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從中國大陸興建文化場館淺談城市行銷

為迎接2008年奧運的舉辦,中國大陸2005年就喊出至少將興建100座表演藝術中心,爭取在亞洲地區的文化領導地位(朱宗慶,2005)。以下,就以上海與北京的場館為例,進行整理與分析。

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照片來源: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green99/3149525567/sizes/l  

上海大劇院是中國大陸較早嘗試產業化經營的劇場,如今已經看得到成效。從1998年到2005年已累計演出3500多場。其長勝不衰的原因在於:按照國際慣例,從劇院經營者努力降低成本、對外融資贊助、建立基金三方面著手並降低票價。此外,主打交響樂、芭蕾、歌劇與國樂四大類品牌演藝專案,將高品質藝術服務奉獻給社會;亦透過面向學生的「大劇院藝術課堂」等公益演出,培養未來的觀眾群(徐中孟,2007)。

上海大劇院。照片來源: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transhow2002/4767041421/sizes/l

此外,在產業鏈條上的一體化戰略方式,上海劇院群的成就更具有代表性。在上海大劇院總公司剛成立之初,就宣布接收上海市區14家專業劇場之中的5家,包括:蘭心大劇院,以及歷史同樣悠久的上海音樂廳和美琪大劇院,並逐一為這些老劇場做新的定位。如:上海音樂廳定位為專門音樂會、宛平劇場定位為兒童劇演出,而文化廣場則建成一個專門的音樂劇場,從而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確的「劇場群」,類似於美國的百老匯。劇院還專門設立了展覽日和民眾開放日,開發了與劇場相關的產業-大型音像中心、高檔的西式餐廳等,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和遊客,收入也不可小覷,根據初步估算,這部分收入可占劇場每年收入總額的25%(徐中孟,2007)。

 

至於2008年的京奧期間,北京奧運會成功的結合文化經濟、文化產業的業態與商機的關係。不論是傳統的支柱產業在奧運主題文化經濟的大旗下仍然發揮主力和支撐作用,推出文化產業一系列實體形象的亮點。如以「鳥巢」為代表的奧運場館、央視新樓、國家大劇院等為代表北京城市的新地標。皆顯示城市、觀光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係(沈望舒,2009)。

北京鳥巢一角。照片來源: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never_house/7216056968/sizes/o/

北京鳥巢內部。照片來源: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rayyu/3093063366/sizes/l

其中,奧運期間最令人驚豔的是,中國大陸官方推出相約北京-2008奧運文化活動,從2008年3月20日進入實施階段。高峰時主辦方每周平均迎3個、送3個國外藝術團隊,最多一次接待4個表演機構。北京具代表性的飯店,平均每日有150位藝術家入住;平均每天兩場的藝術表演。京奧期間,北京聚集了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萬名藝術家,百餘個文化藝術團隊,上千場的演出、展覽、研討會在北京匯合,遠超過雪梨和雅典奧運會,形成壯觀的、有最豐富藝術門類的文化展示潮(沈望舒,2009)。[1]

北京國家大劇院。照片來源: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sunsetnoir/4009957932/sizes/o/

總的來說,不論是歐美國家,或亞洲地區,近年來,幾乎沒有意外的,所有的表演藝術中心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公共空間重新規劃與改建;若是新建的劇場,則在興建之初便將公共空間的規劃考量在內。重新改造公共空間的風潮,始於近年許多表演藝術中心的主事者,將「開放」劇場視為觀眾服務的重要項目之一,並體會到良好的公共空間的規劃,將是表演藝術中心擁抱觀眾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表演藝術中心提高收入又不影響劇院品質的好方法(朱宗慶,2005)。

 

帶動城市經濟、提升國際知名度,興建文化藝術場館是效果立現的方式。近年來,台灣各地方政府都相當關心此議題,如: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於2013年出版了《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有系統的介紹近年來成功的城市案例。在《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一書中,再生的都市涵括歐美與亞洲地區,如:倫敦、紐約、西雅圖、舊金山、漢堡、巴塞隆納、柏林、阿姆斯特丹、東京、首爾……等城市。當地方政府意識到城市行銷的重要性後,各城市該如何完整、有系統的規劃經營特色,並吸引觀光客前來遊玩,則考驗著地方首長的智慧。

 

參考資料:

朱宗慶(2005)。《行政法人對文化機構營運管理之影響-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為例》。台北:傑優文化。

沈望舒(2009)。〈“奧運商機”落第語文化業態創新〉,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編),《2009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頁111-12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徐中孟(2007)。《文化大商機:中國文化創意藍海》。台北:理財文化。



[1]根據2008年7月23日的《人民日報》報導,2008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自7月13日到9月16日,瀰漫「奧運文化、全民共享」的思想。由2支港澳藝術團隊、14支外國藝術團隊、37支中國省區市團隊、575支北京團隊輪番表演;包括天安門廣場在內的26個奧運文化廣場共聚辦672場文藝演出,還有20多個主題文化展覽,7個主題燈會。同期,國內外157個專業表演團體在北京21個主要劇院上演237台、共計2153場的中外文藝節目。


其他文章
  • 從地方到國家,臺中國家歌劇院真「占」了好處嗎? | Fiona
  • 百貨公司化?淺談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招商之路! | Fiona
  • First Time! 台灣踏上「即時互動多媒體劇 | Fiona
  • 淺談臺中國家歌劇院的興建之路 | Fiona
  • 向法國借鏡-淺談「城市x觀光x劇場x文化」 | Fiona
  • 從中國大陸興建文化場館淺談城市行銷 | Fiona
  • 臺中國家歌劇院發展歷程 | Fiona
  • 淺談文化藝術場館價值之變遷 | Fiona
  • 我國表演藝術場館行政法人化之路-從兩廳院經驗再出發 | Fiona
  • 2015夏日爵士戶外派對 | Fiona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x 明華園 聯手慶NTT開幕 | Fiona
  • Bravo台中!臺中國家歌劇院即將落成! | Fiona
  • 兔子教她的事:攝影 x 募資平台 = 25歲鄭如敏 | Fiona
  • 你不能錯過的全球華人藝術網「文創商店街」 | Fiona
  • 藝術銀行不是租賃! | Fiona
  • 嚇人是一門好生意?淺談日皮台骨的【東京恐怖學園】 | Fiona
  • 【後記】霍夫曼的玉兔旋風?淺談桃園地景藝術節 | Fiona
  • 霍夫曼的玉兔旋風?淺談桃園地景藝術節 | Fiona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