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乘著歌聲的翅膀

乘著歌聲的翅膀

                    聲樂家—羅惠真訪談                      文/洪秀芬

 

年過不惑的羅惠真,近年來在台語藝術歌曲的表演上嶄露出其個人的特色而頗受矚目。

 
 

 

 

 

 

 

 

 

 

 

                     圖一 舞台上的羅惠真(羅惠真提供)

 

2013年贏得蕭泰然文教基金會舉辦之台語聲樂大賽第一名,並在2014年聲樂家協會專業A組演唱中脫穎而出的羅惠真,畢業於師範大學音樂系,並獲得美國曼哈頓音樂院聲樂演唱碩士,擁有扎實的古典音樂訓練,也曾在國內外音樂廳舉辦音樂會。

 

循著一般演唱家成功的軌跡,羅惠真以固定的音樂教學,每年一場聲樂演唱會的成績單,走在既定的軌道上…不過,在人生的熟齡階段,才投入音樂比賽,在樂壇上,少有前例。「過去十年,我花在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多,長時間過著蹈光養晦的生活,感覺人生就是這樣過了。」羅惠真帶著其招牌甜美的笑容,輕聲地解釋著:「年輕時,我從不認為音樂應該拿來比賽,歌聲是靈魂的展現。這怎麼比?一個也沒參加過!」但是,愛唱歌的靈魂終究是蠢蠢欲動的,年輕在美國求學時,並未完全參透的歌唱方法,這幾年來也藉著亞力山大技巧與太極拳的練習,以及不斷地精進瑜珈與氣功,終於有了更確實的體驗—同時,又因緣巧合的接觸到語言空間極度窄扁的台語藝術歌曲,讓羅惠真更是豁然開朗,幫助她不僅僅解決了年輕時對歌唱方法的困惑,更開啟一段意外的旅程。而這段旅程,得從羅惠真與作曲家林福裕的合作機緣開始談起。

 

 

 

 

 

 

 

 

圖二 藉著亞力山大技巧、太極拳、瑜珈與氣功,讓羅惠真對歌唱方法有更深的體驗(羅惠真提供)

 

 

 

 

 

 

 

 

展翅--  一場意外的旅程

 

學生時代其實最愛德國藝術歌曲的羅惠真,在1999年與林福裕老師的一場音樂緣分之後,改變了她的想法。翻開手邊一本1999年音樂會的節目單,羅惠真進一步解釋:「1999年我在音樂會中,放入了林福裕老師創作的幾首台語歌曲,因為版權的問題必須徵求作曲家的同意,林老師以作曲家身分聽完我的演唱會後,遂邀請我幫他錄唱片,這是我的第一張唱片。」

 

演唱台語歌曲,除了幫助羅惠真在歌唱方法上有新的領悟,更讓羅惠真藉著向母親或家族長輩請教台語發音時,挖到許多祖輩的故事。「受西方聲樂訓練的我,初面對古雅且情感多層次的台語歌詞時,馬上想到要請教媽媽!」羅惠真接著說明:「我的母親幼時曾在外祖父的指導下學習漢文,而外祖父又曾在霧峰林家的私塾裡念過書,母親一邊聽我演唱後,一邊糾正我的咬字,在唱唱、說說、聊聊之間,告訴我許多在那命運無法自己掌控的時代,家族女子的故事。」羅惠真說著說著便唱起來…..

 

                  菅芒花               鄧雨賢 作曲

                                                      許丙丁 作詞

 

菅芒花,白無香,冷風來搖動,無虛華,無美夢,啥人相疼痛,世間人錦上添花,無人來探望,只有月娘清白光明,照阮的美夢。 

菅芒花,白無味,生來不著時,無玉葉,無金枝,啥人會佮意,世間事鏡花水影,花紅有了時,只有風姨溫柔搖擺,顧阮的腰枝。

菅芒花,白文文,出世在寒門,無美貌,無青春,啥人來溫存,世間情一場幻夢,船過水無痕,多情金姑來來去去,伴阮過黃昏。

 

「這首歌描述的是一位沒有姿色又沒有財富的女子,體驗過許多世間的人情冷暖,由孤獨悲傷到看透紅塵,由軟弱到堅硬的心歷過程。」羅惠真解釋道:「我剛接觸到這些有關女子悲苦心聲的歌曲時,其實心情常是蠻憤怒的!完全不能理解!因為我們生活在現代男女平權的時代,女性不管是外表或內在,都可以透過「事在人為」的決心去追求,『沒人疼痛、沒人佮意』雖然遺憾,但不至於絕望。」

 

羅惠真的母親則是藉由講述其姨婆的故事,撫平了羅惠真的憤怒。她轉述道:「姨婆出生時,有隻蚱蜢跳入產床,當時的阿祖認為此為不祥之兆,便將姨婆送養。當時阿祖家境也很好,並不是窮困潦倒,他有兩個兒子,後來當了老師和警察,在當時算很有成就,但迷信使其狠心切斷親情。而從小被送養的姨婆,一生悲苦,做了童養媳物質條件生活差也就罷了,結婚後又因為丈夫生意失敗,被丈夫賣給戲班子。」羅惠真接著又說:「而我外婆出生時雖然幸運的沒有蚱蜢來搗亂,卻也因為是女生,無法上學受教育。所幸,外婆剛嫁給外祖父時,祖父送她到霧峰林家為女子辦的「一新會」上學。由於外祖父和林家的淵源,家中又有事業經營,相對比下,顯得我姨婆極為可憐!」

 

「同一父母所生,日後人生的境遇竟然相差如此之大,我如果是姨婆,一定心有不甘,憤世忌俗!」羅惠真略激動地說。「但我姨婆在阿祖臨終時,依然回來探看他!」緩下一口氣,羅惠真說她曾經問過她的母親:

「姨婆不怨歎嗎?」

「懷著怨嘆的心過日子,自己和周圍的人都不快樂,又何必呢?老天爺給的不夠,就 要恨天怨地一輩子嗎?」母親回答。

 

歌詞朗誦是聲樂演唱不可偏廢的功課,羅惠真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先將歌詞朗讀到很熟,在此過程中,尤其是音樂一響起時,羅惠真的腦海中便浮現關於先祖的故事,這時歌詞中女子為何能在困苦與壓抑的情況下,藉著美好的內在而淬煉出堅毅的靈魂,羅惠真似乎有了理解,卻也彷彿有些承擔。

 

 

 

 

展翅—原鄉

 

 

羅惠真強調:「只有往內的唱法,才能表現歌曲的美。」這裡所指的往內的唱法,應該是指內心情感的歌聲呈現。「如果沒有接觸台語藝術歌曲,我不會知道家族中還有精通漢文的先祖,只會是一個愛唱德國、法國藝術歌曲的台灣小女子罷了!」羅惠真補充道。「霧峰林家在當年是一個書香名門,我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赫然發現矗立在明臺家商萊園裡的「恩師林竹山夫子頌德碑」裡的文字,竟是我外祖父所撰文的!」以略帶感傷又驕傲的語氣,羅惠真述說著碑文裡的文字:

「…..當是時,日政府以同化治台,厲禁漢學,斯塾獨晏然無阻者,豈已凜凜風格德化及人耶!….門生蔡香宇拜撰(註一)」蔡香宇,我外公耶!(註二)

 

 1239007_410258939078313_17984362_n

 

 

 

 

 

 

 

 

 

 

圖三 只有往內的唱法,才能表現歌曲的美(羅惠真提供)

 

接觸及演唱台語歌曲,讓羅惠真和上一代產生連結,體會到自己的根。同時在舞台上,羅惠真也清楚地感覺到與觀眾的互動,更為靠近…「這也許就是共同經歷過一段時代變動的人們,在音樂裡一同緬懷記憶中的感嘆吧!」羅惠真微笑著下個結語,為這用身體和生命換來的體悟。

 

 

 

 

 

 

 

 

 

 
 

 

 

 

 

 

 

 

 

  

 

 

 

圖四 演唱台灣民謠,讓我和上一代產生連結,體會到自己的根(羅惠真 提供)

 

註一 國家圖書館:台灣碑碣拓片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document_ink_detail.hpg&subject_name=&subject_url=&project_id=twrb&dtd_id=12&xml_id=0000009671

 

註二:蔡柏樑 自香宇,為林竹山門生。林竹山乃萊園(林獻堂為其母所建造的園邸)的西席,林竹山先生以大無畏的精神,在霧峰萊園山麓開堂授課,無視日本政府禁令,為當時漢學的延續,盡心盡力,留下一段佳話。


其他文章
  • Consonance—音樂文獻保存新思維 | 秀芬
  • 從打狗英國領事館看古蹟再生利用與觀光 文/洪秀芬 | 秀芬
  • 彈鋼琴的國務卿—落入平凡裡的極致 | 秀芬
  • 休息16拍? 合唱團快跑! 柏林愛樂聖馬太受難曲 | 秀芬
  • 梆聲傳唱一甲子 洪秀芬 | 秀芬
  • 從王海玲的生涯談傳統戲曲的創新與發展 | 秀芬
  • 紙藝台灣--裝置藝術家艾婕音的台灣情緣 | 秀芬
  • 異常邂逅─2014中華插花藝術展 | 秀芬
  • 乘著歌聲的翅膀 | 秀芬
  • 郭芝苑與其台語藝術歌曲 文/洪秀芬 | 秀芬
  • 江湖?廟堂? 文化人與文化政策 | 秀芬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