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陶瓷文創跳脫框架的多元驚奇

 

台灣陶瓷藝術創作已與世界平行 陶博館提供

台灣陶瓷藝術創作已與世界平行 陶博館提供

 

王麟琴/撰文

 

 

陶瓷,在世界文化資產裡佔有一定的地位,他不僅僅代表飲食中的一環,更是當代藝術的一種傳承,之於台灣,陶瓷的發展更是多元,小至餐桌上的調味瓶,大至收藏品,陶瓷已經不在只是你想像中的碗盤用具,而是從實用產物進化成品味生活的調劑品,有不少藝術家將現代文化加入自己的創意,從新賦予陶瓷這項單純物種新的生命,說了這麼多,現在就由筆者帶大家一起遨遊台灣文創中陶瓷的多元性。

 

陶瓷歷史沿革

 

台灣陶瓷發展久遠 但陶瓷結合文創卻是近四十年才開始 陶博館提供

台灣陶瓷發展久遠 但陶瓷結合文創卻是近四十年才開始 陶博館提供

 

 

台灣陶瓷的發展歷史久遠,在歷經史前時代的土陶器時期到後來的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植物園文化、卑南文化、十三行文化的石陶器甚至於瓷陶器,台灣在陶瓷藝術上的發展可說是悠游淵遠,我們可以說陶瓷就如同一張白紙,經過各時代文化的渲染,促使台灣陶瓷不斷精益求新,造就台灣陶瓷產業的蓬勃發展,甚至受到外國人的喜愛,就拿日據時期,台灣葉王的作品特色在於寶石釉彩、晶瑩剔透,從廟宇建設到供人珍賞被視為高端人是古玩,也因此被日本人視為國寶級作品,並展示於萬國博覽會中,標為「嘉義燒」,此項技藝直到今日能被視為台灣陶藝最具本土風格的一項特色。

 

當然陶瓷的發展多元變化,包括建築使用的壁磚、地磚、馬賽克、二丁掛、石質磚及早期使用較多的紅磚、瓦等,衛浴使用的設備及日常碗筷,還包括工業陶瓷類的產品如電子陶瓷、實驗室陶瓷用品,到太空科技、電子、生物醫學等工業和精密陶瓷,均屬此類,而我們本次就從文創藝術類陶瓷為主的創意與文化陶器觀察發展來探究一番。

 

其實台灣的陶瓷發展已有將近百來年的歷史,而創作者大多分布在鶯歌、新竹、苗栗等地,利用傳統的陶藝技術,加上國人自有的特色,透過瓷器展現出台灣多種族文化融合的藝術之美,就如同台灣廟宇的建設,傳達出憨厚的台灣味,卻又精緻的讓人目不暇給,也因為地理環境造就出不同的創作發展,如北部的孔廟、紅毛城建築、新竹城隍廟屋頂上的民俗故事人物、台南府城磚瓦、台中梨山賓館的梅花屋簷,在再透出人們創作的巧思如何成就台灣文化的衍進。

 

陶瓷創作常與日常用品結合 陶博館提供

 

 

創新訴求陶藝身心

 

 

過去我們從古蹟中挖掘出的瓷器來研判歷史文化的軌跡,包括宋朝的代官窯瓷器、清朝的青花瓷,每一種陶瓷器背後所代表的趣事歷史文化的演進,現在的陶藝創作多元多樣,有的甚至與日常用品互相結合,讓生活中也能充滿創意與陶治身心的情趣小品。

 

像是曾在文創博覽會展出過的吉而好設計的慢活系列,將日常工作的動態與食器做結合,增加生活趣味,有邊吃邊玩樂的感覺,亦有如裝飾及收藏藝術品如法藍瓷以意境、心境等不同代表將無形化為有形,將每個作品透過視覺傳達故事本身讓人感動的地方,也就是因為這股奇特的力量,將台灣陶瓷藝術推向國際化,受到世界注目。

 

法藍瓷深受世界各國收藏家喜愛 法藍瓷提供

 

 

當然也有以個人作品深受注目的如,從事陶瓷設計工作13年來,曾獲包括台北陶藝獎主題設計首獎、玉山美展首獎、金鶯獎、陶瓷金質獎、國家工藝獎的台灣陶瓷創作家許旭倫,因為喜歡大自然,作品大都以生活陶為主,包括奇石、魚、毛蟲與各種動物,近日更創作「古早錄」系列作品,將人們眼前所見的自然景觀用另一種形式呈現,讓每個觀者都能從作品的細膩看出許旭倫的熱情。

 

 

吉而好的瓷器作品將農夫與食器結合增加趣味  吉而好提供

 

除此之外,台灣特有的瓷器技術還吸引了阿豆丫強納森來台學習,成就了一場東西文化並存的特色陶瓷藝術,結合木頭與陶瓷創作,以柴燒技法呈現出思鄉情懷,成就一場東西方奇緣;而讓筆者印象深刻的當然還有藝術創作者楊莉莉以青花瓷創作出白瓷牙刷,刷柄上的青花圖樣深具古典韻味,而牙刷的刷頭可替換設計更讓人感受創作者的貼心。

 

 

台灣的陶瓷藝術不似中國等地以仿古陶瓷與藝術陶瓷結合,形成古韻十足的造型及色彩打造,但因為經歷過不同於他國傳統單一的歷史,而是以多元國情與智慧傳承文化洪流,反倒開創出一種只屬於台灣本土特色的藝文型態,將創作者多樣化美學概念加諸在陶瓷作品本身,打破傳統結合不同材質如木材、金屬、纖維、琉璃等材料來創作,賦予陶器新的生命,反倒形成一種不管是放在何時何地都能受人注目的裝置作品,隱隱展現出探索心靈的語言交流,讓觀者感受到藝術品它早已跳脫束縛的框架與己身貼合的感受。

台灣陶瓷作品以跳脫傳統框架走向裝置藝術及美學的世界 法藍瓷提供


其他文章
  • 2013秋冬藝術饗宴 藝術入門的絕佳賞析 | 王麟琴
  • 原民藝術與文創殿堂 讓歷史得以傳承永久 | 王麟琴
  • 韓國真的懂藝術價值嗎?? | 王麟琴
  • 原住民的藝術人生 | 王麟琴
  • 舞台劇讓你從第三者化身演員 | 王麟琴
  • 不可忽視的中國文字之美 | 王麟琴
  • 國際藝術節文創藝術的聚焦 | 王麟琴
  • 陶瓷文創跳脫框架的多元驚奇 | 王麟琴
  • 從台灣文創產業博覽會看 行?不行? | 王麟琴
  • 華山藝術節 展望國際能見度 | 王麟琴
  • 古蹟代表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 | 王麟琴
  • 雲端藝術表演科技與藝術真正結合 | 王麟琴
  • 認同美食對藝術的追求 | 王麟琴
  • 從台裔設計師吳秉叡、吳季剛看台灣人才外流 | 王麟琴
  • 秦秀珠水墨畫 讓美不在傳統 | 王麟琴
  • 女性震撼大展 「合氣一相」Ma Sing Ling帶你來體會 | 王麟琴
  • 東方的超現實主義畫家若瑄 帶來現實與虛幻的新境界 | 王麟琴
  • 2012台北電影節 台北新世代電影黃金年 | 王麟琴
  • 文化部長龍應台帶領台灣文化藝術走向新世界 | 王麟琴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