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話題展覽: Masculin/Masculin

 

話題展覽:   Masculin/Masculin  -  男/男主題展在奧賽 

 

 

 

       我與一位法國友人在巴黎Saint-Anne路上的一間珍奶店嗑著珍珠奶茶,聊著關於寫作、報導,以及我有興趣想去參觀的展覽, 當我提到我有興趣去看奧賽美術館這一次的男性裸體展時, 她馬上露出法國人一貫不屑的表情,配合著故意歪起來的嘴發出: 『噗』的一聲,隨後一本正經地告訴我:『這不是一個好展覽』, 我聽著她的理由, 我喜歡聽聽不一樣的意見,尤其是當地人的看法, 對於看展這檔事, 他們並非照單全收、趨之若鶩,她很訝異奧塞美術館竟然展出如此以「取悅」男性同志主題的展。『 去看大皇宮的George Braque展吧! 那真的很棒』她說著,  又丟了一個問題給我:『 如果妳要寫男性裸體展, 妳會如何下筆? 台灣的人會如何看待這樣一個主題?』,一時間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畢竟我也只是路過地鐵,瞄了一眼海報,海報左邊的男性還蠻吸引我的,這個展覽初步引起我的注意僅止於如此,回去以後做了一些功課,的確,這個展有他的爭議性所在,不僅是最近法國吵得正熱的同性戀婚姻議題,這個時間點,這個主題似乎有點敏感, 在台灣「多元成家法案」也是吵的轟轟烈烈, 不管支持與否, 男性裸體展在巴黎造成一股討論話題, 畢竟在這之前,我們對於女性裸體不管是在藝術作品上或者是雜誌、電影廣告上都習以如常。

 

首先,就展覽主題來說,『Masculin/Masculin』,我們直接的翻譯就是『男/男』, 然而在海報上的設計上,它的第二個Masculin,是反過來的,透露出一種突破現有觀念窠巢,看到這樣的標題,加上背景相互對稱的兩位裸男,每個人自有自己的解釋方式,可以是挑戰保守人士的『男/反男』, 抑或讓想象力無限擴張到男性之間的交合的畫面, 在廣告效果上,非常容易讓人一眼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奧賽美術館製作了一部有趣的宣傳短片,以真人模擬畫作的情境, 將這次展覽重要作品作一個總瀏覽,既幽默又不違和,讓人讚嘆他們策展團隊的創意。

 

 

 

 

此次巴黎奧賽美術館和維也納的里歐普德美術館(Leopold Museum)一起合作,因為歐裡普德美術館在2012年時曾經策過男性特展,而這次展覽總共展出200多件藝術品,包含繪畫、雕塑、攝影和形象藝術, 並分層詳細的規劃出主題和動線,首先進入的曲為--古典理想(l’Idéal Classique) 這一區為藝術家對於男人最具理想的體態的代表詮釋,  以海報上兩幅主打的作品可以窺探一二。 Pierre 和 Grilles在2001年的作品『Mercure』(古希臘水星之神)(model 為Enzo Junior),以攝影繪畫的形式,展現了藝術家對完美軀體的想法。 而另外一幅作品則是Jean -Bastiste Frédéric Desmarais於1787年 的 『Le Berger Pâris』(圖二)(牧羊人帕里斯),題材選自希臘神話中的一段-金蘋果事件,牧羊人帕里斯手持著一個金蘋果,被賦予斷定誰為最美麗的女神的任務,而後也因此引起有名的特洛伊戰爭。

   

 Pierre et Gilles - Mercure

2001 (modèle : Enzo Junior)Photographie peinte, pièce uniqueH. 117,3 ; L. 87 cmCollection particulière© Pierre et Gilles. Courtesy Galerie Jérôme de Noirmont, Paris

 

 

 

   

Jean-Baptiste Frédéric Desmarais (1756-1813)Le Berger Pâris1787Huile sur toileH. 177 ; L. 118 cmMusée des beaux-arts du Canada, Ottawa© Photo © MBAC

 
2.英雄的赤裸( le Nu HéroÏque)-  在古希臘時期,除了神之外,另外還有半人半神(神和凡人結合後代)和凡人, 而在那樣的時代,如何成為完美的『人』, 最重要的就是擁有『美德』,而美德的體現就是健康的體魄,所以有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出現 , 參賽者僅止於男性,女性甚至連觀看比賽都不行, 而這些運動者赤裸着身體, 參加競賽,所以這一區的作品強調更鮮明的肌肉曲線,展現力與美。

 

 

Tireurs à l’arc, 1895, pastel, 139 x 232 cm, Musée d’Orsay, Paris

 

3.眾神的競技場(les Dieux du State)- 十九世紀對於人體的著墨大部分來自醫學以及公共衛生的知識,對於裸體藝術影響相當大,而十九世紀末期,以法國來說,是情色藝術鼎盛的時期,這和當時的巴黎著名的夜生活有關,到了一次大戰結束,德國因為戰敗,正積極的復興,倡導一種健康的『裸體運動』,進而影響至其他歐洲國家,相信健康的裸露在日光下,能夠更理性思考並促進代謝和強化身體,此時期的作品強調一種動態的美,而運動場上是最能展現出這種健美的體魄, Pirre和Grilles的攝影作品『Vivre la France』可算是這個主題代表。

 

Pierre et Gilles (born respectively in 1950 and 1953)Vive la France2006 (models: Serge, Moussa and Robert)Painted photograph, unique pieceH. 125; W. 101 cm© Pierre et Gilles

 
4.成為英雄的艱辛路程 (Dur d’être un Héros)- 自古云:男兒有淚不輕彈, 但男人也有脆弱的一面,這一區的作品對於『情感』有較多地琢磨,可以看到以下雕塑作品的男性,被繩子捆綁住,正努力掙脫。

 

Jean-Bernard Duseigneur (1808-1866)Orlando Furioso1867Cast in bronzeH. 130; W. 146; D. 90 cmParis, Musée du Louvre©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Thierry Ollivier

 
5.真實之裸 (Nuda Veritas)- 寫實主義在十九世紀蓬勃發展,與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不同的是,寫實主義主張以真實不加以扭曲的方式去呈現作品,對於人體,不再是一種高雅和理想化的象徵,轉而成為學術上的基本練習,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 認為男裸較女裸來的暴露和猥褻,男性裸體漸漸為女性裸體取代。

 

6. 永不妥協(Sans Complaisance)-寫實主義的盛行,徹底的在宗教繪畫上進行了重建,儘管在聖經流派中,偏好着古典理想的人體畫風,藝術家家似乎偏好更平凡簡單的表現手法, 好比說 William Bouguereu的Egalité devant la mort 在他早期的作品中,運用一具平凡的屍體表現出形象的力量。

 

 

William Bouguereau (1825-1905)Equality before Death1848Oil on CanvasH. 141; W. 269 cmParis, Musée d'Orsay© Musée d'Orsay, dist. RMN-Grand Palais / Patrice Schmidt

 

7.  融為自然 (Im Natur) - 19世紀中後對於人體的掌握和比例講究精準以及深度和光影之間的關係,而此時社會的演變以及技術的進步,對於軀體的呈現,偏向與大自然的融合,可以調和過度的陽剛之氣,提倡運動鍛煉和新鮮空氣所呈現人體之美,和之前的主題眾神的競技場倡導的觀念有些雷同,畫中的男性捲曲抱握的坐在海岸邊,看似在思考,邊聆聽海浪拍打岸礁的聲音,呈現出一種自在又平和地與大自然共處的感覺。

 

Hippolyte Flandrin (1809-1864)Nude Youth Sitting by the Sea, Study1836Oil on canvasH. 98; W. 124 cmParis, Musée du Louvre©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Angèle Dequier

 

8.痛苦 (Dans la Douleur)-這一個主題,藝術家們對於裸體展現有另一種突破,認為身體的折磨和痛苦能更有展現力,扭曲的軀體更能表現心理的煎熬, 而男性心理所受的痛苦隱射出當代男女權力之間的問題。有如下圖的『Would-Be Martyr and 72 virgins 』( 烈士與72貞潔女), 這構圖想象有點像是比列佛遊記, 圖中男性好比比列佛出了船難,漂流至小人國,小人們捆綁起來; 而這72個女人,戴著頭巾,是美德的象徵,而大她們好幾倍的男人,則是男性在社會中權力地位的代表, 但即使在社會上再怎麼叱吒風雲,面對如此眾多的『小』女性, 依然是『剪不斷,理還亂』, 默默道出現代兩性之間權力以及相處的關係。

 

David LaChapelle

Would-Be Martyr and 72 virgins

© Courtesy Galerie Daniel Templon, Paris. © David LaChapelle

 

9.光榮之軀(Le Corps Glorieux)-這部分屬於宗教式的,聖經上的人物,猶太-基督教和天主教對於軀體的觀念不同,進而影響宗教繪畫上的差異。

 

10.男性的誘惑(La Tentation du mâle)- 從20世紀中葉起,由於社會逐漸自由開放,出現較多大膽風格的作品, 比如說Paul Cadmus的 『le Bain』(沐浴),圖中兩名在浴室的男人,

較白的那位,正用清洗自己的身體,而另外一名膚色較陽光的男子,正在鏡子前欣賞自己的體魄, 展現出自己的肌肉線條,略帶挑逗的情境, 還穿著襪子的他,讓整幅畫面更為生動。

 

 

Paul Cadmus (1904-1999)The Bath1951Tempera on cardH. 36.4; W. 41.4 cmNew York,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Anonymous gift©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Y - Art © Jon F. Anderson, Estate of Paul Cadmus / ADAGP, Paris 2013

 

11.慾望之物 (l’objet du Désir)-  他和前一個主題都和同性戀議題相關, 探討關於『物化』男性裸體, 風格自由開放, 可以看到巨型的器官雕塑, 保證是一場感官以及觀念上的一大挑戰。

 

這次的展覽,光看展出內容就可以知道勢必造成ㄧ鼓騷動,反對之聲必定有, 奧賽美術館館長Guy Cogeval 認為那些上街頭反抗同性戀婚姻以及捍衛保守家園的民眾,一定會不滿他們這次的展出。先前有保守人士抗議,認為這此展覽的命名Masculin/Masculin, 帶有『挑逗並使他們感到驚喜』的意味而反對!Cogeval認為,這並非政治議題,無需在上面多做文章,對此次特展,他樂觀其成,並認為『這是男性美的一種榮耀』。對於奧賽美術館策展團隊來說,這是第一次以男性為主題的展,他們也提出另外一種思維,為何女性裸體在藝術上或是被應用至社會上可以是美的代表,而男性裸題則有失道德?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展覽的動線和主題的陳設, 依照年代慢慢敘述這整個展覽主要的訴求, 儘管有部分藝術品風格大膽到會令觀賞感到些許害羞,參觀者們依然以高度的觀賞素養在欣賞,沒有絲毫嬉笑的態度,另外,也能看到有民眾帶著小孩一起,為自己的小孩解說,灌輸應有的態度和觀念。

而在奧賽的官方網站介紹上特別粗體標示了幾行文字,提醒民眾有多件藝術品會得罪「高度敏感」的觀賞者,尤其是年輕男性, 我覺得這種『提醒』方式也不失可愛。

 

 

我們正處於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社會中, 雖然很多事情在我們的觀念習俗中是太過前衛, 不雅的,但我們無法忽略它存在的事實, 而它的存在, 既然藝術無所不在,毫無設限,用一種欣賞藝術的眼光去欣賞,了解並沒有什麼不好, 我也不去假設這個展覽在未來來台灣展出的可能性, 能否接受大尺度的感官和思維挑戰, 端看自己的心態,而奧賽這次的秋季特展的大門也在巴黎為任何人而開。

 

 

 

展覽資訊及圖片來源皆來自於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官網       

 

http://www.musee-orsay.fr/en/events/now-on.html

 

展覽時間

 

2013年9月24號至2014年1月2號

 

開放時間

9:30 - 18:00

每逢週一休館

週四營業時間 9:30-21:15

 

票價

 

全票12€  


其他文章
  • Frédéric Bernadi永恆的色彩魅力 | Vermeer C.
  • 熊妤-美好年代的抽象旅程 | Vermeer C.
  • 維梅爾的畫中世界 | Vermeer C.
  • 復古風音樂劇 -- D.I.S.C.O | Vermeer C.
  • 話題展覽: Masculin/Masculin | Vermeer C.
  • 不容忽視 卻不被重視的領域: 文化藝術 | Vermeer C.
  • 以水舞間劇場看 表演藝術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 Vermeer C.
  • 去巴黎第一件重要的事: 進劇院學當巴黎人 | Vermeer C.
  • 從法語音樂劇看台灣音樂劇的發展與現況 | Vermeer C.
  • 以畫作詩,黃立仁與他想象中的城市 | Vermeer C.
  • 上一則 | 下一則

    文章回覆:


    湯欣曄說:

    配圖確實滿吸引人 倒是沒想到在法國會有這麼大的爭議 個人對物化男性這個思考覺得滿有意思

    陳姿君說:

    我覺得 在一個平等開放的自由社會裡 大家都可以表示自己的意見 贊成也好反對也罷 這個展突破了我們世俗的『習慣』 奧賽為此拍攝了宣傳影片 美感創意幽默兼具 https://www.youtube.com/verify_controversy?next_url=/watch%3Fv%3DIXsInKvv2TY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