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安那其符號,無政府的藝術

 

 

佔取本身即藝術行 動

 

策展人吳達坤以《亞細亞安那其連線》為名所策新 展覽,適逢今年三月太陽花學運,只有陳敬元、袁廣鳴 兩位藝術家作品是與三一八學運直接有關的創作。原本 計畫新作展出的袁廣鳴,在議場撤退前兩天,拉了一條 鋼鐵把攝影機綁在上面,製造出史詩電影效果的推軌鏡 頭,用藝術家最擅長的俯視鏡頭用一種疏離且音畫分離 效果,加強並特殊化這神聖的一刻,作品《佔領第561 小時》,手法如同過去藝術家處理廢墟與城市空鏡頭, 但是這一次此疏離的效果獲得了其本來神聖的尊嚴,不 再僅是廢墟。

 

陳敬元《議場裡的肖像》則以現場學生畫像並附有 現場學生的自白文書,雖是最原樸的現場油畫寫生,卻 是對於學運現場一再地重新置入。重置,以三一八學運 為媒介,關於理想青年與茫然崩世代如何透過藝術重新 建立人與人的社會關係,或者是一種關於希望的重新下 載,藝術也曾經扮演這種關鍵程式。三一八學運是一場 藝術事件與否並不是重點,但是在藝術場域中繼續回應 此社會事件,這便是藝術的社會任務。藝術場域本身也 是一種重新佔取的政治場域屬性。 

 

 

(圖片說明:陳界仁《路徑圖》。圖片來源:AAA亞細 亞安那其連線)

 

理想的連線:無產 階級的無力者串聯

 

連線,以陳界仁2006年作品《路徑圖》改寫不被知 聞的勞資新聞事件。全球港口勞工抵制一艘叫做海王星 玉號船停靠的連線行動,但是最後這艘被抵制的船卻在 台灣高雄港停泊與拍賣結束。台灣不僅只是在國家政治 體上缺席,連底層勞工的全球連線也缺席。作品重現示 威場面,讓這失落的抗議運動在藝術形式上呈現。

 

亞細亞路線本身就是藝術史裡長久以來被引述的 「脫歐入亞」回歸自我的「主體性」。強調安那其,是 藝術家挪用政治的烏托邦主義。

 

(圖片說明:日本藝術家會田誠來到現場談論福島災 變之後的日本藝術家的創作。圖片來源AAA亞細亞安那 其連線)

現場展出的《無事紀念碑》以模擬災變核子反應爐 外圖案般的污漬,成為巨大牆面如畫在文件上的粉藍色 變形蟲。會田誠作品一向擅長經營畫面的違和感,他認 為日本民間常有不吉利圖案代表了國家的多災難。在座 談會上,藝術家說災變後十天使用Twitter的經驗,大家 都不信任政府,但卻可透過Twitter獲得資訊,所有關於 災變、放射物的意見。事件後他覺得日本人的心靈狀態 已經成分裂,有的人因意見不合而彼此傷害,就像是這 作品的圖案。他說,這作品可說是日本社會人的心靈的 自畫像。

 

(圖片說明:日本藝術家會田誠談核災後的日本藝術 表現。攝影蔡惠婷。)

 

理想的藝術烏托邦

 

森村泰昌《安魂曲:嘲笑獨裁者》(2007)擬仿卓 別林模仿希特勒的錄像,除了反威權還是反威權。照屋 勇賢的《亞元》,比照歐洲共同體的歐元,提出一個亞 洲共同體「亞洲合眾國」的通行貨幣。

 

(圖片說明:照屋勇賢的《亞元》。攝影蔡惠婷)

 

姚瑞中的《萬歲》,高度美學的廢墟鏡頭,和藝術 家一再挪用的解嚴身體符號,在展場,錄像不斷LOOP 的”萬歲”喊聲就像是超級市場的銷售錄音,盤據在軍閥 意識形態市場上空。這些威權符號,其實已經成了嘲諷 藝術的符號空轉,一再地空轉,幾乎成為”無視紀念 碑”,意義也己經不再。

 

中國藝術家孫原+彭禹的作品《芝麻開門》,將購 買的古董槍寄放台灣策展有關單位為委託人,這裡用物 件來表達一個國家政體對於什麼是可以出入關口的物具 有其國家控管權。在論述解題上,這是安那其理論圍繞 在「占有權」的討論:市場經濟下勞工與自己生產的商 品的關係是什麼?而這也是無政府論述中的核心,安那 其是超越共產主義極權弊端的烏托邦思想。

 

透過這種虛假的擬仿遊戲,像是無奈遊戲人間嘻笑 怒罵的方法表達嚴肅辛酸的政治荒漠。當國家機器的虛 假意識型態(false ideology)越演越烈時,傾向同情無 產階級者,藝術家立即變身為安那其青年及其擁護者, 應當對於那些政客與當代資本主義共構的媒體隱避與消 音提出反應。這才是連線的重點所在,而不流於意義嘲 諷的空洞形式。

 

(圖片說明:坂口恭平 《新政府國會議事堂》。圖片 來源:AAA亞細亞安那其連線。)

 

反威權的無政府藝 術

 

2011年比利時因行政區劃分發生南北爭議,內閣集 體請辭而形成政治無政府長達一年的時間,然而,井然 有序的社會秩序行之已久,並沒有所謂的混亂局面。

無政府常被污名化為混亂的代名詞的原因在於,歷 史上無政府狀態常出現在極端時期也就是革命狀態時, 便是以非常行動佔取空間,是對治理權的奪取,以對統 治者提出訴求。當藝術家安那其化時,除了提出反威權 的藝術政治工具化的批判外,也是青年對於創作自由與 藝術自主性的重新確認。

 

(圖片說明: 張立人作品《戰鬥之城第一集》,現場 除了錄像之外,還有動畫拍攝所使用的模型。攝影:蔡惠 婷)

 

多年前《赤裸人》一展就曾經討論政治體,一個公 民的移動能有多少國家實質保護?藝術嘲諷風潮爆發, 延續在二零一二年的《後民國:沒人共和國》政治詭譎 的氛圍裡,討論台灣此一彷彿存在於大富翁遊戲的“不正 常國家”(Nation without nationality),繼續擴展到亞 細亞安那其連線,反諷自嘲依舊,但多的是更多關於藝 術場域偽倡議型宣言的形式。

文青都有假文青之辯,那安那其是否也有假安那其 呢?


其他文章
  • 在咖啡館裡的風土之歌:徐千淮的風景畫 | 蔡惠婷
  • 安那其符號,無政府的藝術 | 蔡惠婷
  • 這不只是一頂桂冠 | 蔡惠婷
  • 在low tech裡看見high art | 蔡惠婷
  • 文字的基本形式與巴別塔:徐冰的觀念藝術 | 蔡惠婷
  • 聲音蒙太奇的辯証觀點:聲土不二的演義 | 蔡惠婷
  • 打開心中的那一扇窗:黃銘昌的風景心田 | 蔡惠婷
  • 像是後搖滾與新民謠:顏寧儀的拼貼與Tim Budden的剪紙藝術 | 蔡惠婷
  • 奇幻星球的女神及其子女:阿緹蓉畫展《自由的象限》×《靈魂的蔓延》 | 蔡惠婷
  • 新世紀青少年家將一定要具備的GUST | 蔡惠婷
  • 環繞部落的星圖:峨冷.魯魯安的〈生命記憶的碎形圖〉 | 蔡惠婷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