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文青的小世界

(取自網路圖片)

文青這個詞不知不覺成為流行語,我們習慣使用「文青」來形容某物或某人的特質,比如說「你好文青」或「這個照片好文青」,簡單來說是形容某種做作的品味,而「文藝青年」作為名詞,廣義上仍舊指射喜好文化藝術的族群。

 

人們普遍對文藝青年存在某些刻板印象,譬如抽煙、長髮或者緊身的褲子,關心搖滾樂、假日安排藝文活動、沒事在咖啡廳坐著、喜歡攝影並將之風格化、抽「有品味」的煙....., 文青兩字過於氾濫的使用,使得我們更容易注意到它的負面意思,甚至出現了「文青相機」這樣的app,將拍好的照片用此軟體加上風格化的效果和「文青」般的註解,有趣之餘亦諷刺了文藝青年過於氾濫的矯情。然而文青隨著時代的更替,形象也不停變化,或許我們可以概括的看當代的文青,他們之於文藝世界的價值和地位。

 

從供需關係來看,文青屬於接收的腳色,他們觀賞、品味,評價或討論作品,他們不事生產,不以創作者的姿態存在於生態圈當中,但文青行消費之實,他們是最大的買主,無論是金錢上的支持或者心神上的領會,他們都是最捧場的一群。以上,或許是這個年代對文青的認知,他們幅員廣大,對於藝術的看法,略懂或者很懂都大有人在,因此具有成為創作者知己的潛能,或者本身就勇於嘗試創作。

 

多虧了文藝青年們的提攜和賞識,許多創作得以提升、推廣成為指標性的作品,進而神聖化藝術的存在價值,因應文青的喜好,時有許多小玩意兒足以成為流行,時有哲學家的思想被大肆炒作,這些事物因為具有類似的氛圍,「文青」兩字所指射的風格因而形成,Lomo 相機、偉士牌機車、Sigur Ros、伍迪艾倫、德勒茲、尼采、村上春樹......等,這些名詞對有文青成份的人來說絕對不陌生,他們有些倒背如流,就算不懂也略知一二。然而,文藝嗜好亦反應了某些虛榮的特質,部份文青被斥為「假文青」,因為並不是真正瞭解這些創作背後的真諦,僅只是喜好表面的氣質,這種「假懂」的狀況也是「你好文青」這句話所反諷的。

 

以「小」字為首的各種情調詞前陣子相當流行,紛紛配上各種宣傳手法,浮泛地大肆出現,小確幸、小展覽、小旅行、小團圓等,或者與「小」字同義的「微」,微電影、微幸福等等,當這些普遍被喜愛的東西大量出現,我們開始產生微微的厭惡感。 即便是在這個小小的台灣島上受到喜愛,但這些小東西此起彼落,並無任何深刻或成為大器的意圖,反而成為消費文化裡速食的一環,即便它們的出現反應了當代的生活態度、或只能在局限中求變化的現況,也僅代表了發展中一種過程,無法提出突破性的願景,因而成為文藝濫觴。

 

文青對創作經常很有想法,卻不見得有實踐的能力,文青通常看了不少書,卻不見得說得出自己的定見,文青不見得有創作生產力,卻擁有建立自己品味的能力。也許未來的某天,我們回過頭發現這是個「微型化」的時代,甚麼東西都小小的、很療癒的一個時代,即使創作者不願承認,所有的作品都仰賴文藝青年的支持和喜愛,才得以有它的一席之地。買賣市場中,或許也只有文青才會以自身和作品間的情感關係,來定義作品的價值所在,基於這樣的理由,深深感謝文青的存在,感謝他們左右品味的力量,感謝他們的談論和形塑的文化,感謝他們對文藝情有獨鍾


其他文章
  • 今天我們不在電影院裡看電影 | 宋艾凌
  • 微觀記事 | 宋艾凌
  • 殘酷舞台:當顧展人成為主角 | 宋艾凌
  • 光亮之外 | 宋艾凌
  • 學習之路:跨不過去的理想(下) | 宋艾凌
  • 學習之路:跨不過去的理想(上) | 宋艾凌
  • 文青的小世界 | 宋艾凌
  • 無形空間的浪潮 | 宋艾凌
  • 擁抱媒體的太空神話 | 宋艾凌
  • 料理最前線:抗爭現場的生活革命 | 宋艾凌
  • 館中館:策展人與觀眾的舞台 | 宋艾凌
  • 藝術朋友:旅行的意義 | 宋艾凌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