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Greenberg的現代主義繪畫

當Greenberg皺著眉頭看著安迪沃荷的普普藝術大為流行,他認為普普藝術朝向大眾流行文化靠攏是庸俗的,因為藝術應該獨立於庸俗的大眾文化之 外,無法忍受的他寫了《前衛與庸俗》,將資本主義文化工業下大量製造的產品 斥為“Kitsch”(垃圾)。

Greenberg總是認為,藝術是有階級之分的,前衛藝術才是高級的,它能夠喚起的趣味是超脫世俗的,甚至還能創造出新文化。所以藝術應該要全然從大 眾文化中跳脫出來,使其專門化後攀升至一種絕對表現的高度,以維持藝術的 高水準。Greenberg在他極有影響力的論文〈現代主義繪畫〉(“Modernist Painting”)帶入了形式主義理論,認為繪畫的形式,特別是畫面的平面性才能達到繪畫的純粹,現代主義繪畫必須忠於其本質,去除任何可能被認為是從其他藝術的表達媒介借來的效果中才能找到其純粹性。

Greenberg從印象派馬奈到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歷史脈絡中,持續剝離繪畫中主題的具象、立體空間的錯覺。在Greenberg看來,一部現代主義繪畫史就是不斷走向平面性的歷史,古代的繪畫大師們其實是利用立體透視法來掩 飾繪畫的平面性,這是一種借自於雕塑藝術的幻覺。

在安格爾時代,繪畫主題十分重要,能入選官方沙龍展的幾乎都是描繪英 雄史詩等非現實的作品,形式主義在觀看繪畫已不再注重一幅畫的主題,觀看畫的感觸應該來自線條、色彩、構圖等形式。Greenberg彷彿帶領了他的藝術理念渾然不知地搭上只在漆黑中運行的室內 雲霄飛車,起初隨著軌道慢慢攀升, Greenberg也順勢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帶至巔峰,然而進入了60年代後期的新藝術運動,特別是普普藝術與極簡藝術的誕生,他沒注意到軌道早已向下,Greenberg顯然無法面對快速滑落的衝擊,頭昏目眩地環顧整個藝術圈,此時的藝術早已不只是遊樂場的某一樣設施,只有 一套標準的遊戲規則,他無奈地看著新藝術廣受歡迎,大嘆再也沒有好的藝術了。

到了1970年,Greenberg即便和MichaelFried堅稱:「因為繪畫藝術必須 找到無法與其他藝術共享的純粹性,所以「沒有一種重要的藝術是在多種媒介 之間靠雜交搞出來的,如果有什麼東西既非繪畫,也非雕塑,那麼它就不是藝 術。」70年後,Greenberg逐漸淡出藝評界,他不再接受新藝術,或為它們書寫任何評論和提供任何幫助,在年輕新銳的藝術家的心目中,Greenberg幾乎成了守舊的代名詞,就像當年新古典主義的大師安格爾在評選官方沙龍時幾乎都讓印象派畫作落選。現今看來即便Greenberg的論述具有時代性的意義,然而他充滿歷史侷限性的堅持以及沒有跟上時代的浪潮,終究不合時宜。


其他文章
  • 當時尚邂逅藝術:從香奈兒到林明弘 | 盧亞聖
  • Greenberg的現代主義繪畫 | 盧亞聖
  • 我們都曾是藝術家 | 盧亞聖
  • 史博館的大南海計畫─沒落貴族的枯木逢春還是緣木求魚 | 盧亞聖
  • 從《Boyhood》淺談母親身份研究 | 盧亞聖
  • 電影《不速之客》的攝影現象學(下) | 盧亞聖
  • 電影《不速之客》的攝影現象學(中) | 盧亞聖
  • 電影《不速之客》的攝影現象學(上) | 盧亞聖
  • 從Kristeva的賤斥看紅樓夢探春的母女關係 | 盧亞聖
  • 正在仕紳化的巴西貧民窟 | 盧亞聖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