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誠實面對自身個體存在的生命態度「do time」

 

文:吳長諭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以藝術對話,豐富對臺灣的想像

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自1895年至今年已122歲,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並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聖保羅雙年展(Sao Paulo Art Biennial)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且其資歷在三大展覽中排行第一。

2015年第五十六屆,逢單數年之美術雙年展比照以往慣例,與今年一樣由臺北市立美術館進行策畫,5月開幕,展至11月,展期約半年,2015年「臺灣館」首度比照歐美國家模式,由單一藝術家的個展代表臺灣參展;第五十六屆參展的藝術家呼應身為「臺灣館」的「普里奇歐尼宮」原是威尼斯舊監獄的本質,推出一系列攝影及錄像作品,探討戰後臺灣社會在西化過程中的時代氛圍與特殊情懷,並回應臺灣近百年來的政權更迭歷史。今年第五十七屆提名會議延續2015年單一藝術家參展策略,後設提問國際展演政治的「臺灣館」定位。此次提名作業除順應國際運作機制外,集體進行臺灣對應全球展演策略的多邊討論,委員積極建議啟動國際對話機制,以豐富現行歐美語境中對於臺灣的想像。經吳瑪悧、李玉玲、胡永芬、高千惠、郭昭蘭、陳愷璜、陳慧嶠、黃海鳴、龔卓軍,共九位提名委員反覆交叉辯證,最後以高度共識推薦謝德慶為代表藝術家。對於本屆提名,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謝德慶不只是臺灣人,更是在高度體制化的時代,用身體及其表演性探尋存在價值、抗拒僵化系統和關係,或演繹其無效性的世界公民。臺灣館承提名團的期許,舉薦謝德慶及其具多重隱喻性格的行為藝術計畫,不只見證其創作的時代先見,更對照普世焦慮,提供回視個體存在的生命政治。」

 

誠實面對自身個體存在的生命態度「do time

北美館邀請與謝德慶長年合作之獨立策展人亞德里安•希斯菲爾(Adrian Heathfield)出任本屆臺灣館策展人。希斯菲爾自90年代末即投入謝德慶行為創作研究,獲學界共鳴,引起國際藝壇對謝德慶藝術實踐的重視。身為知名英國策展人及作家,希斯菲爾專注於時基藝術(Timebased)的研究,包含現場藝術(Live Art)、舞蹈,以及實驗劇場等領域。

本屆代表藝術家謝德慶展名為《做時間》(Doing Time),不僅指向謝德慶生命作品中的長時間性延續,更反映他個人哲學及創作歷史;「Doing Time」亦是雙關語(英文「do time」意指「服刑期」)。

謝德慶1950年生於臺灣屏東,美籍台裔藝術家,現工作及居住於紐約,成名於國際。他曾非法移民十四年,直到1988年獲得大赦。1974年跳船偷渡美國,1978年開始五件觀念前衛的「一年行為表演」,以身體及時間作為創作元素,探討人類存有課題中,關於自我封閉、行為界線、生命底線、身體制約等議題,透過藝術與生活的同步,強力且深沉地辯證存在的本質。謝德慶坦言自己不擅長念書,高中就退學,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生命。1974年因嚮往作為世界藝術中心的紐約,偷渡美國,到紐約後才發現生活不易,那時的謝德慶每天洗碗十二小時,還談什麼藝術?非法移民、語言障礙、文化衝擊,隨時要擔心被移民局抓走。謝德慶認為藝術和生活的關係是緊密的,但是藝術經過了轉換,而不是生活的直接再現。身為行動深沉、語言簡練的實踐者,謝德慶以極為淺白的言語解釋自己的藝術實踐哲學:「生命是生命徒刑;生命是渡過時間;生命是自由思考。」2009年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Museum of Modern Art)系列行為藝術研究展中,謝德慶以「一年行為表演1978-1979」(籠子)展出,《籠子》即是靜默不語的狀態中於一個籠子中完成;同年受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邀請展出另一件作品「一年行為表演1980-1981」(打卡)。在《打卡》這件作品裏,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重複一件事情,周而復始一年,這裡包含了工作和生活,不製造「產品」,只是每小時地標註時間。這當中有一種哲學層面的思考,有時候你對抗命運的方式,就是盡力地去做荒謬的事情。

對於臺灣館的策劃,策展人希斯菲爾表示:「此次能有機會將藝術家畢生橫跨年代、疆界及藝術命題的力作,凝聚策畫成一個歷來最具廣度與深度的謝德慶展覽,確實令人無比期待。對一位能坦蕩面對活在所謂社會邊緣的生命本質,深刻體悟『生命刑期』(doing time)意涵及代價的藝術家而言,座落在威尼斯總督宮前屬監獄普里奇歐尼宮邸,提供了一個不言而喻的絕佳展覽場域。」


其他文章
  • 2017橫濱三年展YOKOHAM ─「島嶼和星座」 | 場諭
  • 2017德國明斯特Munster - 雕塑與空間 | 場諭
  • 思想革命的邊境殿堂,Documenta 14 | 場諭
  • 誠實面對自身個體存在的生命態度「do time」 | 場諭
  • 讓藝術成為餵養靈魂的因子,「Manil Art」 | 場諭
  • 美國色彩的熔爐-惠特尼美術館與雙年展 | 場諭
  • 藝博南飄進海島港都「高雄」 | 場諭
  • 流串交換的藝識形態BORDERS | 場諭
  • 新加坡藝術節,以地域性為主表彰本地藝術先鋒! | 場諭
  • 《3J神人》讓藝術與設計完美結合!展至2月15日 | 場諭
  • 2016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區 | 場諭
  • ”會動的”的當代藝術-紐約 Performa雙年展 | 場諭
  • 藝術的國際伸展台-弗里茲藝博會Frieze Art | 場諭
  • 經濟不景氣,藝術投資另闢藍天? | 場諭
  • 隨處都是表演舞台,2015愛丁堡藝穗節 - 臺灣季 | 場諭
  • 2015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表演藝術百花齊放 | 場諭
  • 60年代英國經典「普爾陶坊」戴爾菲思Delphis | 場諭
  • A Dream I Dreamed草間彌生亞洲台灣 | 場諭
  • 第十六屆波蘭WRO媒體藝術雙年展,三位台灣藝術家參 | 場諭
  • 《吳天章:別說再見》個展,第五十六屆威尼斯雙年展 | 場諭
  • 藝術不只一日的自由,Free Art Fair | 場諭
  • Dear Art, 2014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場諭
  • 旋轉木馬室內樂團,一個奇幻的享夢國度! | 場諭
  • 張如安甜美又危險的藝術『樂園』 | 場諭
  • 【樂園The Pleasure Park】策展簡述 | 場諭
  • 甜美青春笑顏中,遇見真實的你我-Art Solo | 場諭
  • 開啟文藝復興盛期的發明者 - 李奧納多.達文西 | 場諭
  • 歲末映照後的反思 - 影像的懸置狀態是分離或重逢 | 場諭
  • 為有夢想的人打造的高實踐力新興平台-Changee | 場諭
  • 『宛若一朵純淨的精緻白雲 - 水彩詩人林經哲』 | 場諭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