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遇見烏托邦:大埔聚落

 

馬祖,一個被臺灣本島視為邊緣的地區;一個充滿神秘戰地色彩的外島前線;一個希望藉由博奕事業的發展來改善交通的一群居民;一個靠海靠天虔誠信奉媽祖的一群臺灣人民。在我們試圖對從中心思想對離島做出想像時,經濟發展往往會是首要的思考方向。前一陣子馬祖博奕公投落幕,除了說明了馬祖人對於經濟的發展外,更有對交通便捷的期待。只是多霧的馬祖是否真能成為澳門第二,又或者是博奕事業是否真可達成未來的預期效益,這之中都還有待時間來驗證。

 

但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馬祖外來發展的可能性,也許我會比較贊成用馬祖各島所具備的獨特地形與戰地文化,發展系列的深度文化資產的保留與觀光修復。閩東建築的特色在馬祖各個島嶼皆可見到,北竿的芹壁聚落,南竿的津沙聚落,東莒的福正與大埔聚落等,其實都說明了馬祖在地特殊的人文環境發展。而北竿的芹壁聚落,在近年來更是知名度大增,除了地方政府投入大筆金費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外,「閒置空間在利用」等思考,也大量吸引的國內外的觀光可前往朝聖。這是臺灣在進行文化資產維護與在利用的同時,慣於併用的經濟發展方式,讓文化資產景點變成「類商業觀光文化旅遊點」。只是有沒有另外一種文化資產維護發展的可能,是一種具有「社會性」與「深耕在地人文」的方式,可以重新留住馬祖青年人的外移,甚至是號召更多年輕人前往久居與發展。而這樣類似的模式,就在馬祖東莒島上的大埔聚落出現了。

烏托邦世界的理想實踐

在湯瑪斯‧摩爾(Thomas More)的烏托邦想像中,那個想像中的國家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島國,外圍環山,海防完備,城市的居民各事其職,港灣可與外界貿易,居民勤奮互助,簡單而言,烏托邦形容的不僅是摩爾對於一個理想國度的想像,其所描述的形態就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社會性城邦」的理想狀態。

而當我們在談論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時,「營運收入」往往是現階段臺灣文資的首要考慮條件,如何賺取經費來持續文化資產的運作,在現今則是政府或是文資評選委員們在決策經營團隊時所優先考慮的條件之一。但以另外一種活化的角度來思考,人文性的長駐與付出,也許才是文化性社區或是聚落本身傳承的「最重要」工作。商業性的觀光旅遊某種程度上的確可以帶來「暫時性」或「長遠性」的經濟效益,但是對於文化資產的「人文保存價值」或許就無法產生永久性的發展及效益共振,於是如何讓文化資產的「活化」本身是可以重新讓青年歸鄉,便是馬祖東莒的大埔聚落在思考的方向。

現階段東莒大埔聚落的保存實踐方式,正是一種試圖跳脫全世界與「新自由主義」掛勾的一個理想典範,島上的居民歡迎的是對於在地居住環境認同的朋友,並期待理念相同的人來共同創造一種「類城邦」性的生活形態;相較於臺灣本島,離島的馬祖面臨的正是青年朋友離鄉工作之「勞動力生產下降」與「人口老化」的狀態,於是在思索文化資產活化運用的同時,如何讓青年「留下來」或是吸引更多的「友善發展東莒者」才是解決馬祖人口外移的一種方式。或者,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用「細味慢活」的生活體驗,嘗試讓東莒大埔為一種城邦式想像的生活方式,並藉此來創造文地域性的共同記憶。

「以工換宿」發展聚落

「以工換宿」是大埔聚落在推行文資保存中最特別的一項,他們希望可以吸引到適合的人居住在大埔,然後用自己的專長來換取在大埔聚落的住宿。島上就有一位年輕馬老師,在替代役服役結束後就希望可以繼續留在大埔聚落,平時除了教島上的孩子繪畫,更在東莒各處進行油畫寫生。不同於我們對於一般文化資產活化利用的想法,東莒的大埔聚落,其實是用一種「在地生活的經驗」來吸引更多久居的「適合人選」出現,好慢慢帶動島上文化與生活的發展,而不是一種觀光客式的大量消耗,進而破壞聚落原始的樣貌,這種執行的方法,非常烏托邦,自給自足,但卻又有著一種理想可行性的存在。

 

回歸到區域性整體形態發展狀況來看,東莒島的確是期待可以利用大埔聚落的再活化與利用來重建東莒整體的發展,原始聚落的保存與當地居民重新在進入活化,著實有別於一般要求速效有經濟效益的文資觀光,或許理想性,或許執行成效時間得拉長,但若回到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來看文資保存的價值與意義時,就會清楚知曉唯有保存住具有「普世價值」的遺產或是人文,才有機會創造後續更大的活化效益,而大埔聚落這樣的實行模式,也重新讓文化資產「聚落」的活化方式有另一種不同角度的重新思索。


其他文章
  • 你們都太快了!! | 崔綵珊
  • 如同嬰兒般地光屁股 | 崔綵珊
  • "藝評"---文化權力?客觀論述? | 崔綵珊
  • 「視覺震驚」及「假設為主觀」的旁觀者 | 崔綵珊
  • 風格流派時期的「不入流」--- 莫迪里亞尼 | 崔綵珊
  • 藝術教育「待」轉彎 | 崔綵珊
  • 不便之真相:新環境主義藝術在旗津 | 崔綵珊
  • 遇見烏托邦:大埔聚落 | 崔綵珊
  • 當空間成為事件 | 崔綵珊
  • 文學入舞‧人生入舞 | 崔綵珊
  • 瀕死沙洲,璀璨回憶 | 崔綵珊
  • 東部發展?還是東部發「斬」 | 崔綵珊
  • 獨樹一幟的詩歌文化館---松園別館 | 崔綵珊
  • Just Do It,讓夢想變近 | 崔綵珊
  • 文化,讓臺灣國旗變大! | 崔綵珊
  • 文化深「身」耕---美濃黃蝶祭 | 崔綵珊
  • 我們該思考文化深耕的問題 | 崔綵珊
  • 「我是人,我反核」的美學態度 | 崔綵珊
  • 看向南方──熱思維徵候展 | 崔綵珊
  • 女人們的白色房間 | 崔綵珊
  • 畫外-離去又將再來(「那個劇團」2012春季演出) | 崔綵珊
  • 從「哈碼星」看文化力量 | 崔綵珊
  • 美麗人生:記憶與懷舊 | 崔綵珊
  • 2012高雄獎 | 崔綵珊
  • 家,2012環境藝術展 | 崔綵珊
  • 水土不服/符----鹽埕、延沈 | 崔綵珊
  • 「由於你的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安娜幻象2012影像行動 | 崔綵珊
  • 祥龍迎「曦」──全臺灣最有喜氣的公共藝術 | 崔綵珊
  • 藝術‧家---201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 崔綵珊
  • 文化生活圈再造--- | 崔綵珊
  • 臨泊‧驛鄉──跨國候鳥在臺灣 | 崔綵珊
  • 潮南音樂節 青年‧表態‧談夢想 | 崔綵珊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