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料理最前線:抗爭現場的生活革命

關於今年3月28日由於拒絕被都更、而被拆掉的士林王家,媒體的報導多半圍繞在「建商」與「錢」的問題,同意戶與釘子戶的立場、背後複雜的法律程序等,若非密切追蹤相關網路訊息,則難以與實際情況接軌,而建商與駐王家聲援者之間的零星衝突,仍舊陸續發生,我們對於士林王家最後的印象就停留在砲火瀰漫的瓦礫堆上......

直到三個月前,開始有朋友提出邀約「今天晚上去王家吃飯吧!」,這是個乍聽下有點詭譎的邀請「會不會飯吃一半,怪手跟警察又要來了?」「那邊現在的氣氛,是可以這樣坐下來吃飯的嗎?」不過諸位在看到了王家現在的面貌之後,或許可以暫時放下這些擔憂。已經蓋好的組合屋前門,掛著聲援的布條,左右兩旁擺放了盆栽,門口的鞋子排得整整齊齊,屋頂上還插了隨風飄逸的旗幟,遠遠看過去彷彿新開張的咖啡屋,原本的一樓陽台還留有地基,現在變成寬敞的廚房,「悠閒的來王家吃頓飯」似乎可以被期待,而這些人性化的改裝都來自於「料理最前線」。

 

大後方的復興運動

料理最前線的成員目前有三位年輕人,皆為美術背景出身,基於他們團體組成的原則,絕對不以真面目示人,亦不能公佈真實姓名,因此各自取了藝名:莔思、身土不三、萌面琦琦。他們不定期在王家煮飯,並把料理的過程紀錄下來,配上食譜公佈在部落格及臉書,每道料理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

走進王家組合屋時,料理最前線正在拍攝以「吃便當」為主題的照片,成員各自戴著面罩,做出誇張戲劇化的姿勢、夾別人便當裡的菜,成員說:「我們想要以這種方式,揭示利益分配的關係」。料理最前線的活動衷旨,除了做出好吃的菜之外,食材的組合或是料理的方式(甚至是擺盤)總是圍繞著他們的訴求。「老實說,我們其實都不擅長煮飯」成員們有點不好意思的表示「但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原因。」

 

“ 學習和實踐我們在動亂、難以預料的時代所需要的,從來都不會太早。在現在,對於大城市的依賴──依賴它的醫學、它的農業、它的警政‥‥‥。要擺脫這種命運,需要經過長時間不斷地大量、多方面學習與實驗。這意味著要知道如何戰鬥、撬開門鎖、治療骨折及咽喉炎、建立地下電台發射器、在街道上煮食供餐、瞄准目標、以及匯集散亂的知識來建構戰爭農藝學、瞭解浮游生物的生物學、土壤的組成、研究植物間的關聯,從而尋回已失去的直覺。” ----〈革命將至:資本主義崩壞宣言&推翻手冊〉

「很多人會覺得學藝術其實就是抒發自己,沒辦法法再多做些什麼了,我們好像也因為長期都專注著同一件事而漸漸忽略了其他的能力,變得什麼都不會,好比天天去工地的工人,他不用去想怎麼煮飯,因為買便當就好了。」對於現代人來說,食物的取得絕對不是困難的事,但我們似乎也在這種便利的生活中失去了人類原始的本能。反觀一片瓦礫堆的王家,重建必須從零開始,沒有水、電和火,如何在原地生存下去變得困難重重。成員莔思看到來王家聲援的人,雖然一起做了很多事,但吃飯時間總是抱著便當各吃各的,因此興起了在這邊煮飯的想法。

料理食物、料理生活、料理自己、料理人心

當每個人「揮舞筷子的距離」是一樣的,同一桌飯菜的分配也一目了然,藉此也反應了王家事件背後,政府與建商之於繳稅的國民等資源分配上缺乏透明化的程序(註1)。目前駐地王家最大的用意是使王家人能夠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生活,然而對料理最前線來說,針對資本主義下文明生活的反動才是他們關注的源頭。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讓長駐在這邊的王家人及聲援者,能夠放心的在這邊工作、生活則是他們的第一步。「很多當初328參與抗爭的人,其實後來都不是很清楚現在這邊的狀況,想要瞭解的人也經常有『看不懂那些關於法條說明的文章』的困擾,所以我們想藉這個機會,讓大家回來一起吃個飯、聊聊天。」

這陣子在王家新蓋的「窯」似乎吸引不少好奇的民眾,料理最前線說,窯跟瓦斯爐的差別在於--用瓦斯爐煮飯,一個人就可以了,但是用窯煮飯,需要大家合作生火,雖然花費較長的時間,但不浪費熱源,加上眾人的參與,窯就像是社區廚房、三合院裡的灶,擁有連結周圍居民的潛力,或許也可藉此彌補鄰里之間因為強拆事件而疏遠的距離,甚至作為凝聚社區意識的媒介。「確實有比較多的人出於善意而停下來,在王家門口觀望或問問題,附近鄰居也會來這邊走走,畢竟我們不希望這邊看起來人心惶惶、難以接近。」

 

讓我為妳煮頓飯

「超級市場取代了果園,便利商店取代了政府,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工作刨平了你我的差異,我們像機器,沒有拒絕運轉的權利,直至倒下那一刻,同零件被丟棄。貸款剝奪了一切夢想與慾望,只為換取一坪能翻身的泥水樓房,好讓我們能自在地透過螢幕對著世界手淫與等待房價的翻漲‥‥‥。」(截取自料理最前線部落格)

王家作為都更議題的前線據點,是因為事件的發生而形成的戰場,然而所謂”最前線”指的是「議題的最前線」,故任何場合、任何地點,相反兩方意見抵觸、爭議產生的端點,都可作為議題的最前線。在餐桌上共食,除了改變工作夥伴(食客)間的關係,亦是個感性與味覺交錯的對話平台,「肝腸寸斷飯」、「都更人參蔬菜飯」、「圍城麵包」等料理的命名,則展現料理最前線面對相關議題的kuso態度。相對於硬性抗爭,料理最前線選擇軟性介入,認真的處理生活的小細節,試圖影響社會現狀,即便以全方位保姆的姿態駐地王家,仍不失他們對於議題關注的立場。或許我們可以理想化地期待:王家事件除了體制內的法律手段,還有更多種解決的可能,藉由轉化場域的形象, 王家周圍氣氛逐漸改變,不也是勾勒正面願景的契機?

照片出處:

料理最前線  http://cooking-at-the-front-line.blogspot.tw/    

註1  關於「容積獎勵」的爭議


其他文章
  • 今天我們不在電影院裡看電影 | 宋艾凌
  • 微觀記事 | 宋艾凌
  • 殘酷舞台:當顧展人成為主角 | 宋艾凌
  • 光亮之外 | 宋艾凌
  • 學習之路:跨不過去的理想(下) | 宋艾凌
  • 學習之路:跨不過去的理想(上) | 宋艾凌
  • 文青的小世界 | 宋艾凌
  • 無形空間的浪潮 | 宋艾凌
  • 擁抱媒體的太空神話 | 宋艾凌
  • 料理最前線:抗爭現場的生活革命 | 宋艾凌
  • 館中館:策展人與觀眾的舞台 | 宋艾凌
  • 藝術朋友:旅行的意義 | 宋艾凌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