」也逃不過被破壞的命運,除了Paul McCarthy遭到一名憤怒的男子摑掌,還有人蓄意闖入,將作品「消氣」。

 

令人產生遐想的創作,引發正反面評價,不只是發生在藝術品身上,就連五光十色的「時尚界」也來摻一角。時尚界設計五花八門,引發熱烈討論也屢見不鮮,包括聘用骨瘦如柴的模特兒、未成年女模上空走秀等等。在去年的巴黎伸展台,美國洛杉磯知名設計師Rick Owens,推出一系列的秋冬男裝,過短的衣襬、在重要部位「挖洞」,男模彷彿「溜鳥俠」般,生殖器在台上若隱若現,被台下觀眾甚至是攝影鏡頭看光光,但是走秀的模特兒敬業精神十足,在伸展台走完全程。

(圖片擷取自https://www.rickowens.eu/en/)

 

可想而知,此男裝系列掀起一番論戰。但Rick Owens沒有停下腳步,反而繼續出招!

 

在今年的2016春夏巴黎時裝週上,Rick Owens不讓女模揹上精心設計的各式包包,反而是讓模特兒們改揹「人」。每一位走上伸展台的模特兒,扛著與自己身形接近的模特兒,或者是用倒掛的方式,徹底翻轉了傳統的走秀模式。靈感為何?這位鬼才大師解釋,他想要傳達女性的力量,好比女人養育女人,幫助女人蛻變成女人,在各個人生階段,相互扶持的天性,Rick Owens儼然把時尚伸展台,變成人體行為藝術的表演場所。

(圖片擷取自https://www.rickowens.eu/en/)

 

談到行為藝術,也常遊走在一個界線模糊的地帶。Milo Moire利用各式裸體「表演」,衝擊著世人的觀念,她曾經把顏料「蛋」塞入下體,再把蛋擠出來,使之落在畫布上,藉此完成一幅畫。作風大膽的她,今年二月份,到德國參觀一個名為「裸體生活」的展覽,Moire不僅衣不蔽體,手上還抱著一名小寶寶,大辣辣走在Francis Bacon與David Hockney的畫作間,Moire表示,她希望能讓畫作裏頭的裸女,躍然紙上,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圖片擷取自http://www.milomoire.com/?lang=de)

 

身處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不知道上述說不清,理還亂的種種暗示,該屬於「前衛」,還是單純為了吸引大眾目光而設計?因此,到底是你戴著有色眼鏡看藝術,還是藝術帶著有色眼鏡?


其他文章
  • 2017新點子舞展 《尋,山裡的祖居所》 | 孫筱南
  • 不想只當城市過客 「中正藝術季」用熱血寫青春回憶 | 孫筱南
  • 奧斯卡「白閃閃」 好萊塢群星有話要說 | 孫筱南
  • 酒越陳越香,電影呢?歌舞經典《美國舞孃》由黑翻紅? | 孫筱南
  • 戴著有色眼鏡看藝術,還是藝術帶著有色眼鏡? | 孫筱南
  • 藝術收藏品爭奪戰 掀開拍賣行神秘面紗 | 孫筱南
  • 拒絕博物館!Banksy用塗鴉捍衛藝術 | 孫筱南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