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威雙台灣館爭議 北美館首度召開記者會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  北美館首度召開記者會陳浚豪:我們只有一個台灣 如果把台灣人的感情傷害了這會回不來的 黃:不希望一直以台灣主體為問題  張:1995年起的台灣國家館已在2001年進行調整 本來就是大家決定,並非欺瞞

 

撰文/楊成瀚

 

針對近日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所引起的相關爭議,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黃海鳴和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芳薇首度於今天下午一點半在北美館圖書室召開記者會進行了回應。包括前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鄭慧華、視盟理事長胡朝聖、《藝術觀點ACT》主編龔卓軍、藝術家陳浚豪、陳擎耀、葉怡利、蔡坤霖、湯皇珍、駱麗真、北藝大美術系教授黃建宏等台灣多位藝術界人士皆針對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諸多爭議提出了他們的意見和質疑。對此,北美館不但承諾將於12月9日下午1點30分「舉辦公共論壇,邀請各界共同來討論威尼斯雙年展的定位與運作方式」,也重申了「以雙展扮作圍平台,持續協助台灣藝術家參與國際藝術交流的活動」,以及「以具體的政策資源與作為,落實與強化對台灣藝術的支持」等三項作業要點。

面對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外國藝術家比台灣藝術家還多的狀況,台灣藝術家陳浚豪、陳擎耀、蔡坤霖和葉怡利現「身」呼籲重新評審。陳浚豪直言,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如果把台灣人的感情傷害了,這會回不來的」!

陳浚豪直言,台灣其實有許許多多藝術家都與他有同樣的疑問,他不懂,為什麼這次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本來就是以台灣為主體,但外國藝術家卻比台灣多?陳並呼籲,面對此次爭議,北美館雙年展辦公室應重新評選策展人和參展藝術家,以詔公信。

對此,黃海鳴回應,我們不能一直以台灣為主體形塑問題,雙年展應以策展,呈現、推廣台灣為主,究竟應以藝術家還是策展人主導這點是有爭議,但重新評選的確有點為難,且恐怕這只是部份的人的意見。

黃海鳴:「將來要怎麼做,已有初步想法」

黃表示,這次的評選過程的確有些美中不足的部份,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究竟這次的評選過程哪裡出了問題,應從哪些角度進行重新評審的問題應先被思考和討論。當然,他知道大家現在對美術館都有很多期待,期待美術館如何可能成為某種連結更多知識的狀態,但這其實涉及對過去知識的重新詮釋,但正是因此,這方面不能僅由美術館來作,而必須透過跨領域、老師、學校和館際間的通力合作,大家一起共同集思廣益,來討論哪些知識是可以進行傳承和改進的。

張芳薇也表示:「台灣不大,評審栽培本來就有難度,雙年展辦公室一直以來都希望不同世代能有不同的藝術家和策展人去威尼斯,例如威尼斯雙年展觀察團的組成。」張也說,也許我們還可以考慮另一種委外,邀請國外重要的策展人規劃,並和其他的國家館連結的策略,但這點後來也遭龔批僵化,龔質問:「如果雙年展可以委外的話,那為什麼評審每屆還是同一批人,這不是僵化是什麼?」

胡朝聖: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反映台國際連結焦慮,但也正是因此我們必須更細膩,更小心,更謹慎   要迎向未來 必須了解過去

對此,胡朝聖也指出,這反映出的其實是台灣一直以來的某種在國際定位和連結上的焦慮,但也正是因此,我們必須更細膩,更小心,更謹慎。就行銷學的角度而言,定位不清整個行銷推廣和後續的評估檢討就沒辦法做。胡質疑,北2013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定位究竟是什麼?這個定位相較於前幾屆威尼斯雙年展究竟有何不同?館方的策略是什麼?而願景又是什麼?

胡更建言,館方也許可重啓自17年前1995威尼斯雙年展曾做過的檢討報告,委託館外評選小組執行,詳列遊戲規則和遴選辦法,並於10月內進行過往威尼斯雙年展的相關經驗傳承、檢討調查報告和工作操作手冊,以讓後來的策展人有相關的資料可進行參考。

而面對龔卓軍在場同樣針對威尼斯年展台灣館的國家定位、意識形態搖擺不定所形成的「欺瞞」說,和為什麼北美館總是以歐美的認識論為中心,將絕大部份的資源投注在威尼斯雙年展的強烈質疑,張芳薇則回應,的確,1995年,台灣的確是以「國家館」的身分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當時還被人批評為這是種「文化大拜拜」(cultural show)。但在2001年後,台灣對於威尼斯雙年展的想像早已不同,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早已成了某種「連攜活動」(collateral  event),大家都可進行決定。她對藝術圈指責雙年展辦早已成為以她為中心的資訊決策封閉的小圈圈的這件事頗不以為然。張芳薇表示,策展人本來就應該先研究一下威尼斯的生太後再來提案,且早在公開徵件後,藝術圈本來就可對這樣的評選辦法進行回應,但卻未出現,這種沒有回應本身就是一種回應。

張芳薇說:「重點在於台灣人看了高興,國外看了也高興。」

而與胡的建言相同,藝術圈針對這次的威尼斯雙年展的另一個質疑即在於整個審查機制不透明,資訊不流通,以及更重要的相關策展經驗僅集中在少數人身上,相關的經驗和知識無法傳承的問題。

鄭慧華:「上屆威尼斯雙年展總預算2700 萬,我甚至是看現代美術雜誌才知道的。」

鄭慧華指出,以她上屆籌辦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經驗,她便發現了整個策展機制不透明,相關的問題無法積累,資訊無法對等交流、經驗無法積累等問題。而黃建宏更在不希望將他的聲音包裝成某種「受害者」的姿態下,直言館方應公佈評選實的面談錄音,並分享了他的經驗,指出他面試時真正負責統籌的黃館長並不在場,且被館員臨時告知必須用英文進行討論等評選過程中的缺失。

最後,黃也承諾,他會馬上進行整個雙年展評選機制的改變,進行經驗傳承,但絕不是走馬換人,「畢竟」,黃說,「雙年展展辦不能單單只靠一個人」,

「我們還是必須珍惜張主任的經驗。」

 

(以上的記者會照片均引自視盟臉書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540515709309985.135020.100000546834174&type=1)

記者會錄音檔完整版: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0_y-RznLIlHWnNWRm5rYXpkRm8.

記者會全程紀錄影像檔(1/3):http://www.youtube.com/watch?v=C7NtzVoywJg&feature=youtu.be.

記者會全程紀錄影像檔(2/3):http://www.youtube.com/watch?v=0TFRZMsHLVI.

記者會全程紀錄影像檔(3/3):http://www.youtube.com/watch?v=3XWn3kyHDMY

 


其他文章
  • 當代藝術在台灣的地方效力(上) |
  • 藝術生命的內在鍊金術:黃珮如個展《躲進光裡面》 |
  • 「威雙怎麼辦?」2013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事件評析 |
  • 【瞭望台】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的四個觀察點(下) |
  • 【瞭望台】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的四個觀察點(中) |
  • 【瞭望台】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的四個觀察點(上) |
  • 威雙台灣館重審?評審徐文瑞最新臉書 po 文 |
  • 威雙台灣館爭議 北美館首度召開記者會 |
  • 威雙台灣館爭議 藝術圈批評封閉 經驗知識傳承不足 |
  • 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 臉書持續延燒 |
  • 歷史、怪獸、現代性:有關 2012 台北雙年展的幾點觀察(上) |
  • 明現影像的實存性辯證:《事件拓樸—許哲瑜 許哲瑜雙個展》 |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