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Critic of Art

藝術生命的內在鍊金術:黃珮如個展《躲進光裡面》

 

 

 

台北伊通公園目前至1月26日所展出的是台灣年輕藝術家黃珮如的個展《躲進光裡面》。在展場中的那塗抹著原子筆墨和壓克力顏料的那一張張畫布上,我們所感受到是那一個個被光所吸吮,一個個「物縮小成光」[1],一個個被光所吞噬、耗盡,一個個正值崇高耗費或獻祭,一個個孕育滋養著西洋藝術史上的經典畫作,一個個對西洋藝術史上的經典畫作或人類的儀式性行為進行詮釋的某種「潛繪畫」或臨界狀態。

 

黃珮如,〈躲進光裡面-耶穌受難日〉,2012年

 

 

黃珮如,〈躲進光裡面-夜巡〉,2012年

 

透過對於《耶穌受難日》、林布蘭的《夜巡》(De Nachtwacht)和拉斐爾的《雅典學院》(La scuola di Atene)等西洋美術史上經典畫作和演場會等熱烈場景的描繪或「重繪」,一方面,黃珮如所進行的不只是某種對原畫作的「擬仿」或「再現」,而毋寧是在這個「世界圖像」或「動作影像」及「行動影像」隨處可見的時代,對這一張張靜態畫作所進行的「狀態化」或「動態化」;另一方面,黃珮如也透過了某種近乎攝影暗房沖洗底片的方式,在她所構築的繪畫「暗房」內,鮮活地用原子筆墨暈染,而後經「加深色調」和「影像疊合」等可見性技術,成就了對這一張張畫作背後的「潛繪畫」狀態(即某種「無器官身體」、「心理的亮點或光暈記憶術」,或黃珮如所自述的某種「無身體感的心理感知」[2]狀態)所進行的一次次的「現實(時)化」(actualization),一次次的「一次」(once; einmal)化,或這一次次讓主導著整個西洋藝術史的「理性」、「言說」、「啟示」(Revelation)或「邏各斯」(logos)之光流洩徜徉,這一次次揮灑著那作為人類活動最根本之兩大原則之一的「耗費」或「排除」原則(另一則為「吸納」原則)的光和熱的某種崇高的神聖狀態。

 

黃珮如,〈躲進光裡面-雅典學院〉,2012年

 

黃珮如,〈躲進光裡面-演唱會〉,2012年

尤其,從黃珮如在這些經典畫作中所感受到的「光亮得睜不開眼」或「光亮得幾乎要把物體都給吞蝕了」的心理感,到這樣強烈的光影在心中的烙印或「複現」,再到那想要將心中這強烈的光影烙印或「複現」給「轉印」,並讓其中的實物得以浮現的操作,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對於「作為精神裝置的攝影術」的「史前史」或「史前狀態」所進行的某種即興,甚或是擬諷地「書寫式」改造(即用原子「筆墨」對從攝影到負片成像的光學—精神機制所進行的一次測度或描繪),以及由這種改造所帶出的這「是否有可能存在一種純心理的繪畫或影像?」的這個藝術或視覺心理學上極為重要的命題;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受到一種由光的強度及其在心理上的烙印所給出的一種過剩,一種「繪畫僅是一部分的表現或宣洩」,一種還深深有感,一種還必須找其他方式來宣洩,來證明的過剩,而正是這種過剩,也讓黃珮如這次的個展以某種不同以往的方式,透過「躲進光裡面」和畫作間的相互指涉,在「隨著獨立思考和判斷而來的是責任的承擔」的這個精神價值的前提下,對社會上大多數人所採取的「躲進人群」或「和大家一起罵就不會錯」的「微法西斯主義」(micro-fascism)進行了一次幽微而低調的診斷和批判。

 

 

 

黃珮如,〈淺光年-巴西高雄〉,2010年

 

黃珮如,〈淺光年-西雅圖伊斯坦堡〉,2010年

換言之,這次的「躲進光裡面」也與2009年的《閉上眼依然感受到》、2010年的《淺光年》系列一道,而形成了(台灣)藝術史上的「光害事件三部曲」。也就是說,如果《閉上眼依然感受到》和《淺光年》系列所反襯出的是「光害太過強烈」的這件事的話,那麼,《躲進光裡面》所描繪的無疑便是許多人因光害太過強烈,「閉上眼依然感受到」,而不得不睜開眼睛,以犧牲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以耗費自己的生命浪擲度日的這種零度狀態。而這種沙特(Jean-Paul Sartre)在當時以「沒有出口」(Huis clos)的「噁心感」(La Nausée)來形容的「光害」,在現在,不但可以是那每天24小時在你我身旁不斷轟炸的新聞跑馬燈,可以是那早已報到不想再報的藝人八卦或花邊桃色新聞,可以是那到處一窩蜂的搶購熱潮,可以是那現今早已被kuso 惡搞化的「閃光=情侶」,也可以是現今你早已不想看,但又不得不看的你我他(她、它)。

而正是在此,黃珮如乃與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和標舉「殘酷劇場」(Le théâtre de la cruauté)的法國劇作家亞陶(Antonin Artaud)有著同樣的靈視,看到了那主導著人類戰爭、宗教、獻祭、戀屍癖和各種形式的拜物(fetish)活動,看到了那主導著書寫、肢體噴張等任何一種形式的愚癡、癲狂或集體沸騰背後的那得以拋棄一切組織形式運作的純粹自律的感覺邏輯或「聖性」(the sacred)—這由「作為人類世界根本組織性原則的排除或耗費活動」(社會文化面)、「殘酷的內在形上學」(體相展演、表現,或個體的純物質、純影像面)和「無身體感」的純心理或純精神的烙印及明證術(再現或心理影像的介面)這三種樣態所形塑的「人類藝術生命的內在煉金術」或「人類文化活動的拓樸學」。

 

 

Ÿ 以上圖片乃取自「伊通公園」官方網站: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304http://www.itpark.com.tw/artist/index/607/304



[1]請參閱黃珮如的〈個展自述〉:http://www.itpark.com.tw/artist/statement/607/304.

[2]同上。


其他文章
  • 當代藝術在台灣的地方效力(上) |
  • 藝術生命的內在鍊金術:黃珮如個展《躲進光裡面》 |
  • 「威雙怎麼辦?」2013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事件評析 |
  • 【瞭望台】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的四個觀察點(下) |
  • 【瞭望台】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的四個觀察點(中) |
  • 【瞭望台】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的四個觀察點(上) |
  • 威雙台灣館重審?評審徐文瑞最新臉書 po 文 |
  • 威雙台灣館爭議 北美館首度召開記者會 |
  • 威雙台灣館爭議 藝術圈批評封閉 經驗知識傳承不足 |
  • 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 臉書持續延燒 |
  • 歷史、怪獸、現代性:有關 2012 台北雙年展的幾點觀察(上) |
  • 明現影像的實存性辯證:《事件拓樸—許哲瑜 許哲瑜雙個展》 |
  • 上一則 | 下一則

    藝評人 專欄

    最新回應留言

    最新藝評人